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栏试读】连问5个为什么,发现问题背后的问题

(2017-10-20 17:46:46)
标签:

问题分析与解决

分类: 关苏哲·企业数字化转型专栏
2017年7月,我开通了《关苏哲·企业数字化转型》专栏,专栏专注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主题,集事业初心、差异化商业模式、组织创新为一体,希望把多年实践感悟转化为提升事业高度的洞见实用知识点,帮助更多职场朋友,专栏学习入口在微信公众号新关点。

■ 文 | 关苏哲  2649字 8分钟

前几天参加一个商会活动,问一个企业家核心困惑是什么,他说是团队执行力不足。然后我再问他解决方案是什么?他回答说是加强团队执行力。

 

如果你听到这个回答,你会如何考虑和他对话?在平日工作和生活中,类似的回答你应该听到不少吧,如果执行力不足是个问题,那解决方案是什么?是加强团队执行力?


知识点:连问5个为什么,发现问题背后的问题


一、丰田汽车大野耐一的5个为什么案例

丰田汽车公司前副社长大野耐一先生曾举了一个例子来找出生产线停机的真正原因。有一次,大野耐一发现生产线上的机器总是停转,虽然修过多次但仍不见好转。于是,大野耐一与工人进行了以下的问答:

  一问:“为什么机器停了?”

  答:“因为超过了负荷,保险丝就断了。”

  二问:“为什么超负荷呢?”

  答:“因为轴承的润滑不够。”

  三问:“为什么润滑不够?”

  答:“因为润滑泵吸不上油来。”

  四问:“为什么吸不上油来?”

  答:“因为油泵轴磨损、松动了。”

  五问:“为什么磨损了呢?”

  再答:“因为没有安装过滤器,混进了铁屑等杂质。”

经过连续五次不停地问“为什么”,才可以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和解决的方法,就是在油泵轴上安装过滤器。如果我们没有这种追根究底的精神来发掘问题,我们很可能只是换根保险丝草草了事,真正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二、连问5个为什么的知识点https://tarscrm.oss-cn-shanghai.aliyuncs.com/material/ffyd/wxc017a7c3b84752cf/144bfc153cf7ea0488aef395bb54da9b?wx_fmt=png

 起源

 “5个为什么”最早起源于丰田汽车的前身丰田纺织,在很多的日本公司里被广泛应用,在品质管理与生产管理中都起到了很大作用。今天这个方法可以运用工作和生活的各种场景中。


 目的和实施方式

“5个为什么”为了恰当的定义问题背后真正的问题,是一种诊断性技术,被用来识别和说明因果关系链。通过对任何问题,连问5个为什么,不断提问为什么前一个问题会发生,直到回答“没有好的理由”或直到一个新的故障模式被发现时候才停止发问,从而找到问题的根源,从根本上将问题彻底解决,防止再次发生。其核心精髓是把各种投入和预防大多数问题症状的方法直接联系起来。


 不一定必须是5个为什么

5个为什么只是一个比喻,有时候你可能问完3个为什么就得到了重要的启示,但在其他时候,或许你要问6个为什么才能获得新启发。


三、小结

5个为什么,看似简单,却从根本上解决一个企业的问题,你担心的营销问题,从源头说也许是产品研发问题,你担心的人员执行力问题,也许是薪资激励问题,遇事多追问几个为什么,你才会找到问题背后的真正问题。


老关金句提炼

问5个为什么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背后的真正问题,这个方法是来建立一个通向根本原因的原因 / 效果关系链;

没有这个技巧,在平日沟通中就容易把一个子问题当成是一个解决方案,比如刚才案例换一个保险丝草草了事。


如果您对我的专栏主题感兴趣,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新关点】。也许你需要一份“关苏哲·企业数字化转型专栏”(点击了解详情)。上百家标杆企业走访,数千家企业培训和咨询,5年实践洞见浓缩。您可留言您对知识点的感悟,困惑,我也会留出时间来和大家探讨。


扫码了解更多专栏详情

https://tarscrm.oss-cn-shanghai.aliyuncs.com/material/ffyd/wxc017a7c3b84752cf/0bc016f95a7032788ab61827549212d3?wx_fmt=png

只要有心,世界就是课堂,这是关苏哲·企业数字化转型专栏的第 18 篇试读,让我们走到一起,以后一起走,期待你少走弯路,进而改变和影响他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