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利用存货计价方法筹划纳税方案

(2012-08-26 08:00:56)
标签:

财神爷

会计

税收筹划

税务

天财会计网

财经

分类: 税务世界

一、筹划目的

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减少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延缓当期的税款缴纳。

二、筹划原则

企业采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账面上生产成本的降低和增值税、所得税的缴纳有较大影响。

(一)加权平均法

存货计价采取加权平均法,其优点在于核算简单。

(二)先进先出法

随着原材料采购成本的逐步降低,若采用先进先出法,则可以加大前期的账面生产成本、降低后期的账面生产成本,使得前期应缴所得税减少,前期的所得税移至后期缴纳,这样就使得企业获得资金时间价值上的好处,相当于争取到一笔无息贷款。

三、分析说明

现分别以加权平均法和先进先出法对原材料成本的影响加以说明。

(一)按加权平均法核算

1.核算存货成本

16月份的进货数量为例,在加权平均法下,存货成本核算情况如下表所示。

16月份存货成本核算情况表

         项目

月份

进货数量(件)

销售数量(件)

平均单价(元/件)

总金额(元)

1月份

75

73

108

8 100

2月份

76

78

102

7 752

3月份

38

35

95

3 610

4月份

58

46

90

5 220

5月份

84

88

82

6 888

6月份

95

98

75

7 125

合计

426

418

38 695

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单位购进价格为:38 695÷42691元。

2.核算利润获得情况

在加权平均法下,16月份的利润情况见下表。

加权平均法下16月份的利润表

                                                                            单位:元

        月份

项目

1月份

2月份

3月份

4月份

5月份

6月份

销售数量

73

78

35

46

88

98

销售额

9 125

9 750

4 375

5 750

11 000

12 250

存货成本

6 643

7 098

3 185

4 186

8 008

8 918

期间费用

700

820

370

470

900

1120

毛利

1782

1832

820

1094

2092

2212

所得税(25%

445.50

458

205

273.50

523

553

净利润

1336.50

1374

615

820.50

1569

1659

(二)按先进先出法核算

先进先出法是根据先购入的货物先领用或先发出的假定来计价,利用该方法核算存货成本时,同期利润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先进先出法下16月份的利润表

                                                                            单位:元

         月份

项目

1月份

2月份

3月份

4月份

5月份

6月份

进料数量

75

76

38

58

84

95

进价

108

102

95

90

82

75

销售数量

73

78

35

46

88

98

销售额

9 125

9 750

4 375

5 750

11 000

12 250

存货成本

7 884

7 968

3325

4155

7336

7427

期间费用

700

820

370

470

900

1120

毛利

541

962

680

1125

2 764

3 703

所得税(25%

135.25

240.5

170

281.25

691

925.75

净利润

405.75

721.5

510

843.75

2703

2777.25

    通过计算:按先进先出法核算存货成本,企业第1个月到第5个月所得税累计减少387元,而从第6个月开始所得税却逐渐增加。通过这样的纳税筹划,延迟税款的缴纳,获得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看精品会计文章(http://www.kj968.com)上天财会计网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