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断闹腾时,到底在想什么鬼?

标签:
正面管教 |
分类: 正面管教 |
挑战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
正面管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万能的工具,叫做“错误目的表”,基本上孩子的挑战都可以通过这个错误目的表来找到应对的方向。
上面这个图就是大家(大部分人)都很熟悉的四个错误目的,就是当孩子非常灰心、非常沮丧的时候,他可能就会对如何获得价值感和归属感,会产生上面这四种错误的信念,然后他就会做出一些不当的行为。
当我们知道孩子做出不当行为只是因为他对自己有没有价值、有没有被爱产生怀疑或者没有信心的话,那我们就知道,其实这样的一个不当行为的孩子,他最想说的就是:我是个孩子,我需要爱,需要归属感。
错误目的表的使用最重要的线索来自于家长。家长的感觉是什么?家长想用什么样的行为来回应孩子做出的不当行为?这个是我们去看孩子的错误目的的重要线索。所以刚才我在最开头的时候说我们要看到孩子不当行为的一个具体情形,家长有什么感觉?有什么想法?家长做了什么?
当我们想明白上面的这三个问题,就是当孩子有不当行为的时候, 我的感觉是什么?我想做的是什么或者我已经做了什么?那孩子对我的行动的回应是什么?
当我对这三个问题有答案的时候,那我照错误目的表就能够找到孩子的错误信念是什么,也能找到解决方向在哪里,知道怎么去鼓励孩子。
错误目的表
孩子目的 |
我感觉 |
我想做 |
孩子会 |
孩子相信 |
孩子想说 |
我的鼓励性回应 |
|
过分关注 |
烦躁 愤怒 担心 自责 被打扰 |
提醒 哄劝 帮孩子做他/她能做的事 |
暂时停止,接着又开始同样的或其他的骚扰。 |
只有受人关注或有特殊优待时我才会觉得自己有价值(归属感)。只有让你忙个不停才能显示我的重要。 |
重视我-让我在这件事情里发挥作用 |
让孩子参与重要的活动或关注孩子;忽视(只有接触而不说话);比如:“我很在乎你,以后我会多花些时间陪你”。避免特殊优待;相信孩子能处理好自己的情感(不纠正或补救);安排特别活动时间;制定惯例;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召开班会;发出非语言信号。 |
|
过度权力 |
气馁 生气 挫败 被挑战 被威胁
|
抗争 妥协 “不能就这么算了” “我会让你知道厉害” 想更赢
|
变本加厉 违心让步 让大人生气 消极对抗 |
我能发号施令、掌控一切或证明没有人可以管住我的时候,我才有归属感。你制服不了我。 |
我来帮忙-给我一些选择和权利 |
寻求帮助,转向积极权力;提供有限的选择;不要争辩也不要妥协;立场坚定,平易近人;用行动说明一切;决定要做的事;一切都遵守规定;顺其自然,心平气和;相互尊重;制定一些合理的规定;完全按照规定执行;召开班级会议。 |
|
|
|
|
|
|
|
|
|
报复
|
伤心 失望 受伤 难以置信
|
反击 想讨回公道 心想“你怎么能这样对我?” |
反击 变本加厉行为升级或换另外一种武器。 |
我不高兴,所以我伤心的时候要伤害别人。没有人喜欢我或者在乎我。 |
我很伤心-请在乎我的感受 |
了解孩子内心的伤痛;不要让孩子伤心;不要惩罚或反击;建立信任感;站在孩子的角度,倾听他们的心声;敞开心扉;补偿过失;让孩子知道你的关心;用行动证明一切;鼓励孩子发挥特长;对孩子一视同仁;召开班级会议。 |
|
|
|
|
|
|
|
|
|
自暴自弃 |
绝望 无奈 无助
|
放弃 帮忙 |
更加退避 消极 毫无改进 毫无响应 |
我不高兴,因为我不完美,所以我不想让别人对我有任何期望;我非常绝望,不自信;既然我怎么都做不好,努力也没用。 |
不要放弃我-小踏步前进 |
小踏步前进;停止批评;鼓励任何一点点的积极尝试;相信孩子的能力;重视孩子的优点;不要怜悯;不要放弃;设置成功的机会;教给孩子技能,示范该怎么做,但是不要替孩子做;真心喜欢这孩子;以孩子的兴趣为基础;召开班级会议。 |
【正面管教体系】
“正面管教”体系基于“个体心理学”理论,四十年前创建于美国。正面管教为了帮助家长解决孩子挑战而设计:能让身心疲惫的育儿过程,转化为家长和孩子都放松、享受的美好过程。
【正面管教课堂】
“正面管教”课堂是“体验式学习”,而非传统说教型学习。通过以个体心理学为基础的主动“体验式活动”,让学员直接认知、欣然接受、主动参与、立即练习新知识及能力,能达到90%学习吸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