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素敏
2014年12月资质家长班讲师
《正面管教》读后感
个人基本信息:
姓名:张素敏
电话:*****
邮箱:*****
居住城市:东莞
正面管教经历:
2014年6月份参加虫虫一阶段家长课堂
2014年8月份参加Elly
二阶段家长课堂
第一次读《正面管教》是在2009年怀孕期间,因为当时无法实践书中的一些理论,一切仅限于纸上谈兵,所以整本书看下来,并没有多大的感觉,唯一记住的是“温柔而坚定、共情”。
第二次读是上了正面管教一阶段家长课堂后,这一次对正面管教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对我的思想有了更大的冲击,育儿方面也有了自己的一些实践经验及看法,在读每个工具的介绍及使用时,理论与实践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回顾和反思的过程,每读一个章节,都会在脑海形成自己的想法。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温柔而坚定、赢得孩子、情绪诚实、错误是学习的大好时机。
温柔而坚定的态度是一切正面管教工具运用的基本前提
正面管教的温柔和坚定是相辅相成的,当坚定和温柔结合在一起时,就意味着对孩子、对我们自己、对当时情形的尊重。我们平时设立限制目的是为了保障孩子的安全,以及为了让孩子适应社会,但是当我们以处罚、说教、控制来实施他们设定的限制时往往会招致孩子的反叛和权力之争。
温柔而坚定两者该如何做到平衡呢?
低温柔高坚定的我,对于各种规则的执行基本上都要求严格遵守,说一不二的做法,让孩子对我产生了些许的畏惧,并且在放手给其他监管人时,更像是松了缰绳野马,毫无规则可言。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我的第一反应并不是从心里接受他本是孩子气或适龄的行为,因此,并不能心平气和地去与孩子沟通。当我意识到这些问题以后,再次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时,我调整了自己的心态,随之自己对孩子的态度、说话的语气也平和下来了,经常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从而培养他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发现当我的态度改变以后,孩子的改变也是惊人的,这就是温柔而坚定的神奇力量。
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传统的教育理念是:家长是可以掌控孩子的一切,孩子必须听大人的,这就是所谓的赢了孩子。正面管理推崇的是赢得孩子,得到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因为我们的家庭教育目的旨在让孩子形成他们自己的思想和信念,培养孩子正确认识自我、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养成这个社会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及本领。
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前两个月,重新将家里的墙粉刷了一遍,刷完后第一件事就是跟儿子讨论如何才能不弄花墙面,我们想了很多方法,并把它列成清单贴在门后面。很平静地过了半个月,一天傍晚,我在准备晚餐的时候,听到客厅有敲击的声音,出去一看,发现儿子拿着他的玩具刀在墙边上割,墙边被割出几个很明显地口子。
面对这种情况,我知道最快速的制止方法是大声喝止他,然后跟他说:“你怎么可以这样,之前不是都跟你说好的嘛!你说说,你下次还敢不敢?”
但是这样的处理方法,对孩子能产生长期有效的影响吗?我要的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内有效的。
当天晚上,忙完一切家务事后,我才跟儿子聊那件事。真心实意地想跟孩子好好谈谈。因为我心平气和的态度,儿子也很放松地跟我说他当时的想法,他说:“当时就想拿刀割一下,看一下墙会怎样,我不知道它会那样的,妈妈对不起!”(孩子都主动意识到他的不对了,试问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
听了他的道歉后,我紧紧抱着他,并说:“谢谢你真实地告诉妈妈你的想法,那现在墙这样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儿子侧着脑袋想了一会说:“我们再叫工人回来刷一下吧!”
我说:“这个方法好像也行,但是,只要有油漆,我们都可以自己刷的,咦!妈妈想到了,我们的油漆给娜阿姨了,改天妈妈去拿点回来。”
儿子听了后,兴奋地说:“好啊!拿回来后要给我刷哦!”
又过了两天,老公拉椅子,儿子突然说:“爸爸,小心点,不要碰到墙哦!”
老公傻眼地看着我。这就是正面管教,能带给孩子自律、主要配合的意识。
引导孩子正确发泄负面情绪
没有接触正面管教以前,在我的意识里,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是可以有负面情绪的,但对于如何发泄负责情绪却让我不知所措。
正面管教课堂上,我们学习了“情绪诚实”,及各种疏导方法,让我为之一动。
“情绪诚实”是指接纳孩子所有的负面情绪。同时,我们也要让孩子知道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是可取的,但因为负面情绪所产生的各种不良行为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们要教会孩子发泄负面情绪的方法。行大于言,孩子是我们的“情绪共生体”,当我们自己能很好地运用各种工具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时,孩子学到的比我们给予的会更多。
在我们家用得最多的工具是“抱抱、积极暂停角”,现在只要我和孩子有一方生气,另一方就会说:“我抱抱你吧!”有那么温柔的一抱,什么不开心都抛诸脑后了。
“情绪诚实”也让我看到了孩子真实的一面,知道什么能让他笑,什么能让他哭,同时也让他能更真诚地待我,不会因为需要掩藏一些负面情绪而背负更多心理负担。
一个星期天上午,儿子要求我们下午带他去绿色世界露营,我说:“我们昨天已经去过了,今天妈妈有点累想在家休息。”
儿子听了我的回答后,马上不开心,嘴里还絮絮叨叨地说:“我就是要去绿色世界,我不要待在家里。”看我没有反应,还补充说:“你是臭妈妈!”
换作是以前,听到儿子说出这样的话,我的大脑盖子肯定打开,但是现在,我真心接受他的坏情绪,他想去绿色世界,但是我没有带他去,他当然是可以生气的。当我心里真正接受他后,我很自然地走到他跟前,蹲下跟他说:“孩子,妈妈知道你现在有点不开心,因为妈妈没有带你去绿色世界,你可能会生气很久,但也可能只生气一会,都没有关系的,当你想妈妈抱抱的时候,你就过来,妈妈就在这里等着你。”
5分钟、10分钟过去了,我们彼此都没有说话,15分钟的时候,孩子突然说:“你是臭妈妈!”
我猜他可能是看我那么久都没有过去抱他,没有跟他说话,觉得我冷落他了才那样说的。于是,我走到他跟前,试着说:“妈妈抱抱吧!”
孩子猛地给了我一个熊抱,并说:“妈妈,那你带我去小区玩滑滑梯吧!”
然后,我们就很开心地出门了。
在这件事情上,我庆幸自己做到了先跟孩子建立心的连接,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共情,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站在他那一边的,慢慢地他也会明白父母的想法,很享受与儿子的这种沟通方式。
错误、体验是学习的大好时机
我们要真正意识到犯错误的重要性,也要正确地面对错误,我们不是完美的父母,为什么要求我们的孩子必须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呢?
相信,只要我们让孩子知道犯错误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的,重要的是我们面对错误的态度,在错误面前要有一颗学习的心。
亲自体验比父母直接告诉结果更珍贵。
周末,我们去游乐场玩,儿子告诉我他今天穿了三天内裤。哦,我的天啊!大热天的,一条都嫌多,你这小子还穿三条,不把你闷坏才怪呢!但是,这些话只在我脑海闪过,我并没有说出来。
我对自己说:“关你什么事,又不是穿在你身上。”
经过内心的挣扎后,我平静地对儿子说:“你穿三条内裤可能会觉得很热,上厕所的时候也可能会很难脱裤子,在游乐场玩的时候也可能会觉得不方便,但也可能会没事,你自己决定吧!妈妈相信你可能照顾好自己的。”
孩子听我的话后,坚持自己的决定,我接受他的决定。一整天他都玩得很快活,虽然上厕所时,穿脱裤子有点艰难,但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心情,而我在他需要我帮忙穿脱裤子的时候,也乐意帮忙,并没有一点的抱怨及泼冷水。
晚上睡前聊天,我问他:“穿三条内裤什么感觉啊?”
他说:“挺好玩的,但是穿脱很不方便,我觉得还是一条比较舒服、方便。”
这不正是我当时想告诉他的吗?!虽然答案都一样,但通过孩子自己体会所得到的答案更深刻、更容易接受!
《正面管教》是一本百读不厌的书,而且每一次看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与收获。在我每次遇到育儿烦脑时,它都能带领我走出灰霾,让我重新感受育儿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