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话搞定补习班里不愿做作业的学生

标签:
教育情感育儿 |
分类: 正面管教 |
1月南昌家长讲师班
-(导师:Elly)
有个一年级(6岁)晚辅的学生因为老师留的家庭作业太多,压力大,因此希望辅导老师能一直关注他,没有得到满足,于是就不写作业,一直哭闹。其他班老师也都去哄他也没有用,这样的状况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带班领导没办法只得将孩子带到办公室开导。
我到学校取东西,看到孩子在办公室,没有哭闹了,但是依然态度坚决,拒绝写作业。我询问了一下情况,进去拉着孩子的手说:“我知道你这时候很不开心,是因为你觉得要是徐老师能一直陪着你一个人就好了。但是很遗憾,徐老师还有这么多的学生要照看。”
他很不好意思的看了我一眼,我接着说:“你希望徐老师能多爱你一点,我也希望这样。我相信徐老师会越来越爱你的!”
孩子忽然笑了起来,我和老师也相视而笑,都觉得这样的语言太神奇了。
我接着发问:“那你现在该做什么呢?你自己去教室还是我陪你一起去?”
他说:“我自己去教室。”
《正面管教》的“错误目的表”工具让我读懂了他行为背后的语言。先“共情”链接再纠正,《正面管教》工具的运用很好的解决和孩子相处问题。
“错误目的表”能够帮助我们通过自己的感觉,找到孩子挑战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并帮助我们用“温和与坚定”并行的方式解决孩子带来的挑战。
“错误目的表”一看有点复杂,事实上非常容易使用-- 找准自己的感受即可。只要练习两三次,我们就能熟记于心自如运用。
接纳孩子的感觉,不论是正面还是负面,而不是害怕和否认,替孩子说出来。不要修复、解救或者试图说服孩子放弃她/他的感觉。
当孩子产生负面感觉并因此导致不良行为时,不是先去纠正孩子的行为,而是和孩子先连接。可以用这样的语言和孩子产生连接:“我看得出你觉得很伤心(或其它孩子的感觉).....,是因为妈妈要上班去了(或其它事实原因),要是妈妈能永远陪你就好了(或其它孩子的愿望)。”
这样渐渐帮助孩子发展情绪诚实,在家里创造出情绪安全的环境,不但孩子会觉得安全、有归属感,愿意和家长沟通;也会让孩子了解并学会:我有能力处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孩子的内心力量会慢慢强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