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进教室公益项目#教室里最头疼孩子的转变之路

标签:
教育情感育儿 |
分类: 正面管教 |
碧银:
我们几位讲师都不约而同发现好几个刚开始让我们最头疼孩子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我们组有一位被公认调皮捣蛋的孩子。每次课里他都是属于过分关注的孩子。各种可能让老师和同学都头疼的行为。今天他一进来先是有礼貌地跟我打招呼,接着我他没有像往常似的跑老跑去或者频繁地欺负同学而是坐在凳子上。我一如既往地及时鼓励他:”我看到你坐在椅子上”。过一会我又看见坐在椅子上画画写字,我又及时鼓励说:”我看到你不仅能屁股坐在椅子上,而且还静下来写鼓励,这对你来说真不容易,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原来也是可以做到的?。”他惊讶了一下报我一个大大的微笑。
课程最后我们有鼓励圈活动,我抓住机会,拿着麦克风对着全班同学鼓励他:”我想对我们组的XX同学说一句鼓励的话,我看见XX今天从进教室就一直尽量地让自己坐在椅子上,他比前面7节课都有了很大很大的进步。”他不太好意思地笑笑。接着有一位小女生也给他鼓励。虽然谈不上鼓励但他听完几乎是高兴地跳着回到过去了座位上。
他抱着我一脸激动兴奋又满足地说:”我想听到鼓励的话,今天就听到了,我听到鼓励的话,我觉得很(他连着拍着他的胸口想了好几秒才说)、、、、、“我觉得很平静”。而且我听到XXX对我说鼓励的话,我觉得我的大脑盖子都合起来了。我真的感觉很平静很平静啊。”看着他那有些夸张的表情的表达我莫名的心疼也涌起一阵感动。我还不忘鼓励看说:”哇,我不仅看到你会及时表达自己的感觉,找到感觉词并表达出来。而且还能意识到自己大脑盖子的状态。这说明你都记住了。虽然这节课后就结束了,但老师会记住你的。”他咧着嘴毫不犹豫地说:”我也会记得你。”
一星期一节课,一节课才一个半小时。孩子都能有如此大的改变。我们的课程看起来没有传统教室里的平静,和乖巧,看起来是吵吵闹闹、因为我们大部分都在做活动分享感受。孩子们有时似乎是各做各的。但只要你提问他们又让你很惊喜地回答。他们不用时刻畏惧我们,他们只需要知道如何去尊重自己和别人。更关键的是我们会让孩子学会关注解决问题而非指责。不仅让自己尽量不受伤害并且还能感觉自己有能力思考和解决问题。
孩子有这些变化,其实不在我们惊讶吃惊的范围,我们有足够的信心预料这结果。因为有大量的研究发现SEL课程是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情感技能,能帮助孩子认识到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让孩子们与学校、同学们之间的连接,减少问题行为和情绪困扰。
看到孩子这么对细小的改变,是需要用心感受才能发现。欣慰的同时更多时候让我们感慨,如果孩子朝夕相处的父母老师们也能更有意识并学习,把更适合、尊重孩子的方法学会并运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那我们的孩子才能更持续、健康快乐地成长。对孩子的归属以及价值感的建立才能得到更长期有效的发展。
李博文:
梅园小学的第八次课今天结束了,快下课时有位同学问我:“非非老师,明年我们上二年级时你们还会来教我们正面管教吗?我说:“也许会、也许不会了。刹那间在孩子眼里看到一丝失落,我也好不舍同时又有所期待。
孩子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我有能力”!前7次课的宣言是由老师带领,这次是两位同学分别带领英文部分和中文部分,大家用自己的声音告诉我们“我有能力”!鼓励圈环节,孩子们用具体清晰的语言鼓励自己和别人并且分享给大家!这是我的鼻子,每个孩子都意犹未尽…我们就这样看着孩子们一次次的小进步!
希望这八次课能给孩子们心里种下一颗小小的种子,让孩子们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继续用合作、相互尊重以及关注解决办法的方式和同学、朋友、家人相处!
我悄悄的告诉自己,带着不舍和期待为越来越多的孩子种下这颗珍贵种子吧,成为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威娜:
正面管教进教室课堂在梅园小学一(三)班结束了,上课那天儿子正发着高烧,早上和他说起今天还要去学校讲课,儿子说:“妈妈,你去吧,我在家里好好休息,不用你操心。”虽说只有八次课,但是也要我们看到了惊喜。
记得那应该是第四次课后,学校组织课本剧表演,班上有29个孩子都来学校参加排练,我先告诉孩子们今天我们都要做什么,又和孩子们一起头脑风暴出我们的提醒暗号,接下来的三个小时里,孩子们真可谓以高效,合作,配合完成了那天的排练,让在场的家长都惊叹孩子们的能力,也让我看到,我们的孩子可以更好!
陈绮:
今天,上午结束了连续6周的正面管教家长班,下午结束了连续8周的正面管教在教室学生班,经历两次结束和告别,都是充满了欣喜、期待和不舍。欣喜在于,无论是给家长上课还是给孩子上课,我都能他们在正面管教的课堂里成长。期待在于,短暂课程如同在他们的心里播下一粒种子,收获绝不仅如此。不舍在于,这是一个你可以看到爱、感受爱,也愿意付出真心的课堂。
“正面管教进教室公益项目”介绍
“正面管教在教室公益项目组”自从2015年7月成立,由九名正面管教资质学校讲师组成,她们是:梁良、李博文、陈绮、张威娜、张春竹、张碧银、周荣、赵晓添、张娟。
接受邀请进入深圳各个学校,为孩子们能得到学业学习之外的社会和情感能力的培养做出我们尽可能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