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智有方讲师实例】虫虫——开启沟通的心门
共情:猜孩子真正的想法
一天早上,我从冰箱里拿出酸牛奶,跟威威说:“太凉了,我得热一下再给你吃。”他原本很开心的小脸,一下子就急了,哭喊着说:“我就喜欢喝凉的!我要喝凉的!”我自然没同意,拿到厨房给他热了。他开始大叫,哭个没完。我心里还犯嘀咕,他平常最爱喝酸牛奶啊,怎么会哭个不停了呢?
热完奶,我蹲到他身边,说:“来妈妈抱抱。”他一边委屈的哭着,一边张开双臂向我扑来。 我抱他坐到沙发上,跟他共情:“你是不是觉得挺郁闷的,因为你都说了要喝凉的,我没听你的话,给加热了,你希望妈妈一从冰箱里拿出酸奶,就给你喝?”在我说到“郁闷”的感觉时,他就已经不哭了,撇着嘴,委屈的点着头。
但我心却仍在想,真的仅仅是因为我没按他说的做,没给他喝凉的酸奶么?他以前都不介意的啊?我想,是不是还有别的原因,又试探性的问他:“你是不是还挺着急,因为你特别想喝酸奶,妈妈一热你就不能马上喝了?”他这次使劲点了点头,原来这才是真正原因,他想马上喝到酸奶!
理解了孩子真正的愿望和感觉,我心中有数了。于是,我问他:“你想听听妈妈的感觉么?”他也继续点头。我说:“今天天气有点凉,你昨晚还咳嗽了,我担心你喝了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酸奶胃会更凉,也有可能会肚子疼,我必须先考虑你的健康。我也希望能找到一个既能让威威更快喝到酸奶,同时又健康的方法。你觉得呢?”
这时,他已经完全不哭了,抬头看我,问:“那现在酸奶热好了么?”我也笑了,“当然热好了,妈妈给你多拿一个小碗晾晾吧!”
问题就这样顺利解决了,这个早餐变得轻松又愉快。
我很庆幸自己能多想一层,理解了孩子只是“着急”,而不是故意和妈妈对着干,也没有埋怨孩子故意不听话。当孩子知道“妈妈理解我了”,这个时候,再用“我句式”,告诉孩子妈妈真正的想法,并不是阻止他喝酸奶,而是“担心”他喝了冰箱里刚拿出来的东西,会肚子疼。然后,再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这时孩子自己就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经过几个星期的磨合,不断的用“共情”的方式去猜测他的真实想法,我越来越了解我的孩子了,“共情”的点也越来越准。并且,威威也学会用感觉词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他会跟我说“我刚才生气了,是因为你没有让我看电视!”,而不是用哭闹来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
我不再害怕对孩子说"不"后,他会不接受而撒泼耍赖。而是会用“我句式”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比如,刚上幼儿园时,他哭着说:“我要妈妈陪我上课!”我会说:“我理解你的心情,一想到和妈妈会分开,你很伤心和难过,对吧?当我看到威威哭着不想上学,我感觉很无奈,也会有点不安,因为学校规定,所以我不能答应你的要求,陪你上课。我希望能有一个好办法,让妈妈不在威威身边的时候,威威也能安心上课。”于是,他想到带一张妈妈的照片,一直拿在手里。
共情只是接纳了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知道,他有生气、郁闷、伤心、难过等等负面情绪都没关系,但有些行为是不可以的,比如哭闹耍赖、不上幼儿园、打人等等。孩子有时并不理解妈妈为什么不让自己做,这时就可以用“我句式”告诉孩子,妈妈真实的想法。然后,再和孩子一起想解决方法。
这样,界限就会越来越清晰了。
最开始在使用我句式的时候,我总也找不准自己的感觉,要不就是只能找到自己“生气”、“不开心”这样表面的感觉,要不就是干脆不知道自己到底什么感觉。特别是在孩子哭闹很久,用了很多方法都不管用时,就更明显。
有一次,威威哭闹了很久,我尝试了我能想到的所有方法。最后,我很郁闷的放弃了,跟威威说:“妈妈感觉好沮丧啊!而且非常无力!因为我不知道你到底在想什么,我也不知道怎么能让你感觉好起来,我真的没有办法了,我感觉好想哭啊!”这个时候,威威反而不哭了,看着我说:“妈妈,我想听你的事儿。”我说:“什么事儿?”他说:“你想哭的事儿!”我这才明白,原来当时我的感觉是“无力”!当我表达了自己真正的感觉,而不是表面的“生气”“烦躁”,孩子也能体会的到!
从那次以后,我每次都会尽量去找自己最真实的感觉,用“我句式”表达出来。现在遇到问题,威威常常会主动说:“妈妈,我想听听你的感觉!”我终于明白,孩子其实是多么渴望了解自己的妈妈啊!
我们希望孩子能诚实的面对自己,能表达自己的感受,从“共情”和“我句式”开始练习吧,实践才是硬道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