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讲师班准讲师李红玲:我的《正面管教》感悟——爱的感悟

标签:
鼓励孩子汇智有方家长课堂亲子沟通育儿 |
分类: 正面管教 |
李红玲是ELLY五月讲师班的准讲师,在她交的读书心得里,有她自己从《正面管教》一书中的学习心得,也有在课堂上角色扮演的感触,更多的是她自己从内心深处对爱的理解。她认为正面管教就是带着爱来管教,并在生活践行着这样爱的管教,不仅点亮自己,更照亮身边的人。
——美红
在我的教子字典里,不愿使用惩罚,不愿大吼大叫管教孩子,我知道那是一种伤害,可每当在说教无用,命令无效,孩子对着干,挑战不断升级时,我还是这样做了。暴风雨过后,随之而来的是内心无比的内疚,自责,挫败,而这一切就像在一个魔咒,周而复始循环。就在我不知所措,时而娇纵,时而又过于严厉时,意外的接触到了《正面管教》这本书。封面上一行红色醒目的字体“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教孩子”,这句话道出了我的心声,我如获至宝。
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等方面的理论和工具。书中首先纠正了一些错误态度,“赢得”和“赢了”,只有“赢得孩子”获得孩子心肝情愿的合作,才能培养出孩子的重要人生技能;“自尊”与“他尊”,让我知道真正的自尊是来自内心对自己的肯定;让孩子感觉得好,才能做得更好;这些都让我顿悟。
读到“重新看待不良行为”,“当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孩子的挑战一幕幕展现在我眼前,当不知道孩子行为的目的时,我错误的理解了他的挑战,他不想背书,我认为他想偷懒,他做事情磨蹭,我会认为他是为了想多玩一会……,原来我只看到了事情的表面,没有看到行为背后的语言,孩子只是想说“妈妈,我想要归属感。”而怎样才能让孩子有归属感呢,在第七章“有效的运用鼓励”中说“一个孩子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鼓励是这本书的焦点,书中介绍了很多的工具,在我看来都是鼓励的办法,比如一个拥抱,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关注优点等等。
当我学习完这些后,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我倍受鼓舞。小果在家里爱脱鞋子,不管是天冷还是天热,总爱光着脚在地上。一天我从厨房出来,发现他穿着一只鞋,光着一只脚在地上走,要是从前的我,一定会说“怎么又脱鞋了,快穿上!”而这次我没有,我走到小果面前,只看着他穿着鞋的那只脚说“哇,你今天好有进步,把这只鞋穿得这么好呢。”孩子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好像在说:“这是我妈妈吗?”我用真诚、微笑的眼神回应他,在他确认我是真心在称赞他之后,显得有些难为情,然后我自然的离开,接下来在厨房偷偷观察他,他马上去找到另一只鞋,并把它穿好,让我不可思议的是,接下来他每天都能把鞋子穿好。这让我感受到了关注优点并鼓励的能量。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困扰着我,比如我们一起建立的暂停角,他从来不用,一起制定的惯例表,不肯执行等等,带着这些困惑,带着想感变自己的愿望,我走进了正面管教一阶家长课堂。
课堂上当我扮演孩子,听到“妈妈”说“不写完作业,等着老师罚你吧。”那一刻我觉得“妈妈”离我好遥远,这不是我曾经对孩子说过的话吗?当我抬起头,看着眼前高大的“妈妈”对她说:“我是一个孩子,我只想要归属感”,而“妈妈”只给了我一个背影,没有一句话的时候,我觉得被抛弃,以至绝望到无法承受,忍不住哭了出来。天哪,那个转过身的妈妈其实是我,我转身的时候只是在想,我不愿伤害你,我不想冲着你吼叫,所以我不理采你,但没有想到给孩子的感觉是抛弃、是绝望。我曾经自认为是一个理解孩子的妈妈,但在那一刻才发现,原来我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孩子,只是以为自己理解而己。
课程结束后,我发现我的心变得更加柔软,但同时我不明白,我明明非常,非常爱我的孩子,是哪里来的那么多不理解他的语言和伤害他的行为呢?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原生家庭。在我从小生活的家庭里或者说是从小生活的那个年代,“爱”这个字是那么的难以启齿。哪怕是现在,如果让我对着父母说一句“我爱你们”,一定都会浑身不自然。哪怕有孩子以后,我曾对自己说,我不会用我父母的方式来教育我的孩子,但最终我还是不知不觉走入了循环。原来那份自然的爱一直被掩盖,以至于让我看不到它本来的样子,惯性的认为严厉是爱,控制是爱,指责是爱,罚惩是爱…..用可笑的语言,可笑的方式传递着爱。
我开始的思考,“爱”本真的模样。
“爱”首先是爱自己,接纳自己。给自己提供“特别时光”让自己的身心都放松;建立冷静角,让自己有空间修复自己,理解照顾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感觉好,才能做更好的自己,才能“言大于行”。
爱是无条件的接纳,不会因为孩子的任何变化而改变。不论他考试成绩是多少分,不论他现在是高兴还是生气,不论他将来是高个子或矮个子…….我都会爱着他。
爱是理解,能够真正的站到孩子的那一面去感受他的感觉,并将这种感觉说出来,与他建立连接;
爱是尊重,不是有特权的“家长作风”,不是操控,而是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与孩子建立平等连接;
爱是信任,相信孩子找到心灵的归属,就能做最好的自己;
爱是鼓励,换一个视角,随时用心捕捉孩子的闪光点,看到他的努力,他的坚持与进步,哪怕是最糟糕的情况,一定也能找到值得称赞的地方,真心的欣赏他,给他心灵更多能量;
爱是接受不完美,给他犯错的机会,给他空间让他可以在错误中学习,给他权利走自己的人生道路;
爱是内心强而有力的坚定,让我冷静的找准边界,站在那里,不会因为任何事情、任何人而动摇;
爱是放手,为了将来更好的分离,为了分离后他仍然幸福,快乐,启发他独立思教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照顾自己的能力…..扶上马,送一程,然后慢慢放开我手。
忽然发现正面管教,其实就是用爱来管教。所有的态度都诠释着“爱”,而所有的工具都是如何表达“爱”。有了强大的爱做支撑,接下来的一切来得如此的自然,没有压抑也没有刻意。
一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小果吃了一点点,然后说他不想吃饭了。
我:你再想想,是现在把碗里的饭吃完,不浪费,还是真的不吃了?
小果:不吃了。
我:如果现在不吃了,按我们的惯例,只能等到晚餐时间才能吃到饭,中间只能吃一个水果,你可能会很饿。
小果:好。
我:好吧,我尊重你的决定。(要是以前,我一定会用命令的方式强迫他吃完)
下午三点钟,他按计划吃了一个苹果,四点钟,我们一起去菜场买菜,这时候他开始不耐烦,说:“妈妈,我饿了!”
我:你一定是真的饿了,我们快点买菜,回家做晚餐。
小果:可是我现在就很饿。
我;可是现在晚餐还没到晚餐时间,所以妈妈也还没有开始做晚餐!
小果:(被激怒了)可是我现在饿了,我要吃东西!
我:(我的心有点动摇,还没这样饿过他。)好吧,你可选点东西吃,先垫垫。
小果:算了吧(依然急燥)
我想他可能是不想违返我们之间的约定。
买完菜,回家的路上,他更加急燥,把买的磨菇捏烂,使劲的敲土豆,想把土豆也敲烂。(曾经的我,面对这些大脑盖子一定会打开,而此时的我只是在想,我爱我的孩子,即使他用错误的行为在表达他的情绪,我也爱着他,我应该怎样才能帮助他稳定情绪,克服现在的困难)。
这时己经回到了家,他的破坏行为再次升级。
我蹲下来,跟他说:
妈妈知道你现在又饿又急,还有点生气,是因为现在还不能马上吃到晚餐。但是你知道吗,你能坚持到现在没有吃东西,特别是妈妈刚才要给你买东西,你还拒绝,我猜你是想遵守我们的约定,这己经非常不容易。妈妈现在也很担心,怕把你饿坏了,我只想马上把饭做好,能让你快点吃晚餐,妈妈爱你,你生气的时候妈妈爱你,你捣乱的时候妈妈也爱你。
他没有说话,但是明显冷静了,过了一会抱着我哭泣着说“妈妈,对不起!”
我抱着他继续问,你能告诉我,你刚才为什么那么生气吗,除了饿了还有别的原因吗?”他回答“你让我饿着,我觉得你不爱我了”
我:谢谢你告诉我!
原来,孩子能够克服饥饿的感觉,但不能接受不被妈妈爱的感觉。我眼睛湿湿的把他搂在了怀里……
看上去好像是我发生了改变,他不想吃饭的时候,我没有强迫他吃完,而是告知他下午可能会饿,并尊重了他的选择,他破坏的时候,我没有打开脑盖子,而是在考虑该如何帮助他。但在我看来我只是做回了自己,因为我对孩子的爱没有变化过,而真正改变的是对爱的理解,爱的表达。
现在,我的心无比幸福,因为我是一个爱的能量体,不仅点亮自己,还照在孩子和老公身上,并正朝着所有我爱的人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