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丢下“问题”学生
(2009-09-10 17:35:01)
标签:
不丢下问题学生杂谈 |
分类: 政经文体 |
不丢下“问题”学生
——教师节前写给教师的话
只要有学生存在,就有问题学生存在,而如何对待问题学生是对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所学校教育民主的一种检验。
每一个问题学生最终的转化都是一个生命重塑的过程,生命因此而精彩。
教育是一种大爱。教育关爱的是生命,教育关爱的是每一个学生的生命,舍弃了一部分学生就不是真正的教育。
按照现行评价标准,我国现有的3亿多中小学生中,有5000万是“差生”。5000万是一个怎样的数字?它相当于1个法国、10个瑞士、100个卢森堡的人口。即使现行评价标准存在缺点,这个数字有值得商榷之处,但问题学生普遍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问题学生教育已成为中小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化蛹为蝶的轨迹,问题学生的艰难成长
不论是媒体披露的现象还是心理学家们研究的结果,都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问题学生是当今教育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问题学生的这种普遍性从两个方面给我们以启示:一方面,如何教育问题学生是世界各国教育面临的共同课题。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只要有学生存在,就有问题学生存在,而如何对待问题学生是对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所学校教育民主的一种检验。因为教育民主最根本的内容是一种平等,每一个学生都有相同的受教育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相同的教育。另一方面,每个教师都应该以平和的心态看待问题学生。没有问题学生的教育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但却不是真实的教育,真实的教育一定存在着问题学生。好的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差异。问题学生同样是我们的学生,一个教师的教育生涯有时会因为问题学生而精彩。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在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问题学生也是学生,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同样熠熠发光,只不过是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偏离轨迹的现象,他们需要外力的帮助。问题学生是偏离了常态的学生,(并非所有偏离常态的学生都是问题学生)让问题学生回复到常态生活,对他们本身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这是一个对原有自我的否定过程。这是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也是一个化蛹为蝶的过程。痛苦与成长相随,毁灭与新生相伴。每一个问题学生最终的转化都是一个生命创新的过程,生命因此而精彩。
问题学生之所以偏离常态,是因为他们自身或所处的环境有别于一般的学生,他们的生命成长过程因此表现出相对的复杂性。但是个性之中有共性,一个个问题学生的成长过程,昭示了问题学生成长的规律。做好问题学生教育工作的前提是探寻问题学生教育的内在规律,要从一个又一个的生命轨迹中找出生命运行的共同参数。要研究问题学生的实质、问题学生的成因、问题学生的类型,要掌握问题学生教育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原则,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谁是问题学生教育的“第一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