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溪的红芽芋
(2024-08-29 10:58:59)
标签:
紫溪红芽芋美味产业前景 |
分类: 原创 |
说来惭愧,作为一个在紫溪乡土生土长的人,第一次听到把“紫溪”和“红芽芋”放在一起说,还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候我已在上海工作,有一天老家隔壁院子的来根哥来看我,说这次他是和别人合伙装了一车的紫溪红芽芋过来,到江桥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卖掉了。这时候我才知道,紫溪红芽芋在上海已经初步扎住脚跟,还挺受欢迎。
之后的日子里,紫溪红芽芋的名气越来越大,听到的消息也越来越多。我因此知道了紫溪的红芽芋种植面积已近万亩,不仅卖到上海,还销往浙江、广东等地,并带动了全县的十万亩红芽芋种植,使红芽芋和河红茶一道成为铅山县的标志性产品。同时也听说商标被抢注一事,紫溪乡最终是以“紫夷”注册了红芽芋国家A级绿色商标。
商标被抢注,实际上也与老家人的生活态度有关。铅山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安居乐业、与世无争的地方,“红米饭,炉炭火,神仙不如我”就是这种态度的生动写照,现在连县里的文旅广告都是“来葛仙村过几天神仙日子”。又如武夷山的主峰在铅山,但当初只有隔壁的崇安县想到要改名为武夷山,以致如今一提武夷山只知有闽、不知有赣了。
我一直非常喜欢吃红芽芋,包括芋子、芋母我都觉得很美味。特别是那种带黏液的清香软糯之感,总是令人难以忘怀。所以当年读大学时,每次回家妈妈是一定会准备这一道菜的。小时候我们也会在地里种芋,这是一种不需要过多照料的植物,只要保证土地是湿润、肥沃的就行。当植株长成后,我们从地面的茎叶颜色、肥瘦就能大致判断出芋头、芋子的质量。2017年,我还专门写过一首押新韵的诗——《紫溪红芽芋》:
一品红芽出紫溪,
肥茎阔叶带蓑衣。
牵丝粉玉舌尖过,
嫩糯香滑又耐饥。
红芽芋全身都是宝,除了食用之外,根茎、叶、叶柄及花均可入药。根茎(芋子、芋母)性味甘平,具有健脾补虚、散结解毒的功效,特别适合脾胃虚弱,有瘰疬、结节、肿块的人。叶、叶柄、花同样具有解毒、化瘀等方面作用,但很少有人会想到应用,以前多半是切作猪饲料用的。小时候邻居小伙伴切芋叶、叶柄喂猪并导致浑身发痒的景象,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
据说老家现在有全芋宴的做法,满满一桌子的菜,都以红芽芋为材料烹饪而成。我想这应该只是红芽芋在本地的一种“出路”,餐饮毕竟还是会受到口感、季节、游客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如果能在药膳、包装食品、保健品乃至药品等多个方面形成品牌产品,并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老家红芽芋的发展前景还会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