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4》(挑战与展望篇)

(2015-02-15 12:42:37)
标签:

中国

医疗卫生

发展报告

2014年

挑战

分类: 医疗卫生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如2003年我国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是14.3‰,慢性病患病率为151.1‰2013年我国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是24.1‰,慢性病患病率为330.7‰

不同地区居民之间的健康水平仍存在明显差异,如东部城市和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地区人均预期寿命在2010年均超过78岁;而西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如云南、西藏、青海等)人均预期寿命在2010年还不足70岁,2013年我国城市地区婴儿死亡率为5.2‰,农村地区为11.3‰,农村地区是城市地区的2.2倍。

2、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

2013年中央财政卫生投入增长26.4%,地方财政卫生投入仅增长9.5%,地方财力不足将导致基层财政保障风险加剧;

东中西部地区间财政投入差距明显,东部由于较强的地方经济支撑,西部地区有较高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比例,而中部地区两者均未沾,而形成新的中部塌陷2013年人均卫生财政补贴东:中:西部分别为312213331(元)差距明显,这种投入上的差距不利于地区间卫生资源的平衡和卫生服务能力的均等化,影响人人享有基本卫生服务目标的实现,影响卫生筹资的公平性。

3、总体医疗费用上涨过快,但是医院医疗费用上涨速度下降

近三年卫生总费用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3.20%,为同期GDP增长速度的1.62倍,如果不能控制当前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势必会给政府财政、实体经济背上沉重的负担;特别是考虑到我国转方式,调结构,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必然回落;医疗费用的增长使中国财政背上沉重的包袱,或许是中国社会经济危机的重要因素。

4、医疗保险基金运行面临风险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后,国民经济增长放缓,职工工资增长也将减速,因此按工资比例收取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的增幅也将下降。而基金支出由于继续上涨的医疗费用、进一步释放的医疗服务需求、人口老龄化加速等因素的影响保持增长态势。因此,医疗保险基金正面临巨大风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从2000年至2013年,基金收入的年平均增幅为33.20%,而支出的年平均增幅为34.39%。以此趋势推测,2017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就将出现当期收不抵支的现象,到2024年就出现基金累计结余亏空7353亿的严重赤字。

而对新农合基金的筹资和支出数据进行趋势预测,预计在2017年新农合的累计结余将为负数,至2020年支出将比当年筹资超支15.38%。基金的收不抵支已成为目前威胁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的最重要因素。

52012年以来基层医疗机构患者的药品花费增量值开始上升

本研究报告表明: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投入,实行零差率的基本药物供应制度对降低就诊病人用药花费和降低医院药占比仍然表现出不可持续的状态,这也意味着还有其它的因素影响着病人用药花费和医院药占比的降低,比如药品的流通成本增加、药品价格增加、医生的不合理的处方行为或基本药物制度的执行力和监督力下降等因素。

6、分级诊疗机制和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分级诊疗制度急慢分治实施困境:

一是患者传统的诊疗观念影响,二是基层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难以取信于民,省市大医院的急剧扩张也吸收了许多基层医疗机构的优秀人才;三是信息化管理机制滞后,无法形成有效的分级诊疗管理的信息平台,四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没有从政策层面更好地引导分级诊疗,五是分级诊疗的监督机制尚未建立;

7、我国各省、区域及城乡间存在公共卫生服务的非均等化。

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筹资不均衡。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的公共卫生支出无论是支出总量还是人均卫生支出上都高于西部地区。另一方面,公共卫生支出的城乡差异较大,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差异明显,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较低的省份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地区。

8、我国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问题与困境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策设计层面,如卫生人力资源流动受到束缚、在机构审批、技术准入、不同省份之间部分诊疗服务执业资质不能互认、与社会办医关系密切的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政策仍不明朗。二是政策执行层面,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之间的变更程序不规范、审批权与监管权不匹配、民政部门与卫生部门之间缺乏协同监管机制。三是我国民营医疗机构自身存在的问题。

建议与展望

1、本发展报告认为卫生总费用增长速度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相协调,应严格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以防止因各级财政支出压力过大导致的医疗费用社会经济危机在中国上演。据此本发展报告建议,到202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达到58257亿元,占GDP的比例为6.17%,人均卫生总费用达到4188元,可同时兼顾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健康需要。

2、本发展报告认为目前最应该关注的是如何调整政府卫生投入结构,提高卫生系统绩效。首先,应增加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提高其服务能力,引导健康需求在基层机构得到满足,这是提高卫生总费用使用效率的必然路径;其次,加强转移支付,减少城乡、地区间健康水平差距。卫生投入水平在城乡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

3、本发展报告认为,到2030年,民营医疗机构承担服务工作量将达到40%,公立医院下降到60%。医疗服务市场将呈现公平竞争的局面,医疗资源分配将更加合理。逐步建立并完善分级医疗服务体系。通过十三五的努力,到2020年,我国将初步建立分级医疗服务体系,

4、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应实行城乡统筹的公共品供给制度;推动政府转型,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完善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制度;构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多元供给机制。

5、关于对中国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发展展望,本发展报告认为全科医生是其能力提升的核心要素,应切实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分别在准入、执业、待遇方面重点加强建设。基层首诊是就医模式的必然选择。

在中国,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建立家庭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基层首诊的就医观念也应成为各级政府探索推进基层医疗服务的方向。

通过医疗联合体这种组织形式,建立起优质医疗资源和管理模式传送带,从实质上改进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只有真正意义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立起定期的、规律的业务指导关系,实现家门口能享受三级医院的专家服务,才能让群众放心。

6、要结合我国国家药物政策体系,建立我国细化的医药人力资源开发政策、药品公平定价原则与供应效率政策和合理用药的收集、监测和评价政策,以保障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确定基本药物制度的法律地位,明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我国的法律地位及权责。

本发展报告将分为三个年度连续出版,《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2014》是该绿皮书的第一部,后续两部分别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5——中国公立医院发展报告》,《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6——中国健康保障制度发展报告》,敬请社会各界持续关注。

 来源:搜狐读书频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