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建安——发展中医药养生旅游 恰逢其时
(2013-10-10 15:25:10)
标签:
中医药养生旅游医疗旅游甘肃健康服务业健康 |
分类: 中医药 |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同时又由于工作和生活环境各种压力的侵蚀,人们对生活质量、身心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广大群众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正在持续增长,发展中医药养生旅游正是满足群众迫切需要、提升全民健康素质、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服务业水平、有效扩大就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之一。
今年8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决定“要培育相关支撑产业,加快医疗、药品、器械、中医药等重点产业发展,提升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能力”。养生旅游作为一种以“养生”为主题的休闲旅游形式,正逐渐成为人们健康旅游的首选,是最具旅游吸引力、最具可开发性的专项旅游。
打造中医药养生旅游新格局
现阶段首先应做好中医药养生旅游的规划设计、形式配置、解说教育、价值品牌的研究,重点探究现阶段我国养生旅游形式、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养生旅游产品价值及养生旅游品牌等方面问题
当前,在现代高节奏的紧张生活中,各种压力使亚健康人群不断增加,在物质生活得到基本满足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了,对“健康、愉快、长寿”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养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作为一种集“康复”、“养生”、“休闲”于一体的消费理念,在现代人的思维中已渐形成,已成为当代人们生活的一种时尚。因此,现阶段首先应做好中医药养生旅游的规划设计、形式配置、解说教育、价值品牌的研究,重点探究现阶段我国养生旅游形式、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养生旅游产品价值及养生旅游品牌等方面问题,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拿出其相应的对策,合理设计中医药养生旅游项目、产品,深度开发中医药养生旅游资源,以多样性、普适性、知识性的中医药养生旅游形式,打造“天人合一”的中医药养生旅游新格局。
中国养生学是以古代中国传统生命哲学思想为基础,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及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最早的中医学著作《黄帝内经》认为养生是一种预防医学,是在天人合一的状态下,法阴阳,畅情志,节饮食,并通过适当的运动,来达到“治未病”、防病健体、延年益寿、繁衍生息的目的。养生旅游则是一种建立在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环境基础上,结合观赏、休闲、避暑、康体、游乐、教育等形式,达到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医疗、康复等目的的大众休闲旅游。
因此,在开发旅游项目时需要突出其6大特点。
多样性
普适性
知识性
科学专业性
教育性
综合性
发挥各地中医药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
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利用各地特有的温泉、沙漠、湿地、海洋、海岛等自然资源优势,把传统中医药养生文化手段、方法和现代科学养生方法结合起来,同时注重突出对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养生知识和技术的宣传
在开发建设中医药养生旅游项目中,一要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批集科技农业、名贵中药材种植、田园风情生态休闲旅游的养生体验观赏基地;二要开展养生授课、名医问诊、养生茶和养生药膳项目,将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体验性完美结合,使游客在旅游休闲中了解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发展历程,增加养生知识;三要发挥地方特有的温泉、沙漠、湿地、海洋、海岛等自然资源;四要在加强旅游开发的同时,注重中医药养生知识的普及、宣传、教育;开发药浴、沙疗、泥浴等系列项目,开展中药熏蒸、中药热敷、推拿按摩、保健功法、中医蜡疗等特色项目,同时还要开发野生原生生态绿色食品、养生环境(青山绿水森林乡野)、养生活动(动静结合的休闲、度假、娱乐)、养生餐饮(健康食品、绿色食品、药膳)、养身教育(科学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项目,达到吸引游客和中医养生的目的。
在开发旅游项目时还要把传统中医药养生文化手段、方法和现代科学养生方法相结合,在开展传统项目,如太极理疗保健、传统中式搓澡保健、拔火罐保健、中医推拿、中医适宜技术、食疗的同时,还可以结合现代的推油保健、足疗保健、泰式按摩、日式按摩、韩式松骨,开展养生旅游项目。
在中医药养生项目开发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突出对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养生知识和技术的宣传,如建设“中医药文化墙”,
加强相关部门政策间的协调
发展中医药养生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行各业全社会积极参与,因此,加强各地各部门间积极配合、协调工作,规范职业管理、严格准入标准、出台相关政策就成为当务之急
发展中医药养生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行各业全社会积极参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重点在增加供给,核心要确保质量,关键靠改革创新,多措并举发展健康服务业,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境外资本依法依规以多种形式投资健康服务业,加快落实对社会办医疗机构在社保定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等方面同等对待的政策,使社会力量成为健康服务业的“劲旅”。统筹城乡、区域健康服务业资源配置,促进均衡发展。
因此,加强各地各部门间积极配合、协调工作,规范职业管理、严格准入标准、出台相关政策就成为当务之急。如卫生、社保部门要将“治未病”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项目逐步纳入新农合和医保的范畴;财政部门应加强对“治未病”工作的财政投入;卫生部门要制定医疗旅游从业人员的执业资格标准,为从业人员提供注册,保证执业人员的合法权利;旅游部门要制定好旅游点的服务标准;物价部门要制定好中医药养生旅游项目收费标准,给予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项目立项并确定合理收费依据;工商部门要制定中医药养生旅游市场准入标准等,通过制定一系列与中医养生旅游相关的政策,规范中医药养生旅游市场。
当前,中医预防保健的理念和方法越来越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和推崇,人民群众对系统、规范、优质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制定中医药养生保健人员的准入标准,实行中医药养生保健专业的职业分化和职业岗位设定,建立中医药养生保健职业技能鉴定、认定制度已迫在眉睫,如中医美容师、养生师、中医药膳师、中医饮食指导师、中医保健推拿师、中医康复师、火罐灸疗保健师、中医家庭护理员、中医心理健康咨询师、中医健康保险业务员、中医针灸保健师、亚健康监测师、亚健康咨询师、亚健康调理师、中医体质辨识师(包括中医诊断测评员)和中医健康指导师(包括中医调养指导员、中医预防保健师)。
另外,政府应在引导性投入和基础设施配套投入的同时,制定更为宽松的政策,鼓励优势行业、优势企业和民间资金参与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开发;选择一批技术成熟、中医特色突出、效果明显的中医药养生保健产品(含设备)进行推广;要推荐中医药养生保健机构应用(配备)的中医药养生保健产品(含设备)目录和简介,进行广泛宣传,促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事业蓬勃发展。
具体实施时的注意事项
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使旅游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能够互相协调促进;将创意和体验转化为游客吸引点,打造养生旅游产品价值;做好“准确定位旅游形象,做好品牌营销,开展区域联合,提升品牌文化内涵”工作
在发展中医药生态健康养生旅游项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提升养生旅游价值
打造养生旅游品牌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013-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