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孟英阴虚湿热医案一则

(2013-05-26 12:10:22)
标签:

王孟英

阴虚湿热

医案

回春录新诠

温病

分类: 中医药

王孟英是清代温热学派的四大名家之一,擅于运用调整枢机气化的理论和滋阴补体等治疗方法,对于湿温夹有阴虚病例尤其得心应手。其著作《回春录》中医案议论精辟,理法严谨,处方熨贴而效果显著,属于“救误”的病案占了相当的比例。以下一则阴虚湿热医案,比较集中地体现了王孟英医案的特点。

顾竹如孝廉令媛,患感十余日,耳聋不语,昏不识人,客未入室,而彼反先知,医以为崇。凡犀角、地黄、牛黄清心(丸)、复脉等汤,遍服无效,已摒挡后事矣。所亲濮根涯嘱延诊于孟英,脉至滑数,舌不能伸,苔色黄腻,遗溺便闭,目不交睫者已四昼夜。胸腹按之不柔,予白虎汤去(粳)米、甘草,加石菖蒲、元参、犀角、鳖甲、花粉、杏仁、竹叶、竺黄、竹沥,投一剂即谵语滔滔。渠父母疑药不对病。孟英曰:不语者欲其能语,是转机也。再投之,大渴而喜极热之饮。渠父母又疑凉药非宜。孟英姑应之曰:再服一剂,更方可也。三投之,痰果渐吐,四剂后,舌伸便下,神识乃清。乃去菖蒲、石膏、犀角、鳖甲,加生地、石斛、麦冬、贝母,数帖。热尽退,而痰味甚咸。又去杏(仁)、贝(母)、竺黄,加西洋参、牡蛎、龟版、苁蓉,服之痊愈。

逾年失怙,继遭祝融,郁损情怀,误投温补。至戊申年殒。

周振鸿按:此乃阴虚之体,更感湿热之邪,失于清解,入里化热,阻气酿痰,遏闭清阳,薰蒙清窍,故耳聋不语,昏不识人,而呈痰热内闭之象。热灼阴亏,津液不至,则舌不能伸,目不交睫。观其胸腹微,脉至滑数,舌苔黄腻,则病机露矣。杏仁、竹叶肃肺清上;白虎汤去米、草之甘缓,专取辛凉清热;元参、花粉养阴生津;犀角、菖蒲、竹沥、竺黄、鳖甲通灵潜阳,豁痰开窍。服后,痰热之势稍戢,清窍渐开,始得谵语滔滔。三投之后,果然吐出胶痰,神识乃清而舌伸便下,此内闭已开,乃减去犀角、鳖甲、菖蒲,于祛痰清热队中加入石斛、麦冬、生地、苁蓉等味,养阴生津。以后热邪退尽,痰味变咸,乃去杏仁、贝母、竹沥等辛滑之药,加西洋参、牡蛎、龟版,潜阳益阴,以善其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