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试点医疗联盟分流大医院患者,或全市推广
(2012-12-17 10:17:27)
标签:
北京医疗联盟病人分流医疗联合体转诊健康 |
分类: 医改 |
北京市卫生局选择以朝阳医院、友谊医院及世纪坛医院作为试点单位,与周边医院结为医疗联盟以实现患者向下分流,联盟内三级医院医生将到社区医院及二级医院坐诊或查房,并探索允许联盟内社区医院使用基本药物以外的常用药及慢性病用药。
【财新网】(记者
昝馨)普通患者纷纷涌向三甲医院就医,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北京意图通过三级医疗机构组成医疗联盟的方式,将患者合理分流。
北京市首个医疗联盟试点于11月7日成立,由包括朝阳医院在内的两家三级医院,两家二级医院,及七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联盟内部患者可以根据病情轻重,在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间转诊。危重症病人可由社区医院转至朝阳医院,而朝阳医院的康复期患者可转入二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据朝阳医院执行院长陈勇介绍,试点取得经验后,这种医疗联盟的形式或将向全市推广。
据财新记者了解,随着新医改推进,三级医院面临的就医压力与日俱增。以朝阳医院为例,作为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自今年9月起,取消药品加成,提高医事服务费,提高的费用部分由医保定额报销,普通门诊医事服务费42元中,患者只需自付2元,“很多慢性病病人都来朝阳医院开药,这是资源的浪费。”陈勇说。
为将普通患者引导至基层医疗机构,保障三级医院号源更多用于危重症病人,北京市卫生局选择以朝阳医院、友谊医院及世纪坛医院作为试点单位,与周边医院结为医疗联盟。经联盟协调,三级医院医生将到社区医院及二级医院坐诊或查房,并探索允许联盟内社区医院使用基本药物以外的常用药及慢性病用药,满足患者用药需求。
“患者不信任社区医院,是现在三级医院压力大的原因之一。”陈勇说,而从三级医院的角度,不可能强制患者到基层医疗机构首诊或康复,只能引导,比如派医生到社区医院去查房,让患者在朝阳医院外也能享受到医院连续性的服务,并逐渐建立对社区医院的信赖感。
据陈勇介绍,在目前框架下,11家医疗机构仍保持独立法人身份,不存在隶属关系,仅在业务上进行合作,争取互利共赢。
不过,有专家对此指出,仅仅依靠行政力量组建联盟,还不足以改变现在患者首选三级医院就医的习惯,未来想要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还需要医保部门、卫生部门出台更多的配套措施。
首都医科大学社会医学系教授崔小波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即表示,在发达国家经验中,不同的医保支付方式是引导患者首诊在基层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不经过基层医疗机构转诊到大医院,医保可能会不予报销,或降低报销比例,而国内三级医疗机构间,医疗服务价格接近持平,医保报销比例相差得不多,且并未强制患者首诊必须在社区医院,患者就更倾向于直接去三级医院就诊。
此外,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较低,也是目前患者不愿首诊在基层的原因。针对这一问题,崔小波认为,未来卫生部门也需有配套政策,引导好医生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包括提高基层医生的收入水平,减少不同层级医院间医生的收入差距。
此前,上海、深圳等城市已尝试通过“医联体”的形式,组建医疗集团,探索推动患者合理就医,减少三级医院患者过度集中,但囿于缺乏医保等配套政策,效果并不理想。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高解春也表示,医疗机构隶属于不同的行政部门,人、财、物仍然相对独立的情况下,以医联体的形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仍有一定困难。
来源: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