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其美 皆大欢喜——北京友谊医院推行实现医药分开试点(转载)
(2012-08-27 08:59:33)
标签:
北京友谊医院医药分开试点药品加成杂谈 |
分类: 医改 |
医药分开是治疗看病难和看病贵痼疾的一张“良方”。但是,医院取消以药养医后,一个令人牵肠挂肚的问题是:医院不卖药,能不能活下去?
7月1日起率先在北京友谊医院推行实现医药分开试点,取消药品加成、挂号费、诊疗费,1500种药品全部按进价销售,增设42元至100元的医事服务费。试点两月,结果可喜:患者负担不增加、医院收入不减少、医保资金能承受,实现了医院从“卖药”向“卖服务”的华丽转身。它比我们预期的效果要好。
这可谓是医院、患者、医保实现了“三赢”,三全其美、皆大欢喜,开局甚好。
友谊医院经验最夺人眼球的是:患者就医的支出降低。友谊医院试点出现门诊次均费用、次均药费,医保患者自付部分费用同时下降;每一名医保患者到友谊医院看病,自付费用平均下降幅度近四成,为70.27元。经济利益驱动导致不合理用药、不规范用药的大处方基本消失,阻击“看病贵”取得初步成功。但是,一些非医保患者费用增加。
于是,一个问题继续跳出来:切断了医生看病和医院卖药的利益链后,为何患者却能减负,医院还能增收?
这是因为友谊医院医药分开的试点不是单兵推进,而是一项综合改革,包含了医保、价格、财政的多部门政策联动。说白了,就是要增加医保基金和政府的财政支出。有人说,医改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但友谊医院则不然。那么,医院增收的“羊毛”出在谁身上?答曰:出在政府身上。患者增加的医事服务费中,医保基金承担了每人每次40元。这就是说,医保基金为患者“背”了一部分负担。所谓医保也“赢”,就是说,医事服务费支出的增加,医保基金是承担得起的。
我国现行的药品加成15%的政策,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制定的,医院可以通过销售药品来增加一部分收入,来补充运行中的亏损。友谊医院实现医药分开后,这部分的收入等于零。怎么办?医院主要靠增加门诊量、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增加收入。医院将通过增加专家出诊时间提高医务人员的劳动所得,通过医生合理用药的监督检查,规范临床用药,减轻患者的不合理负担,降低成本,服务好病人、多诊治病人,获得更多的医事服务费,增加医生的收入。现在,该院大多数医生靠治病吃饭,收入都增加了。
当然,毋庸讳言的是,除医保基金多承担了一块,政府也作了必要的“输血”。北京市政府在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补偿、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以及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支边和支援社区等公共服务经费,给予了足够的补助。这为医院大大减轻了运营压力。据友谊医院院长刘建介绍,友谊医院目前收入的医事服务费与取消的药品加成基本持平,医院实际收益还略有增加。
目前,医药分开的势头看好。友谊医院吃了第一只螃蟹,觉得味道不错,许多医院都想试吃。明年,北京22家大医院,还有部分央属医院也提出了试点要求。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医院不再靠药来养医,这是“医改”大有希望的征兆。我们乐观其成。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