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中药饮片改革的一点思考

(2012-07-15 18:31:07)
标签:

中药

饮片

改革

杂谈

分类: 原创

    作为一名中医医生,我在临床上一直以开中药饮片处方为主,因而能够深刻体会到病人对中药饮片的“爱”和“恨”。

    从“爱”的角度来说,中药饮片因为能在中医师的巧妙组织、安排之下,针对每个病人的个体情况,排兵布阵、歼灭病魔,起到中成药和某些西药难以达到的效果,病人自然趋之若鹜。

    至于“恨”的原因,也有好几个方面。一是煎煮麻烦。不仅费时费力,还未必符合要求。二是口感不佳。虽说良药苦口,但能忍一时,难忍长久。三是携带不便。大包小包带回家就已很不方便,若遇到出差、旅游,则更是平添烦恼。四是价格不菲。以前跟中成药、西药相比,中药饮片说不定还能有一定的价格优势,现在中药饮片已经普遍涨价,病人也开始惊呼“吃不起”了。

    既然病人对中药饮片有需求,我们就应该继续发挥其优势。但针对病人的烦恼,我们同样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否则最终受到损害的还是中医中药。个人觉得,对于中药饮片的上述不足之处,中药颗粒剂这一形式应该是一揽子解决的途径之一。

    从最早大批出现中药颗粒剂到现在,至少已有10多年时间,研究、生产中药颗粒剂的规模企业也有好几家。客观地说,这些企业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大范围推广还有较大的距离,其主要原因在于行业内的不完全认同。

    早期的中药颗粒剂主要是将中药材采用物理粉碎的方法进行加工而成,业内认为不符合中药煎煮的传统模式,配伍之后的效果也不一样。后期的中药颗粒大多已按传统煎煮模式,改为煎煮后浓缩、干燥而成,业内接受的程度已有明显提高。我在临床时开中药颗粒剂处方的时候比较少,主要原因是其不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在因患者要求而开的中药颗粒剂治疗病例中,我个人感觉效果都不错,用量并不大,质量也比饮片容易控制。

    总体来说,目前国内对中药颗粒剂的认同度和使用率都还不高,纳入医保支付的省份也比较少。要大规模推广使用中药颗粒剂,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中药颗粒剂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对中药颗粒剂的制剂标准、制造工艺、质量控制、运输保管等方面,要全面加强研究。对中药颗粒剂的临床应用,更要开展大样本的调查研究,从疗效、用量、费用等相关环节与传统饮片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从而为出台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对中药颗粒剂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现阶段应该将中药颗粒剂作为中药现代化的重点研究领域,加大科研投入,开展联合攻关,争取早出、多出成果。同时,有条件的省市和地区应将中药颗粒剂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为病人提供自由选择的条件。

    三是加大对中药颗粒剂的宣传。初期的宣传工作重点应该是中医药管理部门、医疗保险部门和中医医疗机构的管理、业务人员,其次才是病人和病人家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