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警方24日通报,江苏常熟“4·22”特大交通事故系沪BL1290大客车司机王振伟在疲劳状态下驾驶车辆、操作失当所致。警方还查明,王振伟在20日晚曾吸食冰毒。这起造成大客车13名乘客和对向货车司机1人死亡的特大交通事故,令人痛心之处不仅在于伤亡惨重,更是因其本可避免或减轻。
首先,企业内部管理和行业监管问题突出。旅游大客车司机的疲劳驾驶既有深夜打游戏、吸毒的原因,也有连续出车的因素,但其所在企业对司机的管理显然是放任自流的状态,出问题只是早晚的事情。另一个现象是旅游网站日渐兴起,但行业管理还比较混乱。这次事故中,旅行社招募的游客分别来自5家网站,在事故发生6小时却依然拿不出游客名单,在这种情况下,恐怕谁都不敢相信游客的安全肯定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其次,高速公路的隔离设施形同虚设。只要在网上稍加搜索就可发现,类似这样车辆越过高速公路中间隔离带与对面来车迎头相撞的事故已经发生不少,而且都是伤亡惨重。懂点物理知识的人都知道,与单车撞击障碍物相比,车辆迎头相撞的破坏力是成倍增加的。如果中间隔离带再“给力”一点,或许这次事故的伤亡就能减轻不少。就我所知。一些山间公路就发生过快速下山的汽车冲出道路却被路边隔离墩挡住的情况,高速公路的中间隔离带为什么就不能再加强一下呢?
第三,大客车的安全带标准缺失。记得一年前在浦东的一起通勤车事故中,出现重大伤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员工被抛出车外遭到摔、挤、压而造成。如果大客车配备了安全带,而且乘客在途中也按要求扣上,我认为“4·22”特大交通事故的伤亡肯定也能够明显减少。我没有查过相关的标准,但从国内大客车普遍没有乘客的安全带、事故报道中也没有强调安全带的原因就可以看出,这方面的标准是没有的,至少是没有强制要求的。我就有点不明白,这种标准为什么会没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