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新发展、新挑战和新机遇

(2011-01-21 09:59:25)
标签:

杂谈

分类: 原创

尽管受到国际金融风暴等外部经济环境的波及,2008年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总体仍呈较快增长态势,工业生产总值、研发外包服务、公共平台建设、自主创新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与此同时,快速增长的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具有较大的投融资需求,必然也会受到国际金融风暴的滞后影响。如何抵御金融风暴的负面影响,充分利用金融风暴带来的机遇,化“危”为“机”,是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的新课题。

一、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概况

1、工业生产稳步增长

2008年1~10月,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为102.73亿元,同比增长10.5%。预计全年工业总产值约为140亿元,同比增长11%,高于2003~2007年9.14%的年均增长水平。

2、中小企业发展迅速

中小科技型企业是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最为活跃的群体,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涌现了一批明星企业。2008年,桑迪亚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上海迪赛诺发展有限公司同时入选德勤2008“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分别列第16位、第41位、第50位。

3、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

经过多年建设,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企业孵化、资源共享、研发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日益完善,平台功能逐步发挥。2008年,公共服务平台的内涵建设又迈上了新的台阶。其中,上海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获得“合格评定实验室”和“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两项国家级认定。

4、研发外包进入新阶段

研发外包业务是近年来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一大亮点,呈高速增长态势。2008年,在服务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研发外包的合作形式也不断升级。其中,药明康德完成了对美国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服务供应商AppTec实验室服务公司的收购,来自欧洲的 NovaSecta 公司正式加入去年诞生的第一个中国医药研发外包公司联盟 CROSA。

5、自主创新产出新成果

经过多年的积累,浦东新区生物医药创新已逐渐进入产出阶段。2008年,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与南京先声东元药业有限公司、南京一方公司联合申报的抗禽流感药物扎那米韦(Zanamivir)原料药及吸入用扎那米韦胶囊制剂已通过国家新药评审中心的临床前评审,批准进入临床研究阶段。而注射用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等一大批新药已完成或获准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并获得了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新药开发资助。

6、外资引入出现新变化

国内生物医药外资引入经历了由生产到研发领域的过程。随着金融风暴影响和全球医药产业逐步向新兴市场转移,以及我,外资引入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不少跨国医药企业又开始扩大其在中国的产能。

桑迪亚公司是由一群留美专业人士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创立的一家医药研发企业,主要从事面向全球市场的医药研发外包 (CRO) 业务。桑迪亚在2007年和2008年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最有投资价值公司50强,今天又入选“德勤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现在桑迪亚的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已从最初的化学合成发展到涵盖完整的新药发现和新药研发的各个环节和方面,为客户提供完整的集成的 CRO 服务。去年底,桑迪亚完成了由永威投资公司领衔的第二轮风险投资融资,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全球金融海啸对本行业冲击的影响分析

由于医药行业不属于周期性行业,其应对经济变化的能力较强。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由于需求具有较强的刚性,医药行业受全球经济下滑的冲击较为有限,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尚未对我国医药行业带来大面积影响。

从国内外多数药企的季报来看,并未因金融危机出现明显的盈利下滑。但分析人士认为,经济危机来临时,医疗保健领域真正遭受打击一般要滞后3~6个月,因此,短期内暂未明显受影响的医药行业,或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展露迹象。

但对于投融资需求较大的生物医药产业来说,当前国内外的金融形势,必须会对生物医药产业融资不可避免产生很大压力。

金融风暴对中国这样的新兴医药市场而言,也许还是个发展机遇。因为跨国公司因资金问题,越发重视成本控制,有可能加大合同研发外包的力度,中国CRO企业因此会受益,发展更加迅猛。同时,外资企业也会将生产转移至成本更低的新兴市场,目前,已有不少外资企业正在国内扩大产能。

此外,金融风暴对于手中资金充足的药企来说,也是个好机会,因为可能以非常便宜的价格获取规模较小但有并购价值的企业。但对于现金流匮乏的企业来说则会遭遇三大难题:无钱支持新市场开拓、难以获取融资、面临被并购的风险。

受“金融风暴”的影响,许多国家政府面临的医疗保障压力将越来越大,他们被迫去寻找更加廉价但质量有保证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来缓解压力,这就使得具有成本优势的中国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获得了很好的“走出去”的机会。中药作为简、便、廉、验的传统药品,也会有更多的国际发展空间。

四、2009年对策建议

生物医药产业的内需具有很大的潜力,国家即将实施的医改政策也将为医药企业带来机遇。因此,2009年浦东生物医药产业应抓住国内市场扩容的机会,在国家基本药物生产、创新药物研发方面加快步伐。同时,利用国际医药研发外包加速发展的前所未有的成长机遇,抢占研发外包市场。

金融风暴的影响有可能会滞后半年出现,除了经济效益的影响,还会带来生物医药行业新的洗牌和整合。应利用难得的时机加快生物医药产业的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浦东生物医药产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