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的回想


记得小学的时候,我们河边的胡同口,西侧第二家,住着与众不同的一个小家庭,收入远超周边我们这些邻居,而且全家都是定量户(非农业户口),男的在供销社是个干部,女的在国营单位上班,小日子过的很滋润,和我们这些农民家庭来往很少,最多也就见面打个招呼,或者站在胡同口闲聊,再无其他交叉的机会。
他们家姓王,两口子膝下两个姑娘,两间座西向东的红砖瓦房,院子很小,和我们这些宅基地来比,有点小的可怜了。但人家是吃官粮的,收入远高于我们这些家庭,四口人的粮票和粮条都吃不完。我和他家的二闺女是小学一年级同学,叫王艳,学习好,性格要强,和我这样的小学渣也不是一路人。因为当时班里有两个叫王艳的,老师为了做区分,个头大一点的叫大王艳,他闺女个头小一点,叫做小王艳,俩人都是学霸,学习成绩都是没得说,班长你一年我一年的轮流当。同学到三年级的时候,我住院了一段时间,成绩再也跟不上了,于是被判留级(蹲班),上了第二个三年级,就和她们低了一个年级。正因为留了一级,我的成绩反而快速攀升,在四年级的时候,也达到班级顶流。
邻居们和人家别的比不过,只能拿两个闺女说事儿,说人家只有两个闺女,这不是绝户了吗,看看咱们这三个五个的孩子,这叫人丁兴旺、后继有人。现在想想这话,对这样酸溜溜的味道难以言表,还三个五个孩子,怎么不不看看一个个穿的都是啥样子,鼻涕流了多长,裤子有多少个补丁,还和人家去相提并论呢。
男主人对于外在的形象很是注重,不管任何时候,头发梳的光亮,衣服板板正正,皮鞋擦的明光闪闪。记得有一次和邻居们聊天,我也在旁边玩耍,听到了一个关于他退休之后的想法,让我至今记忆深刻。男人说自己攒的不多,现在存款8000元,将来两个闺女成家的时候,一家给4000元,他们老两口退休工资也够花了,不图儿女怎样怎样,健康幸福就够了,再说,儿女的事情也管不了太多,那是她们自己的事情,如果能孝顺的话就更好。如果有能力,过几年再把两间房子翻盖一下,盖成两层小楼,这样即使是女婿家没有房子,来这儿住也是可以的。我能记住的就这些,还有很多我听不明白的东西,也就没有记在你脑子里。
先说说存款,在那个年底代,存款8000元,不亚于现在的存款800万一样,在那个经济刚刚开始开放,猪肉才几毛钱的年代,绝对是富豪级别了。再看看我们这些家庭,哪家能有200元存款,那都算是小康生活了。和人家这个水平一对比,谁不得把自己的脖子缩回来,老老实实的。
再说说格局,老王当时候虽然40多岁,但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说出话来就是不一样,对自己的未来想的也很明白,人家凭的是实力,绝不是忽悠,也很懂得怎么让这些老邻居闭嘴,不疼不痒的言语和观点,每一句话似乎 都透着犀利,戳着你的痛点,还让你无从反驳,着实是相当的有水平。
后来,胡同被中间的一家人从中间给堵死了,我们也就成只能各走各路,见面的机会也少了。这话一说就是四十年了,我经常在想,他们家现在怎么样了,老两口是否还健在,他家的房子现在是不是小楼,我的同学现在过的可好,是在老家还是和我一样远走他乡。
时间过的好快,四十年就像一眨眼,年纪大了总是莫名地思乡,总想回去看看曾经的老邻居是否还健康,小伙伴们现在在哪里,过的怎能样。可是人生总会有太多的遗憾,很多的想法,在现实面前也仅仅是个想法而已,童年的时光充满了快乐,也有很多的似懂非懂,正是这些,让那个时代充满了正能量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