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到:腊月二十三,送灶君上天,祈福保平安

标签:
腊月二十三小年习俗祭灶扫尘言好事保平安祈福休闲 |
分类: 民俗民风 |
我国的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最具传统文化的大节日了,也称为“大年”,而按习俗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开始的,所以这一天也称为“小年”,由此一直到正月十五,可以说每天都是有讲究的,有我们自儿时就熟知的民谣为证:“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小年到,离大年真的是不远了,家家、人人来祈福吧!
虽然习俗上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即“小年”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但起码我辈儿时记忆的我们家家一般在腊月二十三来“祭灶”,并自此便如民谣所示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从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被视为所谓的“迎春日”,所以,有意无意的告诉我们一年的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即将来临了。对于这段时期的迎春迎年的民谣各地全国乃至东南亚及世界华人聚集地(包括不是华人区但传承华族文化的国度、民族、地区)传播有所不同,但基本内容与习俗一致。
咱是北京人,打小传的民谣就是:“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大概是平淡的缘故,我们古老的传统习俗一直得到真实的保存与传承,包括此前的吃腊八粥、做腊八蒜、发蒜苗等等,甚至在历史上的一些非常时期也是尽条件所能,所以印象特别深刻。
如今,先说这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吧。记得儿时家中房内墙上都贴着灶王爷的画,这一天长辈们带着我们打扫房、火炉子、锅碗瓢盆等,无论灶王爷吃到没有,反正供灶神的糖瓜粘,我们小孩子们是吃了的,虽然后来并没有烧香,但长辈们还真给灶王爷拜上那么三拜。现实,我们许多家人一般没有贴画像,也少了拜神,不过打扫卫生,尝尝关东糖倒是没有略去。
说到“二十三,糖瓜粘”,习俗上少不了“祭灶”和“扫尘”。据说,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当然要让灶王爷上天给说好话、保平安了,那就拜求灶王爷了,打扫卫生辞旧迎新,再敬香用糖瓜甜和,让灶王爷高兴,上天汇报好求个“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 即祈福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以保佑全家老小一年的平安。对此,在旧时,鲁迅老先生还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小年到了,有讲“腊月二十三,送灶君上天”,我们可以不必特意拘求复制原版习俗形式,但抽时间打扫打扫卫生,求个辞旧迎新平安年,还是满可以做一做的。离大年真的是不远了,家家、人人来祈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