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老买入格老最痛恨的成长股——IBM

(2011-11-15 14:21:50)
标签:

伯克希尔

伯灵顿

可口可乐

巴菲特

格雷厄姆

林奇

股票

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巴老本周一接受CNBC商业电视台采访时说,伯克希尔从3月份开始买入IBM的股份,并且在年内一直增持,迄今为止已经持有IBM约6400万股股份。伯克希尔成了IBM两个最大的股东之一,约占该公司总股份的5.4%。IBM今年的股价大约在160-180刀之间,巴老买入对应的市盈率应当在13-15左右。IBM成为继可口可乐之后伯克希尔哈撒韦在一家上市公司中持有的价值最高的股票。根据股权数据提供商Lionshares提供的数字,伯克希尔在可口可乐公司的持股价值是136亿美元。买入IBM之前,富国银行是伯克希尔持股价值第二高的公司,其价值约为90亿美元。伯克希尔月初提交的财报显示,第三季度该公司被列入“商业、工业和其他”类别的股票持有量按买入成本计猛增62%,至174亿美元,超过在金融和消费产品公司方面的股权投资。估计大头就是这个IBM了。格老是反感成长股的,连林奇都拿IBM来嘲笑过华尔街专家们。不过现在IBM,当然已经不是几十年前的IBM。

巴老说自己一生追求消费股,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不过只是在他买入伯灵顿铁路和比亚迪之前。我相信网络上很多价值投资者们也是十分认同巴老的消费股思路,毕竟四五十年下来的成绩摆在那里,不得不信。不过简单的买入并持有,然后不管,可绝非典型的巴老作风。他在商业前景和估值方面的判断,与林奇异曲同工,都是首屈一指的。当然,他们两个失误也有的。我反过巴老,也捧过巴老。我现在是什么态度?熟悉我的同学们应该是知道的,核心是优异的经营与前景,加上估值,绝不会限制自己在任何一个行业。如果制造业前景不错,估值很低,我就会买。中国未来的消费和医药前景的确好的一塌糊涂,可惜我希望进入时机包括更低的估值。要知道,林奇连殡葬企业都不放过。至今,我关注的行业包括地产、电子信息、纺织服装、个人护理、航运物流、化工、家电、家装、建筑、金融、零售、汽车、食品饮料、医疗保健、造纸、装备制造、矿产资源等等。大学里没学过任何期中一个专业知识,不懂就学呗。

通过巴老买入伯灵顿铁路、比亚迪、中石油、IBM等等这些事,大家应该明白一点,巴老集中投资少数几个股票,不代表他平时就只关注这几个股票。他年轻的时候,把所有上市公司的报表看了三遍。他号召投资者都该这样做。他不买入许多热门股票,也并非是他“看不懂”,不要轻视他的智商。真的不懂可以学,八十多的人都在学,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呢?许多国内学习价值投资的同学,力求把自己关注的股票池缩小到一个很小的范围,死盯着某几个股票,打算跟他们过一辈子,以为这样就取得了价值投资的真经。尽管我的话可能有些难听,但还是要说,对于一个热爱投资的人来说,难道还有比这更可笑的事么?

以下两段文字来自网络,出处不明,跟本文有关,引用一下:

格雷厄姆对比了1947年的两只热门的成长股:可口可乐与IBM,两个公司在1947年之前的30年取得了业绩的高速增长(尽管宏观环境非常糟糕,夹杂了30年代的大萧条和40年代初的二次世界大战)。在战后复苏的1947年,投资者显然认为可口可乐成长性比IBM更佳,因此,1947年可口可乐的市盈率为26倍,而IBM为15倍左右,但到了10年后的1957年,两家公司的发展完全出乎市场的预料,可口可乐在1957年的市盈率降至16倍,公司收入增长却没有带来盈利的增长。最终,IBM这10年股价上涨超过16倍,而可口可乐这10年股价反而下跌了50%!(确定性无疑的消费股?)

1947年美国股市股票普遍低估,市盈率普遍在5-10倍之间,可口可乐26倍的市盈率的确让人感到恐惧,当然,过去50年后来看,恐怕格雷厄姆做梦也想不到,1957年的可口可乐股价是多么的低廉,当时的巴老刚刚步入价值投资的殿堂,也错过了这个机会,随后可口可乐的持续高价,使得最终他购买的时间又推后了30年。同样,巴老也因为价格错过了沃尔玛,以至于他后来仍然在30多年后重新买入了沃尔玛和它的分支部分股权。也由此可见,伟大企业的早期,股价通常都并不便宜。

最后再啰嗦一些感慨:新浪博客的人气流量与股市是不是有关联?现在很低迷,当然也可能我的博客很差劲,没人关注了,呵呵。大家都知道投资赚钱的不二法则是低买高卖。什么时候低?一般应该是人气低迷的时候吧?股市中赚钱的10%与亏钱的90%,区别可能很简单,就是何时买入何股而已,恐怕连巴老也不例外。也许该搞个调查和记录,5年后回头再来看看,哪些人今天仍在关注股市,巴老肯定是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