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1月投资小结(主要谈投资理念)

(2010-11-30 16:00:39)
标签:

杂谈

11月投资小结(主要谈投资理念)

“出来混的,迟早是要还的”这句话真是太适合本月股市的走势了。10月份上证综指出现了戏剧性的暴涨,11月于是出现了单日超5%、三天内狂泻近10%的暴跌。月末沪指下跌5.3%,我的资产下跌2.1%,虽然是下跌的,但再次小胜大盘,考虑到这个月惊心动魄的过山车式走势,这样的成绩我非常满意(大阴线看起来很可怕,一个月下来其实跌幅也就这么点)。今年11个月全都战胜大盘,只剩12月了,压力小多啦,失守都可以理解了。暴涨暴跌之下,更让人感觉到股市短期走势的风云变幻根本无法预测。对于本月的暴跌,目前已经有各种各样的猜测了,有说是因为一次性加息,有说是索罗斯干的,有说是严打内幕交易造成的,甚至还有说法是华夏基金经理被双规造成的,真是中国之大,无奇不有。我现在更加怀疑在这种局面下依靠短线炒作能赚钱,也更加坚定长期投资信念来保持心态平和了。许多人总是喜欢追问为什么暴跌,却不太关心10月份为什么暴涨,在我看来,没有这么多为什么,也不用问这么多为什么,暴涨暴跌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人们的心理预期,而并不是宏观经济或者是公司经营情况的真实反映。人心是无法用任何技术指标和道理来解释的,人类哪怕只要听到任何一个小道消息都会像羊群一样疯狂的一起行动,而不管事实到底如何,譬如最近的柬埔寨踩踏事件。因此最要紧的还是学会脱离羊群,冷静的按照自己的方法走自己的路,仔细看看你手中持有的股票从长期来看是否有价值。年度情况:上证综指今年到 1130下跌13.94%,我的资产上涨33.07%。从200711开始计算的四年时间,上证综指复合年均增长1.33%。我的资产复合年均增长37.74%

本月唯一的操作是把持仓量不大的中海发展全部换成了福耀玻璃,后者实在太便宜了。减少操作主要是痛定思痛,吸取教训。上个月卖出潍柴,结果卖出后一路暴涨50%以上,幸亏在托管账户上持有一些,肉没吃到,喝了点汤(也已经在120元抛出)。这还不是最霉的,卖出小商品城,结果同样就在抛出后连续暴涨,幸亏这次只卖了一半,继续喝汤。想起了一首歌“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呵呵,就不能等一段时间再暴涨么?偏偏就在我抛出后的几天之内。所以现在决定淡定下来,股票出现连续暴涨之前还是捂着比较好一些,即使12日开始大盘连续暴跌,有人问我是不是短期市场走弱,应该清仓观望,我的回答:神马都是浮云。让那些喜欢折腾的人去折腾吧,证券公司最喜欢这些爱折腾的人了,公司员工年终奖就指望他们的交易佣金了。

月初在当当网买了格雷厄姆写的《聪明的投资者》。之前也看过他写的巴菲特竭力推荐的《证券分析》,觉得太过专业,毕竟年代久远,许多实例中的财务状况分析已经跟今天很不一样,尤其跟中国情况很不同,参考意义不大。但《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是侧重讲投资理念方面的,看了序言部分就有如饮甘泉的感觉。现在我给各位价值投资者推荐的书要增加这一本了,而且是强力推荐。这位“现代证券分析之父、价值投资理论奠基人跟费舍尔、彼得林奇类似,同样是用自己的投资经历总结出经典巨著,没有很枯燥的理论,通篇结合实际情况,对于价值投资者具有战略指导意义。这里引用一段第5章内容给大家分享:

“对于防御型投资者而言,挑选普通股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在此我们给出四项可资遵循的规则:1、适当但不要过分的分散化,你的持股数应限制在最少10只,最多30只不同的股票之间。2、你挑选的每一家公司应该是大型的、知名的,在财务上是稳健的。。。3、每一家公司都应具有长期连续支付股息的历史。。。4、投资者应将其买入股票的价格限制在一定的市盈率范围,其参照的每股利润,应取过去7年的平均数。我们认为,针对这一平均数,其市盈率应控制在25倍以内;如果是过去12个月的利润,则应控制在20倍以内。。。

所谓“成长股”,是指那些在过去每股利润增长显著超过所有股票的平均水平,并且预计未来仍将如此持续下去的股票。显然,这样的股票是值得购买和拥有的,只要其价格不是太高。当然,也存在问题,因为相对当期利润而言,成长股的价格一直都很高;相对于过去某一时期的利润而言,其市盈率更高。因此,在成长股投资方面带来很大的投机成分,从而使得此种投资的操作很难成功。

长期以来,IBM一直是成长股的龙头,而且确实为多年前买进并一直持有它的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但是我们已经指出,这只所谓“最佳普通股”,曾在1961-1962年的6个月下跌中,折损一半;在1969-1970年间,也曾下跌几乎同样的幅度。其他成长股在逆境中的走势更糟;又是不仅股市在走低,这些公司的利润也在下降,由此会对持有这种股票的投资者造成双重的打击。德州仪器是另一个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良好例子:该股在6年间,从5美元涨到256美元,其间没有支付过一次股息,而其每股利润从40美分上升到3.91美元。(请注意,其股价的上涨幅度,相当于利润上升幅度的5倍;这是此类热门股的一般特征。)但两年以后,其利润下降了近50%,股价则下降了五分之四,跌至49美元。

从以上例子读者可以看出,我们为什么会认为,对于防御型投资者来说,成长股的不确定性过高、风险过大。当然,如果股票选对了,买入的价格适当,并且在巨大的上涨之后、可能的下跌出现之前将其卖出,则会出现奇迹。但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这种事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与此相比,我们认为,那些不那么热门,因此利润乘数(市盈率)较为合理的大型公司,反而是一种对大多数投资者更为合适的选择,尽管他们看上去不那么光彩夺目。”

格雷厄姆说的四条原则我倒是无意中都基本遵循了,除了第4条标准要求稍微降低了些,呵呵,有点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但我觉得他与费舍尔、彼得林奇相比,更偏保守一些,更注重资金安全,譬如他建议普通投资者对股票和债券投资的比例在7525之间调整,这个我觉得完全没必要,投资额的多少应取决于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宏观经济状况。而费舍尔、彼得林奇更侧重于成长性。这与他们所处的年代有很大关系。格雷厄姆是经历过1930年经济大萧条的,用了20多年才恢复。那次股市的崩溃程度可以用空前绝后来形容,即使二战时也没有这么让人失望过。而彼得林奇1977-1990年执掌麦哲伦基金获得的巨大成功则与他所处的时代美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密不可分。结合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我认为应当在战略上坚持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思想,但在战术上则要灵活的应用费舍尔和彼得林奇的方法手段,积极寻找真正有价值的(风险小一些、不那么热门火爆、规模稍微大一点、财务报表优异)成长股,并学习巴菲特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但不要听他说的一辈子持有,在泡沫严重(国内股市非常容易整体高估,典型标志就是擦皮鞋的、卖早点的都跟你讨论买哪个股票)的时候要果断抛售(就像巴菲特操作中石油)。对于11月份股市莫名其妙暴跌情况下是否应该卖出,格雷厄姆在这本书的P158页关于市场波动的总结中有绝妙的称述,这一页我反复看了n遍,每看一遍都觉得自己对股市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有了运筹帷幄的感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