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一个大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孩子

(2014-06-03 13:04:05)

每一个大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孩子

 

吴法天

 

61日儿童节的晚上,我陪儿子看了一部叫《情笛之爱》的电影,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他陪我。平常他总是嚷嚷要看动画片,所以我跟他说这部电影不是动画片后,他一度表示不看,但我真的没想到,调皮好动的他居然从头到尾看完了,全神贯注,中间一分钟也没走开。最后他的评价是“还不错”——这已经是挑剔的他对电影的高评价了。

 

成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有很多的不同,虽然我们也都是从孩子慢慢长大的,但一路上成熟和世故把很多纯真的东西丢失了在孩子的眼里,小伙伴们的友谊就是很简单的“我们在一起”,一起玩耍,一起淘气,一起考艺校,一起和大人斗智斗勇。东东喜欢天乐哥哥,就要他住到自己家里,他可不管对方什么出身,能给他带来什么。而东东的父母,则抱着要天乐教自己儿子学笛子的想法,甚至还试图得到天乐手中那把价值不菲的祖传笛子。大人总是在教育孩子,可有时候,大人的价值观却真的连个孩子都不如。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善良、真诚和淳朴,也可以看到某些家长、老师的复杂、世故和阴暗。孩子的世界没有掺杂利益,所以世界比较纯粹。如果父母把成人世界的功利主义带入到家庭教育里,就会出现电影一开始东东家那样,优越的家庭条件,却未必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好在东东遇到天乐之后被感染,他的小伙伴们也因东东拿到了天乐的祖传笛子而不再和他玩儿,东东在天乐冒着生命危险救他后,完全站在善良的天乐一边,他父母反而成了孩子们教育的对象。电影里执着的孩子赢了,现实呢?

 

电影还虚构了天乐是艾滋病的携带者,被父母遗弃的情节。天乐从小不能上学,只能趴在学校窗户上偷听,他跟着爷爷学笛子,吹得炉火纯青,却几乎不能上艺校。他的梦想因为贫穷、疾病而变得暗淡。一边是爷爷和村民对小天乐的呵护,一边是社会对艾滋病的歧视,这种紧张又凸显了当下很多社会问题:如何让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孩子实现他们的梦想?如何创造公平的机会让艾滋病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如何去普及医学知识让人们不再谈艾色变甚至对这个群体呲之以鼻?社会应该如何关爱和保护特殊弱势群体?

 

影片里让人动容的部分,是天乐的纠结。他出身贫寒又想读书,他喜欢笛子却为了给爷爷治病卖掉笛子,他想上艺校却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亲手撕掉入学通知书……在这个孩子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得让人心碎的世界。他的懂事也让人心疼。一手把他养大的爷爷,善良的村民,关心他的小伙伴,爱惜人才的肖老师,开明的校长,甚至路上车祸现场搭救的陌生人,构成了最温馨的一幕,天乐纠结的内心世界,也因为这些温暖,变得阳光,乐观,一切也才更美好。

 

《情笛之爱》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反正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完全能看懂。饰演天乐爷爷的牛犇不愧是老戏骨,表演敬业、到位,多次最佳男配角获得者名至实归啊。我一直觉得演天乐的孩子特别眼熟,后来知道就是地震救人的小英雄,奥运会小旗手林浩。作为一个非表演专业出身的小演员,林浩的表演真心不错,而且传递的也是满满的正能量。优美的笛子独奏和乐器合奏以及歌舞表演,是本片中一个比较赏心悦目的设计,让我想起那些欢乐的歌舞片,也想起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每个大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孩子;而每个小孩心里,都有个未来成人在静静等候。”约翰·康诺利这话说得真好。

 

 

写于2014年儿童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