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迅
赵丽华又火了。
微博上,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吴法天”(真名吴丹红)单挑著名女诗人赵丽华,曝光她的配偶为原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县委书记杨文华,而杨文华在任职香河县委书记期间,“香河圈地事件”震动全国。
“赵丽华在网络上身为公共知识分子,多次发表监督公权力的舆论。然而当公权力对民众施加的痛苦‘就在身边’时,她却视而不见……”吴法天又咄咄逼人地对赵丽华曾经晒过的名包名表一一考据,揭露了“微博公知”的另一身份:官太太。
媒体闻风而动,希望赵丽华对此作出反应,然而她却一概谢绝,除了发一条短信给曾经采访过她的记者:“我是个诗人,诗人总是弱者。但诗人可以选择拒绝。”
官太太?
“配偶为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县委书记杨文华。”
根据对百度百科“赵丽华”词条的历史版本查阅得知,在2011年6月28日时,用户“ms008135”将此句内容增添至百度百科中,根据此人资料显示,其出生自河北廊坊市香河县,并在香河读了初中和高中。
而百度百科中的这句描述,正是此次吴法天与赵丽华微博论战起因之一。
但在本次微博事件爆发后,用户“杨小龙00”以“涉及个人隐私”的原因,分别两次删除了赵丽华配偶信息——“杨小龙00”是百度“赵丽华贴吧”的吧主,其博客中的内容也几乎都是有关赵丽华的正面信息。
在被火速转载的“像质疑郭美美一样质疑赵丽华”的微博里,将赵丽华的“家底”抖搂得淋漓尽致的吴法天,其实援引的是众多见诸媒体的赵丽华接受采访的原话:
◆在《星星》诗刊2002年第10期《赵丽华答原上白马12问》中,赵丽华这样写道——“我丈夫工作忙,几乎没有时间读诗。说诗歌最没意思。说文人也没意思。他做市政府副秘书长的时候,负责过什么机构改革……”
对比一下杨文华简历:1981年参加工作,历任市政府科长、副秘书长……
◆在2009年6月时,赵丽华曾发过如下言论——“我家人去阿联酋给我买过一款最新版LV,巨贵,还傻,与满大街假冒伪劣无区别”。
◆而在2009年2月18日,廊坊电视台播出的“市长王爱民率我市商务代表团就IT产业及服务外包业到印度和阿联酋进行考察”新闻,提到市商务局、廊坊开发区、香河县、广阳区等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考察活动,香河县时任县委书记即为杨文华。
◆在2002年12月的《伊沙、赵丽华谈话录》中,有如下对话——
伊沙:我听说你先生是位领导同志,能否透露一点你们的感情生活?
赵丽华:……他工作很忙。一般是没有时间读诗。
……
梨花教教主
这不是赵丽华第一次出名。
2006年9月之前,赵丽华只是个圈内的名字。她是当代女诗人,曾在《人民文学》《诗刊》《诗选刊》等各大报刊发表作品;2001年先后担任全国文学最高奖“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担任全国“柔刚诗歌奖”评委,担任《诗歌月刊》全国“爱情诗”大奖赛评委,全国“探索诗”大奖赛评委,等等;个人荣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河北省作家协会奖,中国诗歌学会奖,“诗神杯”全国新诗大赛金奖等;出版个人诗专集《赵丽华诗选》《我将侧身走过》,合集《九人诗选》《中国实力女诗人六人集》,等等;主编《中国诗选》《中国女诗人合集》,等等。
2006年9月之后,她却成了街谈巷议的“笑点”。
一个网友以“国家级诗人赵丽华的作品”为题,把她的一些诗歌作品放到了网上,在网易、天涯、新华网、西祠胡同等众多网站一下大热起来,并引发了表示讥讽和轻蔑的模仿热潮——这种模仿居然形成了一个名曰“梨花教”的“诗歌流派”。赵丽华,作为女诗人一夜成名,被戏称为“诗坛芙蓉姐姐”。不过三四天时间,就制造出了“万人齐写梨花体”的壮观场面,一夜之间谩骂、仿写和恶搞狂潮迭起。
随便摘录赵丽华被放到网络上的一首诗,就会发现网友之所以如此“亢奋”的原因。
赵丽华写道:
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大便后/不冲涮/便池/的人(《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
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网友们感慨,写诗原来如此容易,只要会打回车键就会写诗:
“我明白诗歌就分段而已/从此我欢呼/诗歌没死/丽华用华丽的诗教育了我/原来我也能写诗”。
各个网站开发出仿制赵丽华诗歌的做诗软件,2006年国庆节间,各种“梨花体”诗歌就达到几十万首。
随后,80后作家韩寒写了《现代诗歌和现代诗人没有存在必要性》的文章,再次引起波澜,诗人们怒火泼向韩寒,伊沙、沈浩波、东篱、山上石、尹丽川、孙智等用几十篇文字围攻韩寒,而以球评文字著称的李承鹏、董路等则纷纷出来给韩寒助拳,张颐武等文化学者也纷纷出来表态——由此而将“赵丽华诗歌事件”推向了高潮——这也被媒体称为是“自1916年胡适、郭沫若新诗运动以来的最大的诗歌事件和文化事件”。
事件的最高潮部分,是诗人杨黎发起了名为“支持赵丽华保卫诗歌”的朗诵会,朗诵会最后出人意料地以诗人苏菲舒的脱光衣服而被勒令终止。
赵丽华接受采访时把这段经历比作被强暴:
“打一个不是太恰当的比喻,好比说一个毫无预知的女人走在街上,她被有所预谋的几个人强暴,而这并不是发生在暗处,若在暗处的话,她会心存侥幸,这个事情过去,只要自己不说的话,家人不会知道,朋友不会知道,同事也不会知道。但这件事是发生在网络上,它的悲剧就好像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没有办法把它掩藏起来。”
她解释,被网友们拿出来做靶子的诗,是她2002年刚刚触网时刻意转型和尝试写就的诗,而且有一些还是伪作,“
比如《谁动了我的花内裤》:晚上想洗澡/发现/花内裤/找不到了/难道真的会/有人/收藏/我的/没来得及/洗/的/花内裤?——这完全不是我写的。”
“浮躁的人读不懂诗歌,诗歌是最自由的文体,只是用最平白的手法去进行创作。诗人的审美决定一个时代的审美,只有这个时代的诗人被踩在脚步下……”
风波中,在人民大学的讲台上,赵丽华动情地用自己的一首诗表露心情:“她的命运只有两个/或者被狂热而盲从的人们推上圣坛/或者被狂热而盲从的人们踩在脚下”……
微博公知
显然,赵丽华并没有被踩在脚下,虽然她曾说自己一度想像老舍一样自杀。
她说她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都要来欺负一个诗人?——“诗人是最软弱的,她有什么呢?她什么也没有,只有她的诗啊。”
于是,她不怎么写诗了。
继而活跃在微博上的是一个关注社会现实、大声为民疾呼的女知识分子。
2011年6月,一些媒体分别发文批评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电视婚恋节目所造成的不良社会反响,赵丽华亮相电视节目高谈阔论,“相亲节目无罪,社会才该反省”。
2011年3月,赵丽华大揭娱乐圈潜规则,爆料90后女演员欲陪睡导演,“制片要她家电话,给她爸打过去,说你家这是什么孩子,你怎么教育的?他爸说:‘您就别客气了,就按规矩办吧!’”但没点出剧组和女演员的名字,在被媒体追问时含糊带过:“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这个是怎么回事,再说下去就没意思了。”
更让她名声大作的是声援宜黄事件。赵丽华曾经这样写到:“强烈要求中央干预,所有视民如草芥者一律严惩……应追究刑责,严惩不贷!”
“那么面对近在身旁的香河长达三年之久的‘耕地保卫战’,赵丽华是如何面对那些‘视民如草芥者’的?又如何面对那些‘在拆迁中令老天爷发怒的’人?她之所以默不作声,难道只是因为这些人当中,有她所不愿意发声干预和监督的人?那么,这个人是谁呢?”——苦心营造的正面形像,被吴法天一朝质疑,也就不难理解她在微博上放话:“用王水把吴法天……融了”。
支持吴法天炮轰赵丽华的还有司马南、司马平邦,以及方舟子——这位可是她的老冤家,在他遇袭后不久,她就语带讽刺地发了篇评论《方舟子案告破不代表他没问题》,难怪此次方舟子也翻遍了赵丽华的微博,揭露“清贫女诗人”实为“富贵阔太太”——
“赵丽华曾经写道——‘有人说我诗人命贱,还真是。我从不用高档化妆品、不进美容院、不买名牌、不会开车省车省油、不出去请客吃饭顶多在家做做馅饼包包饺子……每年花不了两三万块钱……命贱纸薄,速求包养!’
“然而,赵丽华本人却享受着来自阿联酋的‘最新版LV’、‘经典的Burberry格子衫’、‘据说贵得不得了的骆驼男包’、‘爱马仕的帽子’,同时,她“拥有苹果电脑,iPod
Touch给了女儿,iPhone3只会用来摇卦,iPhone4还没开包装,iPad只用来玩游戏”,并且,在瑞士卢森湖区的商店‘进去就挑了三块表’……”
看来,这场中国式微博论战远未结束,而不管是否如赵丽华所愿,她的平静生活恐怕暂时要告一段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