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一个让荣宝斋起死回生的商业法宝《缙绅录》 [转载]一个让荣宝斋起死回生的商业法宝《缙绅录》](//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荣宝斋的前身是一家称作松竹斋的南纸店,松竹斋的原主人为居北京椿树胡同的张氏家族,张家乃浙江绍兴人氏。祖上明朝为官,清军入关后弃官从商。松竹斋开业是康熙年间(1672年),主要经营试子、文人所用的书画用纸。道光年间,松竹斋的生意传到张仰山手上。张仰山的书法篆刻堪称一家,但个人兴致却不在店铺生意上。所以,此时的松竹斋生意日渐萧条。清代,各地举人齐聚京城会试,考试用的纸张就是由松竹斋承办,刊印试卷既能扬名,又带动宣纸、笔墨的销售,可谓一举多得。
后来,松竹斋“官折”用纸的生意逐渐却被同行懿文斋买通官府抢走。不久,忧愤交加的张仰山便撒手人寰,紧接着独生儿子也不幸英年早逝,家族的重担落在了他儿媳张李氏的肩上。此时的松竹斋已是债务缠身,这份百年家业已走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张李氏,一位弱女子危难中让松竹斋的命运出现了转机——在荣宝斋珍藏的从1894年至1949年的经营账目《万金老账》上,我们得以窥见松竹斋“狸猫换太子”获得重生的秘密:张李氏“三顾茅庐”请来了绰号“智多星”的大能人庄虎臣。并打破了当时东家与经营者分成东家占大“股”的惯例,提出让按四六分成比例和东家分享经营利润,并规定东家无故不准干预铺事。由庄虎臣全权打理生意的“游戏规则”。
在庄虎臣看来,松竹斋要想起死回生必须另辟蹊径。经东家同意,他放出口风说松竹斋已面临破产。同时暗地里购下琉璃厂86号的一处铺面,暗中将松竹斋的货底如古玩、字画等秘密送到这家铺面。松竹斋只剩一座空壳,随时都可以宣告破产。庄虎臣还和东家商量好,委托一个亲戚做荣宝斋的东家。1894年,荣宝斋开业了。名字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虽然没有大肆声张,但债主还是出现了。债主是华俄道盛银行,松竹斋的债务正是来自于这家银行。虽然华俄银行对荣宝斋的开业多方干涉,但因没有抓到证据,这件事最终竟不了了之。荣宝斋这幅金字招牌,从此,堂堂正正地挂在琉璃厂,开始了它的风雨传奇。
开始的荣宝斋,擅长做朝臣的生意,专门腾出一间屋子给下朝来此的大臣们换朝服。但此时的庄虎臣明白,荣宝斋要想在琉璃厂立足,仅凭简单的扩大经营范围是绝对不行的,需要一项核心业务来支撑。1900年,一场空前的灾难降临到北京城。庚子之变使贪婪的列强找到借口,蜂拥而入的强盗大规模劫掠全城。事态平息后,这场浩劫带给荣宝斋的却是新的商机。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进北京后,琉璃厂为德国兵占领。许多店铺把门一关人就跑了,德国兵肆无忌惮就在那儿抢东西。庄虎臣没有跑,而是站出来和其他几位商人一起维持治安。所以德国人在荣宝斋虽然拿了一些东西,但不像在别处那样纵火,店铺损失较小。逃亡返京的慈禧太后得知庄虎臣维持治安有功,就赏了他一个七品官(也有一说是先前花钱买了个九品官,先上了官册。)。
庄虎臣看重的是这个七品顶戴带来的商业利益。当时做官的都希望搞到记载京城官员升迁的名录被称之《缙绅录》的官册。官员们升迁罢免每年每季都有,而在京城做官必须了解哪些人最有权势,哪些人失势?这里无疑蕴藏着巨大商机。所以,每当上朝,庄虎臣便会穿起朝服走进宫城禁地,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去抄录乾清宫前最新的官员任免名单。由于资料来源为皇宫第一手且极其可靠及时,加上制作讲究,荣宝斋印制的《缙绅录》很快成为朝中大小官员的抢手货。官商联袂,荣宝斋的生意在庄虎臣的精心打理下红红火火、日渐兴盛。伴随着暮鼓晨钟,荣宝斋走进了20世纪它的鼎盛时期。此时,它已成为琉璃厂屈指可数的知名大店之一。掌柜庄虎臣也慢慢走到其人生尽头。东家为表彰庄虎臣的功绩,决定在他去世后的十年内照发工资并保留红股一股半,名曰“酬劳股”。直至1949年荣宝斋的后殿堂里还挂着庄虎臣的遗像及由东家撰写的赞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