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京城五镇”忆老北京的“燕墩”[原创图片]

(2010-07-12 21:15:03)
标签:

北京

民俗

京城五镇

燕墩

原创图片

图片欣赏

阳光杰文

杂谈

分类: 记忆北京

从“京城五镇”忆老北京的“燕墩”[原创图片]

    燕墩的“燕”字,读为“烟”音,俗称“烟墩”。因其形似烽火台,曾与广渠门外的神木(明初营建皇宫遗存的巨木,原在东三环路黄木厂路)、德胜门内的镇水观音庵(乾隆二十六年改建为汇通祠,即今什刹海西海北岸的郭守敬纪念馆)、西直门外的永乐大钟(在大钟寺内)和皇城中心的景山并列为“金木水火土”五方镇城之宝,被称为老北京的“京城五镇”。

  查阅成书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的《日下旧闻考》曰:“燕墩,在永定门外半里许,官道西。恭立御碑台,恭勒御制《帝都篇》、《皇都篇》。”可知燕墩原本是一座御碑台,台上石碑刻有乾隆皇帝作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的两篇诗文。此台用城砖砌筑,平面呈方形,高度9米,西北角开有小门,门内有石阶45级可达台顶。台顶矗立方形石雕巨碑,高度8米,下承束腰莲瓣须弥座,雕有24尊神像;上覆四角攒尖式碑顶,四脊各踞一条行龙,整座石碑纹饰华贵,规制雄浑。

从“京城五镇”忆老北京的“燕墩”[原创图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