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回归的“中国牌楼”原来长什么样?

标签:
瑞典回归中国牌楼土山湾牌楼上海老照片文化 |
分类: 热点话题 |
瑞典回归的“中国牌楼”原来长什么样?
曾经参加过三次世界博览会,流落国外“漂泊”近百年之久的土山湾“中国牌楼”,终于回归故土了。昨天获悉,土山湾“中国牌楼”已从瑞典运抵上海,今后将被放置在新建成的土山湾博物馆内,并将在世博会期间首次亮相。
老照片显示,尽管已是年代久远,但雕栾绮节、钩心斗角依旧清晰可辨。
整座牌楼完全用柚木制成,其所有的雕刻细节却都远远胜于一般的石牌坊。平衡的结构,精巧的布局,适宜的比例,高超的手工技艺,为世人称道。四个柱子上都饰有强健慑人的盘龙,跃出深海,直入云间,吐火纳珠。柱子的基础部分环饰四十二只狮子,大小狮子打闹嬉戏。在牌楼靠外的柱础两边,是向外的鼓形装饰,上面有三只幼狮在戏球。牌楼前后各有一块牌匾,上书八个镀金大字,每面四个字,苍劲有力。正面是:“功昭日月”,背面是“德並山河”。
牌楼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如此的精致、考究,檐角的小狮、柱子上的竹叶、屋顶的兵马矛戟无不栩栩如生。整座牌楼更是包含了许多中国传统的典故和吉祥元素:双龙戏珠、八仙过海、和合二仙、驾鹤飞升等等。同时,官员审判案件、士大夫休闲娱乐等反映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场景也被刻绘在牌楼上。
牌楼雕刻制作完成以后,于1913年从上海运往美国旧金山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当时土山湾牌楼是摆放在中国馆中的教育馆展览,同时展出的还有百余件土山湾选送的艺术品和工艺品。在这些一同参加展示的艺术品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同样出自土山湾艺术家之手的86座木雕宝塔,每座宝塔高约30厘米,全部根据中国名塔仿制,上海的龙华塔便位列其中。86座宝塔就被放置在土山湾牌楼下方,构成了一道独具东方文化魅力的风景线。
旧金山世博会之后,美国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千里迢迢去旧金山觅宝,一眼看中了全柚木雕刻的土山湾牌楼,遂重金收购,并摆放在博物馆主厅里展出,一展就是十余年,引得各国游客纷纷前往,一睹土山湾牌楼风采,在当时传为佳话。
土山湾牌楼在旧金山世界博览会上成功展出,使得当时的中国政府极为高兴,由驻芝加哥的总领事亲自出面和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签约,借展牌楼参加1933年在芝加哥举办的世纪进步世博会。
1939年,土山湾牌楼再次露面美国纽约“明日世界”世界博览会,又一次以中华文化的魅力,傲视群雄,展露它那不朽的身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