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央视新编《四世同堂》首映重访老舍故居“小羊圈”胡同

(2009-04-29 13:06:00)
标签:

老舍

电视剧

四世同堂

老舍故居

小羊圈

胡同

北京

京味作家

杂谈

分类: 记忆北京

央视新编《四世同堂》首映重访老舍故居“小羊圈”胡同

    正值中央电视台首播新编《四世同堂》,看了一集还不能“妄加评论”;但第一感觉新剧的视觉效果过于“华丽”,布景用光也算比较“讲究”。如小文在日军铁蹄驶入北平城里时的那份“淡定”:小文拉着胡琴,背景是日寇的部队长驱直入,似乎渲染的是一种无奈的“与世无争”,再配上胡琴儿的“高亢”,虽然似乎有点京腔京韵;但“华丽”的外表下缺乏老舍先生笔下那种纯粹的老北京的“真实历史场景”和历史的厚重。

    青年演员特别是招弟与瑞全的扮演者略带“生涩”的“表演”更像80后的“愤青”。元秋虽然在形象和泼辣度上和大赤包颇为契合,但“掐架”一场戏不是北京正宗的骂街“斗秧子”,却更像港版的凶悍的“包租婆”。而赵导赵宝刚串演的冠晓荷不知咋的?与周国治演的冠晓荷也相去甚远。过于“富态”和“不坏”的赵宝刚似乎缺乏“冠晓荷”的市侩和狡捷,举手投足也过于“造作”。看来好导演不一定能是“好演员”呀。
    于是带着这些“甜酸苦辣”的心情,再次重访了位于北京护国寺附件的老舍故居“小羊圈”胡同(现已改称小杨家胡同)。

央视新编《四世同堂》首映重访老舍故居“小羊圈”胡同小杨家胡同

    1899年2月3日一个寒冷北京冬日的黄昏,在小羊圈最靠东南角的一个小院里(现在是小杨家胡同8号),诞生了一个小男孩。这个刚到人世的小生命是那么弱小,他出生时一声没吭,大人们全忙着抢救他的母亲......这小男孩就是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老舍先生。

央视新编《四世同堂》首映重访老舍故居“小羊圈”胡同小杨家胡同8号

    老舍来的时候“默默无声”,走的时候也是“默默无声”,可他是用“心与血”给我们留下了多达800余万字的伟大的作品。其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二马》、《猫城记》、《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底层市民生活,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多产”作家。同时也是著名“京味”作家。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是其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著名代表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