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后看奥运安全的两个“场景”

标签:
奥运安全开幕式产经新闻鸟巢赛场奥运病毒赛门铁克病毒捕手it |
分类: 科技网络 |
开幕式后看奥运安全的两个“场景”
7月26日,日本《产经新闻》封面报道就有这样一个醒目的标题:“网络病毒正在虎视眈眈地盯着奥运会!”该报道说,
6月下旬以来,木马病毒就被冠以奥运开幕式的文件名,在网络上到处发送。一些黑客集团将在奥运期间大肆活动。他们目的很明确——就是破坏北京奥运信息安全。
事实上,每一次大赛都将成为黑客大肆活动期。公开资料显示,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官方网站经受了113亿次攻击,奥运期间平均每天遭受2.5万次的攻击。2006年2月意大利都灵冬奥会期间,网络安全系统平均每天生成300多万次安全事件报告。一位网络安全专家预计北京奥运期间可能产生2亿个网络安全警报。
更重要、更为全面的保卫战来自奥运赛场技术运行中心。7月上旬以来,数字北京大厦的安全保卫工作就已进入临战状态。数字北京大厦是整个奥运会各种信息交汇处理的地方,可以说是奥运技术保障的“心脏”。在这栋大楼里,不仅有奥组委技术部,也有包括源讯、联想、中国移动、中国网通等在内的北京奥运会技术合作伙伴。对他们来说,有一个共同的口号:One
team One task(同一个团队,同一个任务),那就是保障奥运信息安全。
不仅仅是奥运信息部门,在其它各个领域,有关奥运信息安全的保卫战同样已经开打。如美国知名杀毒软件公司赛门铁克公司(symantec)就动用了其“精英团队”的侵防护专家、病毒捕手、安全工程师、威胁分析师以及技术支持专家为用户提供迅速、精确的安全数据分析,以抵御复杂多变的网络威胁及其他安全风险,确保集团和个人用户在奥运期间的信息安全。
可以负责任地说,随着一场史无前例奥运信息安全保卫战的打响,北京奥运会一定能够享受到最安全最完善的现场和网络安全“双保险”,办成一届真正有特色的“安全”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