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不拘一格降笑料

标签:
冯小刚吴君如娱乐 |
《笑傲江湖》是打金庸那儿来的,在他的小说系列中影响力可入前三。《笑傲江湖》到徐克那儿就变成了新武侠电影的标杆之作,到了张纪中手里就成了“瞎熬糨糊”,到了东方卫视的平台上就成了一档综艺节目。
这是欢乐传媒和华录百纳联合制作的娱乐节目,是比春晚放得开但不及刘老根大舞台尺度大的节目,是很难用规则和规律来描述和约束的节目。第一期看下来,我深刻地理解了片名中的那个“笑”字,因为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的我都笑得前仰后合,但我不知道那个“傲”字由来所自:台上的演员很谦卑,台下的观察员很慈祥,没有傲气或傲娇啊?“江湖”也没见着,没有堂口,只有台口--通过的选手,在台口领小丑鼻子上的胡萝卜。
想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节目的整体风格是困难的,只能具体节目具体分析。最热笑话的是“假宋丹丹推销机器人赵本山”,“山丹丹”组合再显威力,哪怕是山寨组合也能欢动全场。这个节目的内核并不新,就是十几年前风靡过的模仿秀。那个时候,全国各地的电视录制现场,活跃着无数的“刘德华”“单田芳”“迪克牛仔”,假的比真的还受欢迎。深圳淘宝女店主本来不像宋丹丹,但墨镜一扣上就形神兼备了。三个赵本山更是有得了语调真传的,有学会农民步精髓的,还有某个侧面真像无敌的。用小品的形式串起模仿秀,模仿秀也就获得了新生。
最冷笑话的是“都市娘炮对青年农民的打尖之战”。一个是身材瘦削、打扮洋气的都市小伙子,一个是衣着老土、提编织袋的农村青年,两个人同坐一张椅子,展开了餐饮比武:你有三明治,我有扁馒头;你有生菜,我有大葱;你有可乐,我有调和油...城乡文化反差,精致粗鄙对决,把把有趣,步步生笑。想起来没有,这种以攀比为动力的小品是英国憨豆先生的好戏,不让他参加奥运会可能行,不让他无缘无故地铆住边上某个人较劲,那是万万不行的。咱们这俩小伙子舶来了憨豆的核心价值观,尤其是那位农村青年,表情、动作憨风劲吹,笑死个人。
最不可理喻的节目是俩孩子说相声。穿的像说相声的,口气也像说相声的,可这相声说得--实在不怎么样。其实大家不是看他们说相声,是看他们耍宝。圆脸的说什么还能听清,五官稀疏的那位只能听见一声声拔高音。可是谁在乎呢,乖孩子可爱,熊孩子也可爱,他们越是满地洒狗血,大人们越是乐不可支。为什么《爸爸去哪儿》那么火,不是“郭涛叔”“王导”他们多么有人缘,而是萌娃们纯天然、无污染的孩子气有人气。成人世界成熟得都快娄了,所以见了混沌未开的、天真烂漫的就心花怒放,精神倍长。这个节目讨喜,也是一样的道理。
央视擅长宏大叙事,逗乐节目寓教于乐,所以春晚的门再怎么开也不是什么风都能刮进去的,“中国达人秀”上了一黄也得改名叫“出彩中国人”。地方卫视负担小得多,可以回归纯娱乐。《笑傲江湖》不见得是多么新的节目形态,但那副全心全意博观众一笑的精神是纯粹、彻底的,用来消磨脑子放空的时间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