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炮火前进》,拽着偶像抗战

标签:
吴奇隆甘婷婷娱乐 |
分类: 讲理的 |
在中国,抗日不只是民族历史上的惨痛经历,也是影视创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厌的宝库。中国电视剧的年产量在1万5千集以上,但题材的可选择范围则如同近世以来的洞庭湖,边界和面积不断收缩。时至今日,家庭剧和抗战剧成了约束最少、块头最大的两大类型,成了人力、物力、财力集中的创作重镇。两大类型剧的传统打法早已不敷使用,种种新奇元素不断植入,跨类型的尝试和混搭式操作层出不穷。由海润影视制作,江苏卫视独播的《向着炮火前进》就是一部打通了类型剧壁垒的新型抗战剧。
海润曾经是翻拍红色经典的主力,《小兵张嘎》《烈火金钢》《平原作战》《野火春风斗古城》的电视剧化就是他们完成的。既然是红色经典,就必然带有对抗日战争和抗日英雄的传统认识。尽管时代不同了,翻拍必然有所扬弃,但核心的基因组成是不能变的,变了就会遭遇老观众的强力反谈弹。如何拿捏其间分寸,海润有着丰富的经验。《向着炮火前进》开场不久,日军为了追寻密码机而屠了村,八路军战士则为了保护密码本而全军覆没,这些似曾相识的情节奠定了该剧的基调:战争观、历史观恪守传统,日本鬼子凶残的本性没变,中国人民不屈的气节没变,所有的创新建立在“三观正确”的前提上,所有的花样都局限于形式上的突破。
传统抗日剧以各种游击队为叙事主角,后来正面战场上的国军抗战也有涉及。这两年来,抗战剧出现了游戏化和神剧化的倾向,《永不磨灭的番号》里的鬼子就像电子游戏里杀不完的僵尸战士,《抗日奇侠》里的鬼子成了中华武术拳风掌力的牺牲品。这些明显重娱乐、轻史实的设计招致了某些专家的反对,却因为大众的拥戴而创下极高的收视率。收视率就是明确的市场信号,痛心疾首者不能阻止戏说风大规模入侵抗战剧。
在《向着炮火前进》中,武生出身的谢孟伟扮演的石敢当就是一个武功高强的猎户,在全家人被日军杀害后,他拳打脚踢、势若疯虎地解决了十多个鬼子。而吴奇隆扮演的男一号雷子枫,则在摩托车上装了一挺重机枪,谈笑间杀灭了鬼子的一个小队。在20世纪的火器时代,编导们正合力把抗日英雄变成冷兵器时代的“万人敌”,手里没枪时是项羽和李逵,手里有枪时是“小马哥”和兰博。
从民族抗战、军队抗战到土匪抗战、武侠抗战,这些是《向着炮火前进》继承于以往同类作品的,而“偶像抗战”和“摇滚抗战”则是这部剧的独特标签。吴奇隆早年间以“小虎队”之名走红,后来到大陆拍了很多武侠剧,2011年一部穿越剧《步步惊心》,把年届不惑的“四爷”顶成最当红的偶像。他的起落经历像一部传奇,他在最有号召力时接拍了这部剧,直接促成了抗战和偶像两大类型剧的融合。
片中的“雷爷”,飞机头,皮夹克,铁摩托,重机枪,卖萌耍酷,来时一阵风,去时风一阵,很难想象他在从事艰苦的抗战工作,怎么看都像一位在演唱会现场号令万千歌迷的摇滚天王。他的行事风格既非草莽土匪式,也不是老成持重型,完全是一个时尚其表、桀骜其里的当代青年穿越到了抗日战场上。吴奇隆边上站着新版《水浒传》中的“潘金莲”甘婷婷,绮年玉貌,光彩照人。两个人的互动并非“党代表感化女土匪”的《白莲花》式,也非“红军政委策反国军将领”的《吉鸿昌》式,而是像一对儿绊着嘴、斗着法、打着情、骂着俏的欢喜冤家,在爱情的召唤下修理敌人、保卫家国。
没有吴奇隆和飞机头,这是一部普通的抗战剧。有了吴奇隆和甘婷婷,观众的平均年龄至少年轻五岁。抗战剧的“神剧化”倾向,让人对一个民族的自我审视和反省能力产生怀疑。但如果没有这些娱乐化、时尚化的演绎,这类题材怕是根本就无法进入年轻一代的视野。这里面的症结在于“实事求是”之风难以在主流中国落地生根,而戏说和神话不知敬畏的流行只是商业资本在严厉管束下催生的一地荒草和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