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兔侠传奇》不是“功夫熊猫”模仿秀

(2011-06-28 10:01:41)
标签:

范伟

娱乐

分类: 夸人的

从档期安排来说,《兔侠传奇》是吃亏的。《功夫熊猫2》前两天还在影院里攻城略地,虽然听说因为某光荣巨片出场而在排片场次上受了些限制,电脑终端的票房统计也人为地停滞不前了,但这部电影卷走将近5亿元的票房是肯定的。很多观众刚刚饕餮了功夫动画,与《功夫熊猫》类型相似的《兔侠传奇》要想再度聚敛人气有些难度。而且,那些习惯信赖好莱坞而轻慢自己人的观众,一看“熊猫”在前,“兔侠”在后,再想想天朝“举世第一山寨大国”的身份,就会不自觉地把“兔侠”视为“熊猫”的模仿秀。

text2 
观众预设的立场是很难改变的,但预设的立场往往是靠不住的。《兔侠传奇》虽然是后面上映的,但自有其独特的看点和魅力。“兔侠”受“熊猫”的启发无须讳言,但它绝不是抄袭为本的山寨货。我不是技术控,对于所谓“中国首部毛发3D动画”的精妙细微处体会不深,但这部电影看起来舒服,视觉上没有粗制滥造的感觉。对中国功夫和哲学的表现,我不能护短地认为家生的“兔侠”比远道而来的“阿宝”更得武侠和禅意的精髓,但它毕竟是全华班打造,那种从内到外的贴合感无处不在,你一点儿也不用担心黄种人的面庞上舞动着说英语的表情。


在我的视野范围内,动画电影对中国技击术的表现,要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的经典之作《大闹天宫》。孙悟空大战巨灵神、哪吒三太子、二郎神,那是单挑的典范。天兵天将围剿花果山群猴,那是群殴的演示。那时候还没有动作导演,动作场面主要是借用了中国戏曲中“开打”的程式,在密如雨点的锣鼓中,双方刀来剑往,接架相还。一半是舞蹈性的交手,一半是法宝的比拼,即使以今天的目光来看,《大闹天宫》的打斗场面仍有看头。


《兔侠传奇》和《功夫熊猫》则不是这一路,它借鉴了真人武侠功夫电影中的动作设计。虽然交手的场面是由虚拟人物完成的,但动作导演的影子无处不在。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代表了国内动画制作的最高水平,运用了真人动作捕捉技术,同时又不受人体极限约束,兔侠和熊猫有见招拆招的搏击,也有惊天动地的超自然斗法。没错,在这部电影里熊猫是反派,可以看出中国动画人挑战好莱坞的雄心和一点点恶作剧心态。


武侠电影有固定的套路:夺宝,寻仇,争霸,归隐。就算是动画武侠,也跳不出这四个框框。兔侠在成为兔侠之前只是一只普通的兔子,一只智商和情商都很平庸的兔子,唯一的强项是做炸糕,最大的乐趣是:一边做炸糕,一边哼唱自创的劳动歌曲:“好炸糕就是啥都好,面好馅好油也好、、、卖得好就心情好”云云。流年不利,他早上一出门就撞见了一只奄奄一息的老猴子。老猴子不是常人,实为一代宗师,门下弟子三千。功夫最好的是大熊猫“熊天霸”,他可没有阿宝的好脾气,而是狼子野心地袭击师傅,扫荡江湖,当上武林盟主。老猴子把毕生功力传给了兔子,并嘱托后事。这样,争霸和寻仇的主题呼之欲出。后面的故事可想而知,开始磕磕绊绊,笑料不断,饱受挫磨后突然得道开悟,打败不可一世的敌人,然后归隐。功夫熊猫是这样成长的,兔侠也不例外。


《兔侠》请了张丰毅、范伟、阎妮、濮存昕、冯远征等明星献声,被我毫不知情地听出来的是“彪哥”。我爱死《兔侠传奇》里范伟的配音了,那差不多等于是“药匣子”复活,范德彪再世,再加上三个“谢谢啊”组团忽悠的喜剧效果。兔侠天性淳朴,混沌未开,配上范伟的独门“怯口”,那叫天造地设。邹静之的剧本,金培达的音乐,李扬的配音指导,不管是打还是乐儿,这部国产动画电影拿得出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