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会是又一部《好奇害死猫》式的峰回路转的电影,谁知道影片给出的是“猜猜我是谁”的扑朔迷离。在一片错愕之中,看完了张一白导演的新片《秘岸》。
清晨的重庆,一辆出租车从斜坡上冲下来,直冲长江之中。车祸打破了一家人的平静,开出租的父亲(曾志伟)失踪,现场留下一个受伤的女乘客(莫文蔚)。由于付不起医疗费,少年(檀健次)和母亲(蒋雯荔)把女郎接回家中养伤。女郎甩了一句颇不寻常的话:“走了个男人,来了个二奶,这算什么?”

影片一上来就把观众拖入迷雾中。父亲哪去了?女乘客是谁?他们是什么关系?少年在寻找什么?母亲为何那么平静?随着剧情的推进,母亲枯寂的生活出现了死水微澜,少年和女郎也不可避免地心生暧昧,父亲的下落虽然杳无音信,可是其死因却若隐若现地在前方飘动着。于是,我不错眼珠地盯着导演不紧不慢的叙述,费尽心机地思考着各种可能的起因。当少年在浪漫的气氛中给女郎展示自己制作的模型,两人头碰头、脚挨脚地无限接近时,我以为答案就要揭晓了,结果导演让这段戏轻轻地滑过去了。当两人春风一度后憧憬永远在一起时,我又以为谜底近在眼前,导演还是避而不谈。到影片最后,两年后再度相逢,女郎摆出一副说穿真相的架势讲了个故事。我还没来得及思考这故事的合理性,少年就以机关枪般的语速把它推翻了。这就是影片的收梢。
说它是商业片吧,它意料之外却不情理之中,明显不能抚平观众心中探求真相的焦渴。说它是艺术片吧,它一直在拿案情的悬念咯吱人,在黑暗的迷宫中左冲右突,似乎一定要带领大家找到光明。这么打左灯向右拐地一折腾,这么指鹿为马、顾左右言他地一搅和,我是彻底地晕菜了。晕完之后我认定,这是一部整体架构失控的作品,就像一支球队,经过后场断球、中场传接、前场分球的复杂铺垫之后,临门一脚却放了高射炮。当然,如果你不是一个不找到正确答案决不罢休的人,如果你愿意体察影片的细腻情态而忽略其故事的拧巴,这部影片还是大有看头。
影片最初的名字叫《少年》,其中最成功的部分就是关于少年的段落。少年喜欢女生青青,鼓起勇气发出了信号。青青却挣脱了他的手,投入了少年的好友大志的怀抱。当少年放下心结对青青出言不逊时,青青却抱住了他的肩膀,给出了另外的解释。这段幼稚版三角恋微妙、含蓄、错落有致。扮演大志的演员演过《十三棵泡桐》里的陶陶,擅长这类肚子里长牙的坏小子,他的加盟给影片平添“动物凶猛”的气息。
少年能够放下青青,是因为他对养伤的风尘女郎产生了想法。情色和色情的区别在于,前者用意念解决问题,后者用动作描写性事。女郎在沙发上给未伤的腿套长筒袜,少年在一双潜水镜的后面,进行了男人对女人的狂想。女人拆线后腿上留下疤痕,恨恨不已,少年一声不响地给她画上了油彩巧为掩饰。这些繁复的意象和设计,使影片充满了情趣和质感。
出租司机和女郎的地下情只是一笔带过,寻找刺激的中年男人和寻找依托的啤酒妹混到一起,这就是庸俗的人性在起作用,没有美感也没有说头。少年的母亲失去丈夫后跟一个小港商(陈弈迅)走近了,这几场戏相当有味。女人在看病时无端哭泣,这是文艺片的常规打法。男人在汽车里献吻时的那句“不用客气”,一副无私援助的侠肝义胆。女人咯咯娇笑了好长时间后说:“老了,不兴这个了”,男人讪讪地缩了手。这一段简直匪夷所思到曼妙的境界了。
从《少年》到《迷果》再到《秘岸》,不知道这个嬗变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从最后呈现来看,影片的悬疑线不算成功,但营造了一个丰盈入微的欲望世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