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功夫熊猫》看片记

(2008-06-29 17:44:47)
标签:

娱乐

分类: 逗闷子
    李绡羽进步了。进步体现在看《功夫熊猫》的时候,没有用双手去捂耳朵,表情痛苦,几欲先走。

    我不知道她是不是因为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看了轰鸣作响的《黑客帝国3》,才落下了见不得大片里的立体声效果的毛病,反正是有四怕:庞大的建筑物瞬间炸成碎片,强盗包着头独着眼拿着砍刀,长袍大袖的大侠说翻脸就翻脸,渲染气氛的恐怖音乐盘旋环绕。

    先看的各种预告片。预告片照例是胡拼瞎剪、惑乱人心,李绡羽有些吃不消。她忍了梁朝伟《赤壁》的浩浩荡荡,又来了威尔-史密斯《全民超人》的一惊一乍,终于忍不住说道:爸爸,它们怎么那么烦人?正片开始是一段梦境,二维的、暗红的画面让她很郁闷,一直问我:熊猫怎么还不出来?我正担心她能否熬过这九十分钟,熊猫腆着大肚子出来了,李绡羽发出欢快的笑声。整部影片的色调算得阳光灿烂,像陈佩斯一样摔来摔去的镜头也不少,她很快乐。到了最后的大决战时,满场都是孩子们的笑声。只有大龙越狱那段,场景阴郁,面孔狰狞,李绡羽再次抱怨了“烦人”。

    片子是好看的。CG出来的动物耍起功夫来,比成龙和李连杰更不受物理学的限制。动作和笑料结合得也好,熊猫不吃竹子,而是喜欢包子。山水和楼阁看上去很中国,音乐听起来很东方。配音也充分本土化了,中式俚语嵌在当中只见生动,未见突兀。虽然有专家声称,配音多有意译,损了原作的神采,但我们普罗观众不这么想。因为片子本身的素质,也因为有一部不中不西的《功夫之王》瓦砾在前,这部显然是正宗功夫片粉丝炮制的《功夫熊猫》让很多评论者十分受用,笔下夸奖起来很没有原则。

    没错,我要说点儿微词了。技术部分和影象部分毫无问题,足够过瘾。我要说的是“哲学”部分。我前不久刚批了影评人的一个陋习:管电影要思想,我自己怎么就犯这毛病?因为这部影片得到的肯定超过了它本身的高度。现在媒体上众口一词地说:《功夫熊猫》不仅吃透了中国武侠文化,并对之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挥。他们举了乌龟大师的台词:“从来就没有什么意外”,举了熊猫的大彻大悟:“从来就没有真正的神龙秘籍”。我要说,让我不满足的正是这几处,它实在太表面、太唠叨、太便宜话了。为什么张艺谋的《英雄》里,秦王猛回头说“我悟到了,剑术的最高境界是不杀”,或者“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观众就一片轰笑,而熊猫对着空无一字的神龙秘籍说了类似台词,观众就顶礼膜拜呢?我以为,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些早就是陈词滥调,无关人的心灵痛痒,不管搁谁的电影里都只能是消耗时间的填充物,不值得为它喝彩。早年间的胡金铨电影里有过诗情和禅意,全盛时期的徐克电影里有过江湖情怀,那是不可多得的真东西,好莱坞的西崽差得远呢。

    从本质上说,《功夫熊猫》是一场好看的秀。梦工场的优长本来是恶搞和调笑,走的是踩在迪斯尼的肩膀上糟蹋迪斯尼的路子,白雪公主、小红帽、小鹿斑比、花仙子都成了戏耍的对象,让它在创意上独出心裁,它似乎没这实力。说起来,《功夫熊猫》只是讨巧而已,我更喜欢《怪物公司》里的童心、《海底总动员》里的爱心,那才是好莱坞自个儿打磨出来的真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