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与运营商是夫妻关系?
(2013-02-07 11:55:13)
标签:
微信ott移动互联网运营商it |
分类: 移动互联网 |
微信与运营商是夫妻关系?
年底某日,与微信的兄弟聊,听说运营商对之采取了非常非常非常不人性的动作。尽管这在意料之中,但也让我惊讶,不仅仅因为这些动作不亚于当年baidu当年挤走谷歌,而且让我思考的事,难道,在最富活力的移动互联网上,运营商别无出路,只剩下学习baidu好榜样了吗?
后来肖容做了个调查,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运营商和移动互联网,简单来说,可有三种关系。
第一种,是二奶关系。运营商除了维护传统主业,还发展移动互联网副业,这就像某些大老板除了经营为人民服务主业外,顺便还可以深入群众的养养二奶。欧洲运营商动作比较明显,2012年7月,欧洲手机运营商Telefonica与Facebook、谷歌、微软和RIM签订了移动账单合作协议。通过与这四家科技巨头达成“全球性框架协议”,Telefonica可以刺激手机的付费下载,提高移动设备和业务销量。
第二种,是情敌关系。情敌之间就是拼个你死我活。运营商就是要打压竞争对手,OTT造成威胁,打压OTT,VoIP冲击语音业务,就打压VoIP。例如2012年7月,韩国电信业监管机构表示,该国的三家网络运营商可以拒绝手机VoIP的接入。国内运营商打压微信,对OTT恨之入骨,种种匪夷所思的动作,莫不是出于此种心理。
第三种,是夫妻关系。电信运营商可以跟移动互联网的服务商正式的结婚生子。我看这个趋势也很明显。2013年2月起,香港电讯旗下PCCW
Mobile跟微信结合了, CCW Mobile
推出微信用户独家数据组合,月费仅8元,用户可在本地随意使用微信的话音讯息、影片等多种通话功能。此外,2012年11月,法国电信Orange宣布与Facebook结合,两家共同推出Party
Call,允许用户将Facebook账号与电话号码绑定,通过社交网络拨打电话。
不光是网络电话,Orange还更进一步,联合Vodafone和Movistar,在Android平台推出通信应用“Joyn”,Joyn服务的主要功能是在通话过程中同时交换图像或视频,从而增加短信、语音通话等服务,而且这一功能不受用户的移动网络和手机限制。
传统电信运营商跟移动互联网结婚的例子蛮多,相信这是大势所趋。2012年10月,德国电信与在线音乐提供商 Spotify
结合,让用户可以在套餐中选择后者无限量的音乐服务—甚至居然还不相应扣减用户的数据流量。
2012年6月,加拿大TELUS与Skype领了结婚证,双方“将彻底改变TELUS智能手机用户使用Skype的方式,包括能够通过其已有的TELUS账户购买Skype点数”。
纵观全球,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抢夺传统电信蛋糕的移动软件已成为手机通信软件的标配。日本Line、韩国Kakao Talk、美国WhatsApp、香港TalkBox、美国Kik等类VOIP应用正在高速普及。
这实际上暗示电信行业该进入第四波业务发展浪潮了吧?
过去三波分别是:语音、短信、数据,现在则是OTT和增值服务。天马来行空说,运营商,你们与其哭哭啼啼的跟大量的微信类服务商拼个要死要活,不如干脆娶了她们,共同完善产业生态系统,共建本土优势。做怨妇,还是做主夫?是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吗?
运营商,懂的,明白的。要不,为何三大运营商全面转向移动互联网了呢?中国移动提出“智能管道、开放平台、特色业务和友好界面”16字方针,中国联通表示将对网络、营销和产品进行整合,聚焦资源、扬长避短。中国电信跨出了更大的一步,提出“去电信化”。再看看三大运营商自己的孩子,如中国移动的飞聊、中国联通的沃友,以及中国电信的翼聊,这些业务,尽管目前与微信不是一个量级,但模样都长得跟微信是那么的像哈。
婚了吧。顺应潮流,拥抱变革,这是产业发展的必走之路。面对新技术的挑战,运营商不应指望监管政策阻挠移动互联网对传统业务的冲击,与其拳来脚往,不如早早上床。(天马来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