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果没有维基,世界将会怎样?

(2009-07-07 16:11:50)
标签:

维基

网络百科

互动百科

互联网

信息化

it

 

如果没有维基百科,网络世界的未来将会怎样?我觉得这可能跟上帝没有指出光一样,世界黑咕隆咚,一团糟。

我们常说,互联网是个信息的海洋。这句话反过来理解,就是说互联网是垃圾场。网上的信息太多,腐败速度又太快,你会惶惑于数不清的bbs和各大门户网站的频道中,在标题党设置的迷宫中倍感无聊。应该说,现代人获取各类信息的数量、速度、渠道,可用史无前列的“立体”、“全方位”来形容,这是一种进步。然而,技术进步带来了新的问题:信息泛滥、信息超载、信息浪费……个人淹没于信息的汪洋大海中,这个混乱而无序垃圾场,常常使人产生窒息感。

 

直到维基技术的大范围应用,这种窒息感才有所缓解。我总觉得wikipedia这样的网站正在试图建立一种秩序:将信息转换为知识,为知识建立档案,这样便产生了秩序。正是这种秩序的产生,给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我忽然发现上帝已经向混乱的信息世界伸出了手,他说:要有光。

 

一、第一缕光

 

给互联网带来第一缕光明的,正是维基技术构建的百科全书网站。它们带来了两种秩序化趋势:

第一,网民的秩序化。

正如人是社会的主体一样,网民也是互联网这个虚拟社会的主体。在web1.0时期,网民的面貌朦胧不清,能见到的就是那些穿着马甲的BBS用户;在web2.0时期,由于博客的异军突起,出现了“人”面孔,我们进入了这个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YOU”的时代。随后SNS崛起,无数的头像孜孜不倦于六度交友的游戏,人们认识到了虚拟世界的热闹之处;现在,美国wikipedia崛起,让世界看到了维基社会,给互联网带来了秩序的一面。在维基社会中,信息、人、知识,以结构化的状态结合在一起,在应用上,或体现为维基类网络百科全书,或体现为维基类网络新闻,或体现为维基类社区,它将全球网络用户集中在一起进行大规模协作,显示出一种强大的秩序的力量。

第二,知识的秩序化。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作为一个全球化最佳媒介,被普遍运用到人类生产和生活各个层面后,互联网就充当了知识全球化的首选“历史工具”。互联网实验室张笑容认为,知识全球化过程中伴随着知识大爆炸,大爆炸在互联网上产生了混乱和无序,尤其是知识孤岛,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人们正在探索一种新的方式——建设知识大陆,来解决知识孤岛的问题。当前,可构建知识大陆平台的主要是维基软件。作为一个系统来看,维基的内容机制解决了知识结构化的问题。维基百科强调内容的唯一性、可靠性和完善性,在结构上有三种形态,分别为知识树、知识元和知识点、知识元之间链接。这是维基独特的优势所在,也是迥然不同于其他任何网站平台的地方。

 

二、八九点的太阳

 

我们打个比方,如果说维基是互联网黎明前的第一缕光,那么知识大陆正是八九点钟的太阳。

互联网实验室在《2009中国维基发展报告》,从互联网发展的三个浪潮的角度,对知识全球化做了深入分析。报告认为,互联网上的知识全球化,正在经历了三个形态的演变,对应于三个浪潮,分别是:信息孤岛、知识孤岛和知识大陆。而知识大陆,正是以维基为驱动力的一种发展方向,我们亦可以从互联网的历史来把握其发展脉络。

 

第一,在互联网第一浪中,产生了信息孤岛

 

大约从1995到2003年,互联网迎来了在发展的第一个浪潮。从整个产业来看,互联网整体水平仍在不断攀升,网民数量急剧增加,催生了大量的以信息沉淀为特点的门户网站。

从知识全球化角度来看,互联网拉开了整个社会信息化序幕,知识以各种不同的信息形式开始陆续整合到互联网上,不同软件间、尤其是不同部门间的数据信息不能共享,造成信息重复输入多次、存在很大冗余、信息交流不一致性等问题,产生了信息孤岛现象。

 

第二,在互联网第二浪中,产生了知识孤岛

 

第二浪的时间大致为2003-2011年。在这个阶段,完成了信息的原始积累,并开始了从信息到知识的探索。除了搜索引擎、网络游戏、电子商务,Web 2.0等以及其他互联网基础应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还诞生了一批知识网站,初步显示出由信息向知识发展的走向。

知识网站大致有如下几个类型,维基百科网站、学术资源数据库、电子期刊数据库、百科全书电子版以及行业性网站数据库等。

知识网站将知识从信息海洋中提炼出来,并开始了知识结构化的探索。从整体来看,知识呈现出系统化和条理化的趋势,但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知识孤岛现象。

知识孤岛现象主要表现为:第一,知识存储的不同格式之间彼此孤立不兼容;第二,知识元内部无法结构化;第三,知识元孤立存在,彼此之间无法形成链接,造成知识结构化程度很低。

当前来看,解决上述问题有两个选择,一种是采用一种新的方法打通所有孤岛;另一种是构建统一的知识平台。第一种方法目前来看,难度成本很高,能否实现是个未知数;第二种方法因为维基类网络百科网站的发展而获得了可行性。维基网络百科通过开放的知识生产和消费模式,以大规模协作的方式,来建设统一的知识生产和消费的平台,而逐渐呈现出知识大陆的格局。这项工作对于规范网络秩序,保证网络健康有效地运营和可持续发展,保证用户快速、有效和安全地利用网上资源十分必要。

 

第三,在第三浪中,将会诞生知识大陆

 

从互联网发展趋势来看,大约为2011年以后,中国网民将达到6亿以上。由于互联网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刻变革,不断的敦促人们去接受新的知识、思索探究现实问题,届时,人们将比现在还习惯于通过互联网获得知识,借以认识各种问题。

6亿网民将在全社会形成上网的普遍风尚,这将会催生一个能够实现知识全球化共享的统一平台。

在这个阶段,我们认为,互联网将会发生一个质变:知识孤岛逐渐消失而出现统一的知识大陆。

 

三、未来的启示

 

知识大陆就是未来。肖容认为这将是超越搜索引擎、BBS、email等网络基础应用的力量。维基技术扮演了构建知识大陆的主角。站在互联网前沿的人士早就注意到了这一重要的趋势,并已经将之形成自身的发展战略。在美国,维基已经成为一个产业,有专门的维基技术提供商开发维基软件;有专业的维基网站,以提供知识生产与共享的平台;还有提供维基技术和网站运营的企业组织。

在中国,维基的发展刚刚起步。互动百科网站正在将知识的生产和消费统一于一个平台中,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知识的大规模协作生产和消费。

 

互动百科的创始人潘海东说,“我们目前专注做两件事:一是维护运营好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社区www.hudong.com,二是完善全球第一款开源中文维基系统HDWIKI。”

Hdwiki是构建知识大陆的软件基础,这也正是互动百科的得意之作。目前通过已有超过上万家网站使用了该系统构建自己的百科全书,从而形成了一个拥有数千会员的百科联盟。百科联盟贡献了大量专业知识,在教育、天文、地理、建筑、经济、计算机科学等各大领域,创建了超过三百万的专业性词条,文字总量超过33.7亿,这是任何一个传统知识机构所无法实现的浩大工程。更值得称道的是,盟员之间互相“贡献”知识(通过知识共享而促进生产),百科联盟将盟员所贡献的知识吸纳到互动百科来,又扩散至其他的众多网站,影响了更为广泛的人群,同时这些网站所进行的知识生产又可以汇入互动百科中,这样又形成新一轮的知识共享、创造、创新。

 

从一个wikipedia网站到互动百科(hudong.com)上万个网站的联盟,知识大陆已经无声无息的浮出水面,而我们看见的不过才是冰山一角。

未来前景无疑非常广阔。

互联网实验室认为,通过维基技术或维基理念,可解决知识孤岛的问题。维基类网络百科形成新的统一的共享平台——“知识大陆”,使得互联网更加深入的影响到各个社会层面。(天马来行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