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张家湾古桥游
标签:
通州区张家湾张湾古桥明清瓷片的收藏运通古桥萧太后河文化 |
分类: 瓷器收藏 |
现今萧太后河的北岸,是通运桥和新修复的古城墙的南门,这也是张家湾目前唯一存留下的古桥,桥面坑坑洼洼。桥下四个镇水兽证明曾经的水势汹涌、烟波浩渺。
古城恢复仍在规划
从土桥地铁站下来,公交站牌上的“张家湾开发区”显然无法与历史上京杭大运河的北端首位码头相对应,后者给人的联想是一片繁忙景象,千帆汇聚、船舶靠岸,装卸下来自各地的奇珍异宝、米油绸茶瓷……
而今,也许只能在张家湾太玉园楼盘西边正对着的低矮围墙上的“漕运古镇张家湾”绘图上遥想当年的类似“清明上河图”式的全景了。老人们指点,在从北京城里万寿公园流出,东穿陶然亭湖,过龙潭湖、十里河村等,迄当年萧太后养马圈(即今天的张家湾)的萧太后河北岸,就是当年的张家湾城。现在放眼看去,在现代化住宅、小集市和张家湾小学、回民聚集地围拱下,醒目的是挖出的一座座土山和土坑。风一过,飞沙走石间,倒也可寻见不久前草草立下的“花枝巷”等粗糙的石碑。“元代时,就将靠海运从各省运来的粮食和物资,从长江口的刘家湾,沿海岸往北,绕过山东半岛,进入海河,经天津入北运河,到张家湾停航,等待海运万户府的检查和清点,而后放行通州。”史地民俗专家王永斌先生在他的《历史上的京畿码头——张家湾》一文中描述道,这时的张家湾是运河的最北端,“官船客舫,骈集于此,弦唱相闻,最称繁盛”。
后来,通惠河失修,入通入京水路堵塞,张家湾地位举足轻重,盐米商旅,万国贡赋,内外官绅,皆船经此地,换车入京。明嘉靖七年(1528年),巡漕御史吴仲,力主疏挖通惠河,通惠河河口北移通州城后,为保证漕粮运输,客船仍然规定在张家湾停泊。原通州区文物所所长周良强调说,虽然北京城、通州城、张家湾城在历史上都做过大运河的北端,但在辽、元、明三代,京杭大运河的北端都是在张家湾,它作为北端的历史更长,漕运贡献也更大。
花枝巷里的曹家当铺
“这就是红楼梦里面贾珍将尤二姐安顿在‘小花枝巷’内一所房子的‘花枝巷’腰部向北分支的一条小胡同,那个大土堆上面还有一口井呢。”遛弯的王姓村民,70多岁,指着张家湾南门内西侧第一条胡同说,这条胡同与原来的南城墙平行,东西走向约300米。“曹雪芹家的当铺就在花枝巷内南侧,门脸面北,解放前房还没改,砖额上还题着‘当’字。古代在这里居住的都是些豪门富户。”周良考据说,古代从北京来张家湾码头乘船南下的,或从南方来张家湾码头登岸进京的,大都是走南门内十里街和西门内大道,只有少数人才走花枝巷和小花枝巷,似乎小花枝巷是专门为住在张家湾的达官贵人开设的。据王姓老人回忆,小花枝巷南端西侧,以前曾有一座院落,约有二十余间房。祖辈传说,这院子最早是当铺曹家的住房,曹家败落后卖给了黄家,黄家再卖给张家,原来院门朝南向花枝巷,解放时平分拆建,后来变成院门向东开。“那口井的位置就是原来的院子所在地,那井据说不是用来饮水的,主要是为了夏季冰镇食物、蔬菜用,防止腐烂,跟现代的冰箱是一个效果。”而这些现在只能凭着一堆堆黄土去联想了。
有村民在井口砖缝里发现了一枚“康熙通宝”的铜钱。周良说,这是当初砌井的瓦匠故意放在那里的,以求吉利安全,还曾经在井下靠近底盘部位的淤泥里,挖出清初一支折扇边骨,是檀木材质,是乾隆前的遗物。“所以,推断当年曹家当铺选择码头旁的花枝巷内,而不是闹市大街,一是可以赚码头上过往富人中偶遇困境者的银钱,二是可以结交当地官绅。曹家选在小花枝巷居住,一是为了照顾自家当铺,二图环境幽静,三是出西门入京、出南门乘船都很便捷。”周良认为这种选址是精心策划的,并提出一个问题——曹雪芹是不是在这里居住过并在此著写过《红楼梦》?
除“花枝巷”、“曹家当铺”、“曹公碑”之外,曾经有位叫做李景柱的村民在上世纪60年代末的曹家坟发现了一块“曹公讳霑墓”,后来被命名为“曹家坟出土之曹雪芹墓葬刻石”,引起周汝昌等红学家和无数红学爱好者的争议。据周良考证,张家湾曾有过的葫芦庙、馒头庵(在原古城西南200米处,现在的集市场地)、铁槛寺、地藏庵、栊翠庵、玉皇庙以及达摩庵等等都与《红楼梦》中的地名有千丝万缕的关联。“葫芦庙里没住过好人。”当地村民说,由于“‘葫芦’谐音‘糊涂’,糊涂庙糊涂神,而当地葫芦庙在抗日战争期间曾是侵华日军的一个据点。”
不管如何,张家湾的命运又多了一个漕运以外的谜团,“甚至有红学家专门住到这里研究张家湾究竟和曹雪芹有什么渊源。”
■ 旧时繁华
不仅仅是九缸十八窖
“今天张家湾城内五十米以下之地,还有木桩。”两位遛弯的老人说,曾经的张家湾异常繁华,有“先有张家湾,后有通州城”之说,“九缸十八窖金银”之藏。城内商号林立,近于百家。河深墙高,柳绿桃红,码头繁忙,水波荡漾,游人如织。
在张家湾太玉园住宅区一片现代化的楼盘之间,70来岁的回民马先生站在当地村委会绘制的“张家湾太玉园古老一条街”的规划图前,“张家湾以前是运河码头边上的一座城池,虽在北方,却像是水乡,城里原来有很多庙,现在都拆了。九缸十八窖,讲的是一座庙的老方丈为后人留下的十八窖银子,以备庙宇败落后重建。”虽然现在这十八窖银子还无下落,但是挖古瓷片的人却络绎不绝,到处都可见土坑上的洞,“曾经为挖坑还死过人呢!”古桥的北面,是一个很大的空场,到处是挖宝人挖的坑,有些坑已经被挖了十几次了,元明清古瓷片有很多。主要是元代磁州窑的和元明龙泉,基本上色比较糙,也有印花精美的明代龙泉窑,青花瓷片明代的居多,也有少量的清三代的瓷片,有些人运气好挖出过基本完整的碗盘。其他时期的古瓷片很少见。曹家当铺的石碑也孤孤零零地立在沙土中。我的朋友在这里挖出过一些古瓷片。(见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