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游之四:富士山
2018年9月22日,今天雨终于停了,行程主要是富士山。
1、酒厂
日本以清酒闻名。一早先去一家酒厂参观。酒厂的名子叫“酒蔵‘甲斐の开运’”。酒窖在地下室,一下楼梯,迎面一幅希腊雕塑美女,抱着酒罐,但希腊神话中并没有女酒神,这位也许是酒神的侍女,女祭司?日本酒窖为什么要用西方酒神呢?我想大概因为这里是按照法国葡萄酒的技术酿造的。
然后从地下室上来,从窗外观察车间里的机器,厂方介绍这些机器都是干什么用的,工艺如何了得,也没大注意听,只记得李导翻译时说:“为了去除一切杂味,光酒瓶子就要洗晾三年。”真够讲究的。
然后进入展陈室,让我们一一品尝不同牌号的酒,从完全不含糖的干红干白,一直到加了不同糖分的各种葡萄酒。味道确实不错,我比较喜欢6号,那是加了少量糖分的半甜型酒。
下面的程序是按照自己选中的号码买酒,没一位团友买,白忙活了半天。本团多数是女同胞,对酒大概没兴趣。而我旅游从来不愿购物。
2、河口湖
下一景点是河口湖,为什么要看这个景点呢?因为此处离富士山比较近,是“富士五湖”中第二大的湖,从这里远眺富士山,山形倒映在湖水中,是最佳的拍摄地点。但今天很不巧,天仍未放晴,看不到富士山。只好随便拍点湖景。
我下去摸了一把湖水,水温非常好,跟乌鲁木齐白湖夏季的水温差不多,极适合游泳,可惜没看到有人游,只见一些天鹅状的游船漂荡在湖面上。
从河口湖看富士山
3、富士山
吃过午饭,开始向富士山进发。富士山位于山梨县,是日本最高峰,3775米,被日本人称为“圣岳”,是日本民族的象征。大概相当于中国泰山的地位。
富士山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目前处于休眠状态,自公元781年有文字记载以来,共喷发了18次,最后一次喷发是在1707年,此后休眠至今。也许再过几年又重新喷发也说不定。
表现富士山的日本浮士绘

可以说,不去富士山等于没去过日本。当然,富士山与中国名山没法比。从高度看,世界最雄伟的山脉,最高的那些山峰,几乎全在中国。就算东部的三山五岳,也远比富士山的文化价值要丰富得多。
富士山太简单,就那么一座圆锥体,顶上有些白雪。中国随便拿出一个泰山,就有大红门、中天门、南天门、十八盘、天街、五大夫松……众多景点,有无数的庙宇、石刻、碑铭,里面全是故事。还有多少位皇帝上泰山封禅。
富士山上有什么?光溜溜嘛儿都没有。当然,简单、纯洁,也是另一种美,日本人最崇尚纯洁,他不崇尚纯洁也没办法,没多少东西。
路上李导说:
“富士山三千多米高,从山脚到山顶共分十个合目,我们要上到五合目,也就是半山腰,2300米高。
2004年,浅间寺收归了富士山3360米以上的所有权,所以八合目以上属于私人所有,国家每年要向私人交租金才能供游人游览登顶(没想到日本连最高的山都归私人所有,这在中国完全不可想象)。
今天不一定能看到富士山,每年只有一百多天能看到,如果我们能看到,那就意味着有好运。”
李导
汽车上到五合目,大家下车,这是个停车场加购物街的大平台,商店里卖各种象征登山的商品,从猿人造型到现代人。
回望富士山,一片阴云刚刚离开,能大致看到山形全貌。在我的印象中,山顶应该有一截终年积雪的白冠,这样才算标准的富士山。然而现在看到的只是一座黑乎乎的山顶,很难看。听别人讲,每年只有冬春才能看到积雪,现在经过一夏天,积雪早就融化了。
往上可以一直看到顶,山坡很平整,标准的圆锥形,仰角大致在30度左右,没有任何高低错落的起伏,更没有众山拱卫的群峰。如果登山,也只能在规整的30度斜坡上行进。
我在国内也参观过云南腾冲的火山。可以一直上到山顶,看到火山口的里面,全是茂密的绿色植物。
不过站在五合目观景台上,往反方向的山下俯瞰,景致倒是非常美,那边阳光灿烂,山林鲜亮,甚至能看到下面群山环抱中的一座蓝色湖泊。
看着看着,忽然有一块云雾飘过来,遮住了湖泊。这时导游喊我们上车,待我们汽车开始往山下走时,云雾已经弥漫到周围,等于我们在云海中行进,一切都看不到了。
还算万幸,恰好我们来了,云开雾散,我们刚要走,又云山雾罩。李导说:
“富士山是一位女性,见到有帅哥来了,才露出真面目。”
恰好我们的领队小王是位大帅哥。这时我也想起来了,小王长得很像影视明星谢钢,谢钢在《四世同堂》中饰老三祁瑞全,在《陈云》中主演陈云。他是中国影视上饰演陈云最多的演员。
大帅哥王导

《四世同堂》中的谢钢

《陈云》中的谢钢
在我们刚上车时,一向微笑不语的老司机忽然发飚,自顾自地唱起歌来,电视屏幕上放着卡拉OK的伴奏,老头儿举着话筒,学着歌星的样子,身板儿一曲一伸,唱得还有模有样,真正的日本味儿,尽是半音、抖音、鼻音。
当然,跟《平原游击队》“鬼子进村”音乐不是一类腔调,那个实际上是俄罗斯乐曲,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C大调《列宁格勒》交响曲片段,最初是描写德国鬼子入侵苏联的。反正都是“鬼子来了”,就用在《平原游击队》里。
4、忍野八海
在去忍野八海之前,先到奥特莱斯购物。
没去日本之前我多次看到这个词,不知是个什么去处,只是联想到另一个日本词——八格牙路!
这次一去才知道,原来是八个湖泊。李导说:
“日本人把湖叫做海(其实不光日本人这样叫,蒙古人,包括新疆都这样叫,比如乌鲁木齐西公园的鉴湖就叫做海子,北京的中南海、北海可能都源自蒙古人。生活在内陆的人没见过大海,见到一点儿水就称海子。可是日本人生活在海岛上,不应该这么不开眼呀),这八个海实际上是富士山积雪融化流下来形成的泉水。忍野八海非常美,被称为日本的九寨沟。
不过大家要注意安全,那些海有十米八米深,最深的海有二十米!掉下去就没救了!”
我们到了地儿一看,基本是个村庄,倒也是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绿树掩映,芳草茂盛。只是太小太小,十分钟就走到头了,所谓“八海”连“湖”也算不上,其实就是八个泉眼。最大的第八海也就半个游泳池大,我一个猛子就能扎过去。什么二十米深,也就两三米深,“海”的宽度二十米还差不多。
什么“日本的九寨沟”!连九寨沟的一个脚指头也没有。不过水倒也还算清冽,小景致还是很可爱的。可惜没时间在这里画画。
我们这两天看到的这几处小景,很有点儿中国古代文人隐士闲居所在,也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意境。
这下我算把小日本彻底领教了,真是小到了家,一切都是中国的模型玩具,就跟过家家似的。
可就这么个小国家小鬼子,居然把中华老大帝国打得差点灭亡,我们不能不深刻反省,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李导领着大家在第八海那边排队等着接“圣水”,我们对那套玩法没什么兴趣,自顾自转着拍拍小景。在弥生庵的旁边有一座书签池,很小,但当中有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好像是池水下的井,估计是泉眼,看着有点可怕。
5、厕所文化
沿途上厕所,对其人性设计有所领略,国人争相购买的自动冲洗马桶盖自不必说,其它种种设施无不细致入微。即使男厕所里也有婴儿架,恰好把孩子放入,而且就在父亲座位对面手能够着之处,非常方便,而且在小间门外写着里面有婴儿架。
还有为了掩盖尴尬而设的音响,可发出持续不断的流水声,音量大小还可调。
另外,墙上布满了各种图示和说明,汉字一看就懂,没字看图也能懂。应该怎样取手纸,怎样洗手,拐棍如何挂,都有详细说明。有的也着实令人发笑。比如应该如何正确坐在马桶上,不能反着坐,更不能蹲在上面。估计早期去日本旅游的国人,因长年蹲坑惯了,见了坐式马桶也非得蹲着不可。
其实这些设计并不需要多高的科技,我们也能做到,缺的只是人文关怀的理念,这是精神层面的东西,还需要我们步步深入认真学习。
模拟流水声的音响

男厕所里的婴儿架

正确与错误的坐姿

门扇上提醒“没有遗忘物品吗?”

拐棍应该怎样挂

各种图文说明
6、温泉旅馆
今晚下榻河口湖旅馆,也是个温泉旅馆。夫人昨天看我泡了澡,今天也想泡一泡。浴袍在房间里。我们结束停当下楼,见许多女士全都穿着浴袍假装日本人,站在楼梯上美滋滋反复不停地拍照。这个旅馆跟其它旅馆都不一样,有一座相当宽阔的红色楼梯,显得非常有气派,好像西方宫殿似的。日本人能舍出这么大一块空间建楼梯,也真是豁出去了。
今天我随便泡了泡,意思一下得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