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王怎样一步步变成了摆设?

(2023-08-30 10:54:46)
分类: 文史钩沉
          英王怎样一步步变成了摆设?

英王怎样一步步变成了摆设?


    我们现在看英国女王,只是个国家象征,议会的任何决议她都得批准,一点儿权力都没有。平时只代表国家出席一些虚头巴脑的礼仪,关心一下妇女儿童,显得仁慈可敬。
    历史上的英王可不是这样,那是实打实的真国王。后来成为虚君,是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国王的权力是一点一点被剥夺的,到今天历经了900多年。
    其中有一些是出自利益集团相互争斗的必然结果,而另有一些则是出自偶然因素,比如斯图亚特王朝绝嗣,不得不找德国人来英国当国王,导致王权旁落,这段历史特别有意思。
    君权受限最开始是1215年的大宪章,约翰王在诸侯贵族压力下,不得不答应:不经诸侯同意,国王不得向诸侯征收军费。这是人类第一次出现以宪章形式来限制君权,意义非同小可。
    1265年,英国出现了最初的议会,决定国王能否征税。1297年议会获批准赋税权,14世纪又获立法权。一步步限制国王的权力。
    17世纪,国王与议会发生对抗,由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打败了保王军,将国王查理一世斩首。这是人类第一次在议会领导下通过审判处决君主。在克伦威尔独裁期间,君权社会中第一次缺失了国王的统治。
    1660年2月,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又有了国王。但社会变革已不可逆转。
    18世纪初,英王威廉、玛丽相继去世,斯图亚特王朝绝嗣,于是大臣们找了个与王室有血缘关系的德国人来当英国国王,他们即乔治一世,加上他的子孙乔治二世、乔治三世,仨乔治,自动把权力放弃了。
    乔治一世一句英国话都不会说,与大臣交流全得靠翻译,所以从来不参加议会和枢密院的会议,于是大臣们自己组织起来管理国家,由第一财政大臣领衔,称为首相,内阁制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乔治一世的儿子乔治二世酷爱打仗,在宫廷待的时间还没有在欧陆战场上多,所以也同样不理朝政。
    乔治二世的儿子乔治三世常犯癫痫症,见大臣动不动就口吐白沫,浑身发抖,也没办法治理国家。
    这三位德国人当英国国王一百多年,基本就把王权全部放弃了。
    这种特殊情况只能出现在欧洲,那时的欧洲还不是后来的民族国家,流行家族统治,各国君主之间都串着亲戚。君主继承只看家族血缘,不问国籍,所以经常是这国人到那国当国王。历史往往被一些可遇不可求的偶然因素改变航向。
    等到了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女王再想恢复君权已经不可能了。到这时国王只剩下一个权力,就是同意权,签字权。首相拿来决议,只能签字同意。
    至此,虚君共和的英式君主立宪制就完成了,国王完全成了摆设。

英王怎样一步步变成了摆设?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君主立宪制,大致都是这个方向,都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从君主专权的一元体制,过渡到君主和议会共治的二元体制,最终过渡到君主完全无权的虚君体制。
    比如日本天皇,在公元1200年之前,是真天皇,手中有权。在那之后的幕府时代,就成了打酱油的天皇,权力落到了幕府将军手中。明治维新之后,权力又恢复了一些。比如侵华二战,虽然许多重大决策都不是他做出来的,但他起码握有一定的批准权和否决权,所以天皇对战争应该负有重大的罪责。再比如最后的投降诏书,如果不是广播天皇亲自发出的所谓“鹤音”,广大官兵恐怕很难放下武器,说明天皇还是有权的。
    日本天皇最终变得跟英国女王一样成为摆设,还要归功于驻日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是在他的努力下,才通过法律完全剥夺了天皇的权力。日本的虚君共和也同样经历了七八百年的历史演变。
    总之,虚君共和的君主立宪制,一般都要经过漫长的逐步剥夺权力的演变过程,不大可能一步到位。任何一位君主都不可能自动放弃权力。
    这让我想起现在网上有许多声音批评辛亥革命前的清皇室,说如果当年清室能加紧君主立宪的步伐,别搞什么“九年预备立宪”“皇族内阁”,一步到位,立刻交出权力,也许还不至退位下台,也许中国就此建成君主立宪制,避免了辛亥革命。
    我认为这种论调未免太不实际。试想古代中国是全球皇权体制最完备,最登峰造极的大国,远超欧洲的封建王权,中国的皇权是最不受制约的。要想在这样的国家立刻剥夺皇帝的全部权力,把其它国家千百年才能走完的历程在一夜之间完成,岂非幻梦?
    后发国家往往会遭遇这样的陷阱,先进国家的好经验已经放在眼前,民众往往希望立刻搬用,容不得一个漫长演变的过程,结果往往是欲速而不达。
    现在看起来,辛亥革命恐怕势在必行,想在中国搞君主立宪,基本上行不通。清帝能获得民国政府的优待条件,保全家族性命和财产,已经是万幸。比起法国大革命路易十六上断头台,俄国十月革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遭屠,辛亥革命已经是流血最少的革命了。

                         2019.03.2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