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梯和公交为什么总爱扎堆儿?

(2023-07-27 10:06:36)
分类: 杂谈随感

       电梯和公交为什么总爱扎堆儿?

 

    等公交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等半天不来一辆,一来就是一串儿。我们不由要怀疑是不是司机们爱扎堆儿?要不就不出车,哥儿几个打扑克,要出车就摽着膀子一块儿出。

 

电梯和公交为什么总爱扎堆儿?
 

    不过如果我们经常等电梯,也会同样发现这种奇怪的扎堆儿现象。比如有两架电梯,最理想当然是均匀排开,一架上另一架下,一架在底层,另一架在顶层,可事实上往往两架都在顶层,一块儿比着慢慢往下降,能急死人,即使三四架电梯也一样,都是同升同降。电梯现在都是自动化,并没司机操纵,怎么也跟公交司机似的爱扎堆儿呢?

  

  电梯和公交为什么总爱扎堆儿?
    有一种社会现象,多的越多,少的越少,叫做“马太效应”,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有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公交和电梯的扎堆儿实际上也是一种“马太效应”,我们或者可以叫做“公交效应”。

 
电梯和公交为什么总爱扎堆儿?
 
    公交总站发车时,一般都是均匀的,比如每隔五分钟发一辆。但在几十站的行进途中,由于各种偶然因素,比如事故、堵车、红绿灯等等,就有可能变得不那么均匀。比如某两辆之间的间隔大了一些,第二辆不是五分钟,而是七八分钟才来,这样,等待的乘客就会稍微多一点儿,人一多上下车就慢,使间隔拉得更大,更慢,离第一辆更远。
    而第三辆本来跟第二辆之间隔五分钟,因为第二辆慢了,所以二、三之间的间隔就会缩短,第三辆三、四分钟就到了,乘客没那么多,上下快,第三辆就更快了,一站站下来,就追上了第二辆,这就形成了扎堆儿。也就是说,
原本很小的“不均匀”被逐渐放大,变得很不均匀。
    到后来,也许有些乘客等了半小时还不来一辆,气得骂娘,干脆不坐了,打的走了。可是刚走,一串儿三四辆车全来了。
    所以我一般有个经验,凡是看到连着来了几辆车,我恰好没赶上,那就坏了,下一辆肯定还远着呢,别等了,打的吧。凡是等了半天不来一辆,那就好,耐心等着,下面很有可能连着来两三辆。
    电梯也是一样,比如本来是均匀的,左梯在顶层时,右梯恰好在底层,但乘客往往不那么均匀,有偶然性。也许现在乘客多,底层右梯现在挤满了人,超重了,电梯不走,但偏有人不自觉,就是不下去,耗着,我上不去你们也别上!而顶层左梯人少,正在逐层下降,都已经下一半了,底层右梯才吭哧吭哧往上走。
    这样间隔就近了,等左梯下来,没几个乘客,很快,左梯也逐级上行。右梯因为人太多,层层停,层层往出挤人,速度就慢。而左梯因为人少,停的少,下的快,于是左梯就渐渐追上了右梯,最终变成了同上同下,摽着膀子升降。
    只要变成了同上同下,就很难再拉开间隔,恢复均匀,总是先走的那架人多,速度慢,后走的人少,速度快。总是后走的追上先走的,所以总是扎堆儿。
   
 可能在自然界,社会界,像这种现象还有很多,起初的小不均匀,逐渐放大,越来越不均匀。
    比如均贫富,土改分地,起初每人分一份儿,都一样多,但人的能力有大小,或勤或懒,能干的越来越富,买进更多的土地,就更富,而不能干的越来越穷,最后就闹到两极分化。小不均匀就放大成了大不均匀,这就是马泰效应。

 

电梯和公交为什么总爱扎堆儿?
 
    如果任由它自然发展下去,决不可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平均,只会越来越两极分化,贫富悬殊,最终造成社会动荡。所以此时只能靠人为干涉,政府宏观调控,二次分配,减少差距。
    总之,任何事情都有规律,探究规律的成因是一件有趣的事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