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各种语言
看题目好像我是个语言学家似的,其实都是没办法,学过好几种,维、俄、英,每一种都是半吊子。学了用不上,用得上没学好。当然,后来还学过编程语言,比如汇编语言、数据库语言、C语言等,这些都不算真的语言。
母语自然是汉语,据家人说,学龄前一口纯正北京话。上学后受环境影响,逐渐变成不入流的“疆普”。
一、维语
除汉语外,学的第一种语言就是维语,从初一开始学,老师叫枣拉,一位非常和善的少数民族女老师。我因爱画,第一学期字母写得好看,得5分;第二学期学单词,不好好记;4分;第三学期学句子,更差,3分;第四学期学对话,完全不通,2分,跟没学过一样,全部白学。
后来发配南疆,下乡再教育几个月,周围清一色老乡,一句汉语都听不懂,我也是一句维语都不会,我们王馆长说:“什么叫新疆老白坎儿?就是新疆人不会说新疆话。”只好向老乡学口语,在南疆工作15年,总算学会一百多个单词,连不成句,更听不懂维语。
二、俄语
接着学的就是俄语,本来民国时代外语课全以英语为主。到了共和国时代,跟老美打仗,跟毛子友好,于是统统学俄语。明知西方科技发达,俄语肯定没什么用。但当时就那个形势,谁也没办法。
不过上到高中,懂事了,知道要学习。不管毛子再怎么落后,俄语究竟属于欧洲语言之一,真正的外语。老师教的又好,吹牛说,俄语是世界上最好最美的语言,我们全都上当了,发愤苦读,学得那叫一个棒。
都说俄语卷舌音不好发,我一点问题没有,不就是打嘟噜吗?高中三年,年年5分。高考轻松拿满分。进入大学,我们二中五位同学,全都是俄语老师心中的得意门生,他的发音还没我们准。大学两年俄语学完,已经能看俄文原版的福里斯的《普通物理学》了。但又有什么用?
到现在我的所有俄语课本还留着,什么用都没有,就是因为心血曾经泡在里面,有感情了。
到了南疆,见到老乡想交流,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俄语,但谁能听得懂?找了个俄罗斯血统的老婆,谁知她也一句俄语都不会,反而维语说得倍儿溜,曾在南疆当过翻译。本来我还正在学维语,有了她,买菜买肉全由她去说,我的维语也就止步于再教育水平了。
后来调回乌鲁木齐,考职称要考外语,我们这批老五届只学过俄语。我又去师大参加了为期一年的俄语班,基本恢复到大学水平。最后考试时就剩我等两人敢考。回到单位,又请来八农的俄语老师继续辅导我们,学科技俄语,老师不懂科技,“温室效应”翻译成“暖房效应”,还得我教他们。考职称时,管考试那位自己也得考,把我安排跟他一个座位,直接抄我的。全科委俄语考最好的就是我了。除了这回算“用上了”,其它任何用处都没有。
退休后我们去俄罗斯旅游,结果发现我们学的科技俄语在生活中完全用不上,只用它买了一杯格瓦斯,这就是我学了一辈子俄语的最后一次作用。
三、英语
八十年代初,全国改革开放,科学的春天,掀起英语热,中国这才回归到了务实的轨道上。那时候中央电台天天播放《广播英语》,上下两册。我脑子一热,也买了两本教材开始学。那时已经三十大几,快四十了。但仍然像当年学俄语时那劲头,背单词,练发音。
为学英语,我花一个月工资买下了馆长淘汰的一架电唱机,和附带的一套英语教学唱片。当然,为充分利用电唱机,又买了大量歌曲唱片。电影《小花》插曲,《太阳岛上》《拉骆驼的黑小伙儿》等等,那时的唱片已经不是五十年代的黑胶木,而是五颜六色的透明塑料片,三毛钱一张。
英语比俄语讨厌在另有一套音标,俄语只要字母学会了,一拼就得。英语按单词字母拼出来不一定对,得按音标来拼。这就是这两种文字的历史长短不同,俄罗斯文明史短,俄语字母发明得晚,文字跟语言之间差别不大。西欧更发达,英语字母体系早就有了,当初应该字母跟语音是一致的。经过千百年,语言发生了音变,跟单词上的字母不一样了。而且音变在初学的我看来,规律性很差,推导不出来,写的一套,念的一套,只能另弄一套音标死记硬背。所以学起来更难。
英语发音卷舌音没俄语多,但齿间音多,父母(mother、father)的那个“ther”,必须要像大舌头似的发出来,舌头夹在齿间。正好单位有个同事白太太,以前就是英语老师,说她自己就是发音好,非常标准,她教我们发音。尽管我非常努力,她还是说我发音不如小同事明强,到底年轻人口齿灵活学得快。
我回到家,问邻居家的女学生们,“父母”英语怎么说,她们说:“发子,妈子。”听起来好像是“老妈子”,完全不管什么齿间音。
我县有位人大女常委,是英语老师。我常去请教她,热情极了,后来她说:“你在这些地方的理解已经超过了我,我都没想到。”
另外还经常请教二中的另一位英语老师程春林,有一回一处发音怎么都听不出来,我请他听听我的唱片,他说唱片上发音跟书上一样呀,很清楚呀,我说我怎么听不出来呢?他说你可能老了,耳朵不行了。
真的,的确老了,理解力没问题,甚至比年轻时更强。但记忆力,发音能力,耳朵,都不行了。就这样咬着牙学下去,两本书学到后来,内容越来越脱离现实,什么“农业学大寨”“忆苦思甜”“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跟当时的拨乱反正是反的,没法学,也就停了。
不过就这点儿英语,后来全用上了。
四、只有英语用上了
首先是儿子开始上学,我可以辅导他英语。82年,我们带孩子去北京、青岛、上海旅游。待回到南疆,不久便是儿子的期末考试,本学期刚开的英语,还没学几句就去旅游,基本是空白。考不成,于是我利用暑假给儿子好好补了两个月,天天“go
to school”,开学补考,100分!全班第一名!真正做到了旅游、学习两不误。
后来调回乌鲁木齐,开始搞科研,接触电脑。这点英语全用上了,一点没糟践。
那时正是科学的春天,除了英语热,还掀起电脑热,实际上电脑当时并未普及,乌鲁木齐更落后,连我们科研单位都没电脑。不过电脑教材已经进入书店,我买了一本谭浩强的《BASIC语言》,开始自学编程,全是英语单词。逻辑关系就靠单词连接:如果(if)……,则(then),下一步(next),循环(for……endfor),结束(end)。每干一件事,也都用单词下命令:打印(print),颜色值=(color=),获得(get),输入(input)。
自学完这本书,做完所有作业,就会编程序了。不久,单位弄来一架小小的PC1500,能键盘输入,能屏幕显示,还能在纸条上打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开始被英语翻译黄先生霸占,他的英语当然比我强一百倍,却玩不转,看不懂电脑中的BASIC语言,给他谭浩强的《BASIC语言》教材也看不懂。我只会那一点词,却能编程。最终那架电脑还是到了我手中。
看来只懂英语,不见得会编程。但不懂英语,门儿都没有。英语是工具,编程则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不清晰的人,几何证明题学不好的人是玩不了编程的。
然后单位买了一台真正的IBM电脑,年轻人别看都是理工科,没一个玩得转,就我一个人能玩。
后来我搞了一项汉字编码发明,跟电子所联合开发软件,于先生用汇编语言来做输入软件,魏小姐用dBASE数据库语言做码表,我提供原始编码。我给魏小姐演示我用BASIC做的软件,动画,小兔能唱歌,“朝霞里牧童在吹小笛”,通过音箱唱出旋律来,嘴还能跟着拍子一张一合,跟真的似的,魏小姐大佩服。
魏小姐编的数据库程序总是无法达到我的要求,脾气又大。我只好自己看书学,有BASIC基础,也就看了一天dBASE,我就能编程,自己做数据库,比魏小姐做得还快还好。
数据库编程其实大体还是那些英语单词,还是那些意思,只不过多了一个能装东西能找出东西的库罢了。
那时的电脑还是DOS系统,不管干什么活,全都靠英语单词发命令,逼得人不得不学。魏小姐当时总是奇怪,老年人没学过英语,怎么会玩电脑编程序呢?后来她理解了,老年人只死记硬背那几个单词,不会念,只懂它在电脑中的意思,不懂它在生活中的意思。
再后来dBASE发展到了FOXBASE,我在教育学院给电脑培训班给年轻人教了一个学期的数据库,每个单词怎么用也都懂了,但学生们就是无法自己把这些单词串起来,编成一段程序。就跟小孩学说话似的,先是学会一个一个的词,等于背单词,然后能串成句子,等于造句,最后能表达一段完整的意思,干一件事,等于作文。这些年轻人只懂单词,一到作文就玩儿完。
FOXBASE又进步到FOXPRO,整个模块化了,功能越来越强大,我们在全市到处联系客户,为他们做各种软件,财务软件,销售软件,工资软件,给单位挣不少钱。
也学过汇编语言,这是计算机底层语言,其它语言都建立在它的基础上,它几乎什么事都能干,但学起来很难,没多少英语单词,而是直接跟硬件打交道,所以执行速度快,省空间。但我这人动手能力不行,一碰到硬件就昏了。
后来自学C语言,C++,这是一种介于数据库高级语言和汇编低级语言之间的中级语言,功能也很强大,有不少英语词,比汇编好理解。我也编了不少软件,其中要数弹琴软件最有趣,把电脑键盘当琴键,就能弹出曲子来,还能轻松变调。
我的理解,低级语言(底层语言)直接给硬件发命令:存储、加减、乘除。硬件的运行太复杂,不好理解。而高级语言则用英语单词来代替那些动作,一个单词相当于一个模块,里面要干好多事,英语单词越多,编程语言就越“高级”,因为这样越靠近人类的语言,越好理解。所谓“高级”,不是说功能强大,而是说在人机对话中更靠近“人”。反之,低级语言更靠近“机”。
或者说相当于军队,高级语言就相当于司令,将军,只发最笼统的命令,占领那个山头。中级语言相当于中级军官,组织火力,安排阵型,给士兵发命令。低级语言相当于士兵,具体干活的,只能跟硬件打交道,给枪下命令,扣板机,发射子弹。
总之,我的下半辈子几乎天天跟英语单词打交道,在键盘上敲英语,用英语干活,挣钱。好多外行看到,以为我英语多厉害呢。其实编程英语的单词量并不多,就那些固定的,灵魂还在编程逻辑中。天天敲英语,以前学的日常对话反而不会了。药瓶子上一堆英语,只认识一部分简单词,连接词,另一半关键词不认识,还是看不懂。
不管怎么说,学了三门语言,两门正规学过的没用上,只用上了一门自学的,二半吊子的英语。生命被浪费了大半。
2021年10月7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