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力会衰老吗?
最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消息,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院长认为:老人的大脑比年轻时更和谐,更灵活。大脑中的髓磷脂会增加,使智力提高。从60岁开始,人们的大脑不会像年轻时只使用一个半球,而是同时使用两个半球。智力在80岁到90岁时达到顶峰!
他说的是真是假不知道,但我却有亲身体会,觉得老年之后脑子在某些方面真地更好使了。
随着年龄增长,记忆力肯定退化,少年时代脑库中就那几样东西,一目了然,老年后脑库塞得满满,再想找东西肯定困难。所谓“记不起来”实际上就是脑库塞得太满太乱,找不出要用的东西来。
创造力也会退化,少年时代充满奇思怪想,包括许多“错误”猜想,创新恰好就出自那里。老年后满都是“正确”,样样奇思都已“纠正”,没有“错误”的容身之地,创造力也就随之消失。
真是越老越没用,手脚不灵,眼花耳聋,不过老年也不必气馁,我们另有优势,我认为理解力比年轻时更强,而不是衰老了。所谓“老奸巨滑”,如果除去贬义,起码对生活的理解要强了许多。
经常听朋友说,学生时代学了那么多知识,现在已经“全都还给老师了”。有人甚至连初中知识也忘光,大概只剩加减乘除还记得。
我认为那是因为长期不用,忘记了,如果用呢?不但能拣起来,甚至还能比学生时代理解更深入。
就拿数学来说,让我现在做初中的几何题,高中的代数题,我也许做不出来,但因为经常玩一些数学游戏,在这方面反而比中学时代还灵光。有时看点历史上的趣味数学故事,比如费尔马大定理之类,对数学的理解可能比学生时代更深,我到了四五十岁反而能在数论领域做出独特研究,发表在学报上。
当然,如果让我现在再教中学数学,复习一下,那些难题照样能做出来,但速度可能没有当年快,要迟钝一些,也就是说反应速度不如青年,但理解深度绝对要强于青年,因为我们学过高等数学,知道那些难题背后更深的背景知识。
再比如我当年学物理,最后要学到量子力学、相对论,但当时完全搞不懂,只能按课本套公式做一些习题,至于为什么时钟会变慢?量子为什么会出现波粒二象性?根本想不明白,甚至连想都没想过。
后来人到中年,仍然放不下心中的疑问。再看当年的教科书仍然看不懂。只好买点通俗的关于相对论的科普小册子,啃了许久,仍然啃不下来。其实并不奇怪,据说当年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时,全世界只有六位物理学家能听懂,可知它的难度之高。我啃不下来很正常。
一直到了晚年,看到网上的一个解释,忽感豁然贯通,一下子就明白了。那时已年过七旬。

量子力学也是这样,当年学生时代,毕业论文就是论量子的波粒二象性,论文也通过了,但实际上只是个大概齐。晚年再回看,简直浅薄得无地自容,并没有真搞懂。近年自己读了大量网上通俗科普,又通过网络请教学长,大大长进,比年轻时理解深入得多,算是基本搞懂了。
即使不以难懂的理科为例,就拿学美术来说也一样,年轻时学得确实快,此所谓童子功。当年自己画得也可以,画人像尤其画得像。老年之后怎么都画不像,我想只是因为画得少,如果还像年轻时那样天天写生,肯定能很快恢复。我们的优势是老年之后对美术理解得更深,对于名画背后的魅力,它究竟好在哪里?更有体会。
学音乐也一样,老年弹钢琴,肯定不如年轻时反应快,弹不了快曲子,但对音乐的意境有更深的理解,有时也能边弹边想象,沉醉其间。
有一位103岁的老太太,弹了一辈子钢琴,她总结说:“男人最靠不住(估计感情受过伤),只有钢琴才最靠得住,你想要什么,它就能给你什么。”可以想象钢琴给老太太的心理慰籍体贴如微,真是参透人生,至理名言。
为什么老年理解力反而更好?我想可能是这样,年轻时知识太少,不管学哪样,只知道那一点点东西,如果想不明白就无路可走了。到了晚年,知识量大大增加,路子多了,对不明白的东西,可以多换几条路思考,打各种各样的比方,东方不亮西方亮,曲折迂回,就容易想明白。
再说,到了老年,站在更高的知识层面上,居高临下,原来那些难点就变成了俯视,很容易懂。比如我们上中学时,很多东西都觉得很难。待大学上完,再看中学课本,简直就跟儿童画册一样浅显明白。
大学中的知识比中学要难得多,当年老师逼得我们做脑筋操,脑子彻底开窍,思维方式大大提升。如果老年后继续思索,理解力还会不断提高。
也许朋友说,学生时代学的那些东西,工作中很少用到,退休后更用不着,谁还会再回看学生时代或工作中的知识呢?完全没有必要再费那脑浆子。现在娱乐和延年益寿才是第一要务。
当然,这个道理也很正确,但老年如果只晒太阳,不动脑,容易痴呆。一定要找一些能活动脑子的智力游戏。当然,大家喜欢的智力游戏各不相同,麻将、扑克、象棋都是好东西。而我有点怪,偏偏愿意把学生时代没搞懂的那些难点彻底闹明白。
我爱上物理纯粹是因为兴趣,初中时哥哥给我一本《趣味物理学》,觉得太好玩,太有趣。
我的同学大多教了一辈子物理,教烦了,教伤了,退休后再不想碰它,这我能理解。我不一样,前半生画了画,后半生玩了电脑,自己的专业反倒没怎么好好玩,退了休还想再过把瘾,玩一玩青春游戏。
关键是我发现,人越老理解力越强。年轻时学不懂的,老年之后反而能看懂,有这么好的现成的趣味娱乐,为什么不利用呢?听说马克思用解数学难题来当作娱乐,换脑休息。宇宙奥秘有时真的很有趣。
我能想象那些真正的大学者,也一定是学问中强烈的兴趣在吸引着他,而不只是事业心,只靠事业心咬牙坚持,谁也坚持不下来。
为什么说“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道理。虽然记忆力、创造力、反应速度都不行了,但理解力比年轻时还强,而且越学越强。使我们的老年生活充满乐趣和挑战。
2020年6月29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