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画与油画之不同在色彩

(2021-05-05 11:39:32)
分类: 谈琴论画
                 国画与油画之不同在色彩

    在画家看起来国画和油画的区别一目了然,非常清楚,但许多不接触美术的朋友却完全闹不清。有一次我带几位老琴友去参观画展,向他们普及,这是国画,那是油画,但大家奇怪,这不是全都一样吗?你怎么知道这是油画那是国画呢?我也觉得奇怪,难道你们看不出油画是画在布上,国画是画在宣纸上吗?他们更觉奇怪:“什么?那是布吗?这是纸吗?”我简直哭笑不得。
    当然,这些是完全的画盲,不去说他。即使一些美术爱好者,虽然不至于分不清布和纸,但对于油画和国画的深层区别仍然分不清。我想二者的不同大概有这样一些:
    首先当然是文化的不同,造成审美的不同,比如中国水墨画那种情趣,绝对异于西方画。不过这个问题太深太庞杂,我们暂且不讨论,只谈谈画法画技上的不同。
    首先第一点,当然还是材料的不同,油画一般是用油调着覆盖力很强的油画颜料画在画布上,国画一般是用水调着墨汁及国画颜料画在宣纸或绢上,由此造成效果的明显不同。
    第二点,油画是焦点透视,每幅画一般都有一个焦点,跟我们用照相机拍到的一样。而国画是散点透视,尤其那种长卷,等于画家边走边看,把沿途景色一一画下来。如果打个比方,就好像我们用照相机拍一条胡同,边走边拍,然后把照片全部接起来。
    第三点,在一般情况下,油画以表现块面为主,对轮廓多不勾勒,国画则以线条为主,除了勾轮廓之外(描法),表现山石质感也多用线条(皴法)。
    但凡事都有例外,在油画中也有一些现代画派是要勾勒线条的,但这种线条与国画中的线条完全不一样,一望便知。而在国画中也有一些是不勾线条的,即“没骨画法”。
    国画的线条其实跟中国书法中的笔画是一样的,所谓“书画同源”。只有字写得好才能画得好。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书法家向老国画家学画,画家让他画两笔看看,书法家画了几笔兰花,画家说你现在已经超过我了,还跟我学什么?而油画即使勾勒线条也绝对不像中国书法的笔画,油画家学国画,画得再漂亮,国画家一眼就能看出他没有中国书法功底。
    第四点,油画和国画中都有虚实关系,国画中的近景一般比较实,一枝一叶都交代得很清楚,远景可以虚一些,淡一些,比如远山远树。油画也基本上是这样,近景清楚,远景模糊。
    但二者还有些不同之处。油画即使在近景中也有模糊处理的虚化,比如画一个人,正面的五官一般比较清楚,但转过去的侧面,比如侧后的头发,甚至脖子、额角、耳朵,就可能模糊,以表现那种“转过去”的效果,有点像那种景深很短的摄影作品。甚至半侧脸的两只眼睛,较远的那只也可以模糊一点。又比如近景中的一丛花,最靠前,最显眼的几朵可能很清楚,但稍微靠后的,边缘的几朵就可能很模糊,很虚。这样就能把几厘米的距离拉大到好像几米那么远,能充分表现出空间感,立体感。而国画一般不这样处理,起码近景都是清楚的。
    不过我个人感觉,国画和油画的最大不同还不是上面那些,而是在第五点——色彩上。简要说,国画以墨色为基础,油画则以冷暖色对比为主。有些以前一直画国画的学生,后来又学油画,我一眼就能看出他的底子是国画,因为在我看来,他的油画没有色彩,尽管画面上也许五颜六色。

国画与油画之不同在色彩
这幅油画虽然五颜六色,但并没有冷暖对比的真正色彩

    国画特别讲究对墨色的处理,所谓“墨分五色”,不是指不同的色彩,而是指不同的浓淡深浅。在水墨画(非彩墨画)中完全不需要一点色彩,纯黑白灰就能表现一切,相当于西洋画中的素描。在传统国画中,墨色比彩色似乎更重要更基础一些,一般情况下,在已经画好的水墨画上略施色彩,就成为一幅彩墨画。当然,国画对色彩的处理也有很多讲究,比如山水画中就有各种不同的调子,有青绿山水,浅绛山水、金碧山水等等,主要靠色彩来表现,而不是靠墨色,也非常好看,在人物画和花鸟画中,也有许多运用色彩的技巧。

国画与油画之不同在色彩

    但无论怎样变化,传统国画中的色彩运用基本没有冷暖对比和环境色这样的概念。当然,现代国画又不一样,它也引入了西洋画色彩对比的技巧,画出来也非常好看,但在传统派看来那不是个东西,不算正经国画。

国画与油画之不同在色彩

国画与油画之不同在色彩

    油画基本不用纯黑色,即使看起来很黑的暗部,一般也不用纯黑,多少也要有些色彩倾向,不是发暖,就是发冷。当然,有个别现代派画法,也用纯黑、纯灰、纯白,不带任何色彩倾向。
    如果亮部发暖,则暗部就发冷,反之,亮部发冷,则暗部就发暖。当然,这里的冷暖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红色一般说属于暖色,但紫红比起朱红、桔红就要冷一些,而绿色也可分出暖绿和冷绿。

国画与油画之不同在色彩

    比如一棵树,受光面如果是暖绿,则背光面,面向天空的那一面一般要用冷色,比如蓝绿色,甚至蓝紫色,这是一种冷暖对比。而面向地面的那一面,也许要用暗褐甚至暗红,这又是一种对比,红绿对比,也是冷暖对比,暗红比暖绿还要更暖一些。也就是说,冷暖是对比出来的。
    这棵树整体是绿色,这是它的固有色。但正面受温暖阳光照射呈暖绿色,背光面受天空照射呈蓝色,底面受地面反光照射呈暗红,这些都可以叫做环境色。

国画与油画之不同在色彩

    当年我画巨幅领袖像,在绿军装的袖口里面,我的老师就用暗红色,我问他:从照片上看,袖筒里是黑的,您为什么画成暗红色呢?他笑答:“这就是冷暖对比了,袖筒里面总是比较暖和一些嘛。再说油画中一般不用纯黑色,总要有点色彩倾向。”
    在油画中,即使一颗颗小石子,他决不肯只用深浅色表现立体感,必得画出冷暖不同的色彩变化,以表现每颗石子受光面和背光面的冷暖不同,这样出来的立体感决不同于照片,而是油画所独有的那种丰富色彩。
    这种冷暖色对比尤以空中的白云为最,白云体积大,又容易显色,所以特别显眼。
    如果是一位从国画转过来的学生,他画白云无非是亮面颜色浅些,暗面颜色深些。只能画出固有色,画不出环境色。而真正的油画不是这样,比如阳光照在白云上,他不会只画成纯白色,而是要微微发一点暖黄,表达阳光的温度。而背光面呢,如果向着天空的那一面,则要画得冷一些,发蓝,或者发紫,因为蓝紫与向阳面的米黄是对比色。而向着大地的那一面,如果大地是红黄色的土壤,则白云的底面也略带红黄色,是整个白云中最暖的一个面。如果大地是绿色的,则白云的底面也要发一点绿。或者这样说,白云也许离地几百米几千米远,但同样也能染上大地或者环境的色彩。

国画与油画之不同在色彩
国画与油画之不同在色彩

国画与油画之不同在色彩

国画与油画之不同在色彩


    白云不是一块简单的面包,它立体结构很复杂,有很多不同方向的面,画的时候要一一分析,每个面都不一样,或向着太阳,或向着天空,或向着大地,色彩都不一样。如此画出来的白云,真是好像能从画面上飞出来似的那么立体,油画的好看就在于此。
    如果我们看照片,一般看不出那么多颜色,无非就是深浅不同。即使用肉眼看实景,也觉得跟照片差不多,一般人也看不出那么多颜色。只有真正的油画家的那双受过特殊训练的眼睛才能看出来。
    如果我们站在油画老师的背后看他作画,看他把一块白云画得五颜六色,初看也许不能接受,但如果我们也按照他画的部位去用心观察白云,就会发现实际上真的有那些颜色,只是非常微妙,不注意根本看不出来。而画家把那些几乎看不出来的颜色强调了,展示给了我们。如果我们从整体上看仍然是白云,而不是花云,但又很丰富,每一个面都有一点些微的不同,把一块云表现得极为立体。
    油画的这种画法也并非从最初就有,我们看那些古典油画,比如文艺复兴时代的油画,那时还不是这样,基本是在室内,以褐色为主调。现代这种画法是从印象派才开始的,他们注重表现阳光下的受光面、背光面的各种冷暖不同的色彩,每一物体都要受到不同方向的环境光的影响,所以又叫做“外光派”。
    尤其我们看莫奈的草垛,在种种不同光线环境下,正面、背面、侧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环境色,变化极丰富,极精妙。这是国画爱好者们很难掌握的。

国画与油画之不同在色彩

国画与油画之不同在色彩

国画与油画之不同在色彩

国画与油画之不同在色彩

国画与油画之不同在色彩

    比如一张脸,我们从照片上看,无非就是深浅不同的肉色罢了,但到了油画家笔下,这张脸就会变得非常丰富,骨骼明显的地方,比如额头会发点黄,肌肉多的地方,比如脸颊、鼻头则比较红润。发际、胡须、眉毛处则发青绿色,这些还都是固有色。如果再加上环境色就更丰富了。暖光源(太阳、炉火、烛光)照射到的那些面,则发暖,冷光源照射的那些面,比如天光、月光、水光等等,则发冷。这样画出来的一张脸,不但颜色丰富,而且整个头脸结构也更加立体,决非照片和传统国画可比。

国画与油画之不同在色彩

国画与油画之不同在色彩

国画与油画之不同在色彩
我自己的油画人物写生,也注重冷暖对比

国画与油画之不同在色彩
这幅国画人物虽然画得很好,但明显没有冷暖对比

国画与油画之不同在色彩

    66年新疆油画家刘南生画了一巨幅领袖像挂在广场,脸和脖子的背光面照例画了些青绿的对比色,没想到立遭HWB声讨:“老人家红光满面神采奕奕,难道人脸有青绿色吗?”刘大师吓得马上重新修改,一律红色,只分出深红浅红,成了一幅红色素描。
    再比如,油画中经常用色彩的冷暖变化来表现距离感和空间感,远景相对于近景就要冷一些,蓝一些。我们看远山,越远越发蓝。其实这也符合光学,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就因为大气对蓝光形成漫反射,所以在画家看来,空气本身并非完全透明无色,而是略带蓝色。即使一排逐渐远去的树,也同样是越远越发蓝。这样画成的画,虽然是一张平面,但看起来里面好像有千里万里那样深入进去。

国画与油画之不同在色彩

国画与油画之不同在色彩

国画与油画之不同在色彩


    而国画表现远近一般不用色彩而用深浅,近山近树要浓黑一些,远山远树则浅淡一些,越远越淡。当然,现代一些比较新潮的国画也借鉴了油画的这种表现手法,也有冷暖光对比,画得好的其色彩之丰富不亚于油画。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不管油画还是国画,我们只有看原作,才能真正欣赏到它们真正的色彩,如果拍成照片,印成图片,色彩要损失不少,有时就会看不出来那些微妙的冷暖变化。为什么画家一定要去美术馆看原作,就是这个道理。
    我对初学油画的爱好者提个建议,想学油画,一定要写生,而且要跟着老师去写生,因为大自然的色彩比任何画作和照片都要丰富得多,只有多写生,才能练出一双从大自然中发现微妙色彩的眼睛。如果限于条件无法去室外,也得画静物写生,而且也须在老师指导去学会分辨冷暖对比的颜色。如果这两种方式都做不到,只能临摹,那么最起码也要临摹名家的油画,因为画家已经替你分析出了大自然的色彩,供你学习。
    最不应该做的就是临摹照片,照片的色彩宽容度很低,大自然中的丰富色彩在照片中损失太多,那些微妙的环境色全都没了。而冷暖对比是人眼的一种生理错觉,叫做“后负象效应”。比如本来一块灰色,放在红背景下就发绿,放在蓝背景下就发橙黄,这是错觉。机械电子的相机不可能把这种人眼独有的“后负象效应”的错觉拍出来。所以千万不能临摹照片,越临越没色彩。
    也许有人觉得,专业画家们在搞创作时不是也临摹照片吗?他不知道画家们早已在写生训练中掌握了分析提取环境色的本领,再加上美术色彩理论的薰陶,他们能运用理论分析和经验积淀,从没有色彩的照片中“创造”出色彩来,而你不行,你没这个能力。
    总之,国画与油画之不同,在国画家看来主要在笔墨(书法功底),油画家很难学到位,国画家一眼就能看出来。而在油画家看来主要在色彩,国画家很难学到位,油画家一眼就能看出来。

                       2020年9月2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