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公会的性质变了
在呲本煮义早期,公会的确为改善工人境遇起到了重大作用,欧美演变成现在这样的高福利,其中公会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而现在的问题是,公会已经对工人福利起了反作用,公会要价太高,使老板不愿意投资,实际上更加剧了工人shi业。
另外,公会对技术革新也有阻碍作用。当集装箱技术开始发展起来后,因为它威胁到码头工人的生存,所以公会起来抵制集装箱。纽约本来是美国第一大港,因为公会的抵制,集装箱运输业只好另寻它途。纽约旁边的伊丽莎白港,突然繁荣起来了。西海岸的西雅图也忽然繁荣起来,纽约港失去了往日的老大地位。欧洲也一样,伦敦曾经是世界的航运中心,但就是因为伦敦的码头工人BA工、抗yi集装箱,让荷兰鹿特丹抓住了机会,一度成为世界上集装箱的最大港口。
表面看起来公会在为工人争取利益,但都是些眼前利益,而非长远利益,最终吃亏的还是工人自己。
三、持续发展才是正路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现在明显超过了欧美,是不是就证明这种莫式更先进呢?也不能这样看。工人劳动强度太大,工作时间过长,福利过低,安全意识差,人权意识差,环保意识差,老板只顾挣钱,不顾工人利益,不顾环境污染。这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好路子。
这种路数让我们想起了西方呲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的残酷,从本质上说,中国是后进的发展中国家,现在正在重复一二百年前西方走过的路子。只顾效率,不顾公平。效率确实高,但问题也不少。这不是什么新路,新莫式,如果让大家都走这条路,实际上是历史的倒退。
以前总说我们是设会煮义,西方是呲本煮义,现在好像倒过来了。
四、中国进入产业链进逼西方
历史上西方发展最好的一段时期,实际上是二战后。那时西方的呲本煮义已经发展成熟,开始引进注重公平的设会煮义因素。一方面经济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工人状况也在明显改善。那个时期,苏连集团只是在军事上貌似强大,在经济上还无法构成对西方的威胁。第三世界包括中国全都处在贫穷落后的阶段,只能为西方提供原材料,连人力市场和消费市场都还差得远。世界贸易还没有成为一个整体,只能西方一家独大。
后来苏连集团整体垮台,连对西方的军事威胁也消除了。而中国那时的改开才刚刚起步,虽然逐步开始进入世界产业链,但尚处在产业链的低端,除了提供原材料之外,也只能提供劳动密集性加工市场和不大的消费市场。西方占据产业链的中高端,仍然可以靠剥夺第三世界尽情享受着高福利。但长期高福利也逐渐消磨着西方工人的锐意进取,开始变得懒散,追逐享乐。
如果中国和第三世界就这样一直下去,西方则能长期躺在穷国头上尽情享受,但世界不可能永远不变。
待中国开始进入产业链的中端(比如高铁、手机、汽车之类),西方的好日子就到头了。中国体量太大,从西方切走了大块蛋糕。而第三世界许多国家都开始崛起,纷纷切走蛋糕,西方再不改革就晚了。
现在西方已退缩至产业链高端(比如高铁、手机的核心芯片之类),靠发达的创新力不断推出高新技术,靠高科技专利掌握着产业核心技术。等中国也一步步掌握高科技核心技术,西方就只能进一步退缩,靠金融霸权维持高福利和最后的辉煌了。
西方为什么总是攻击中国微胁,抛开其它方面不讲,产业链的不断丢失退守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真正威胁到了他们的文化、架值观和生存方式。
五、机器人对产业的影响
虽然福耀战胜公会暂时得以喘息,但处在美国文化包围中,公会始终是潜在的威胁。老板把希望寄托在机器人身上,机器人不会闹BA工,没有公会,没有福利要求,也没有工伤问题。因为用了机器人,可以只用很少的工人,对这些工人完全可以给予高工资、高福利、高劳保,尽量避免工伤。从根本上杜绝公会的威胁。
但带来的问题是大量减少了雇员,对解决失业率的贡献大为降低。总之这是个两难选择,对呲本家来说当然宁可使用机器人,少承担社会责任。
不过从历史上看,每一轮技术革新,都会引起工人的激烈反抗。当年美国大工业大机器生产,砸了大量手工业工人的饭碗,工人砸机器事件时有发生。但技术革命由自然科学发展的原创力所推动,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住。技术革命在砸饭碗的同时也创造着新的就业岗位,从而把手工业工人变成开机器的工人,把干体力活的工人变成干脑力活的工人,把蓝领变成白领。机器人也一样,将来同样会创造出许多新岗位,比如设计机器人就是其中之一。
在我们以往的印象中,西方大量使用机器人,蓝领少而白领多,而中国的优势在于人多,所以主要靠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问题。现在中国也开始向西方学习,用机器人来改造西方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了。真是此一时彼一时。
六、今后中国和西方各自的路在那里?
中国工人为什么不闹工资不闹福利?其中一个原因是,幸福来得太快,从改开之前的极其贫穷,忽然到了今天的暴富,到处都是机会。在美国的中国工厂挣钱肯定比在国内更快更多,工人舍不得放弃这个机会,不愿意因为闹工资而被老板开除。不过随着下一代的成长,公平意识,福利意识也会一步步增强。
我想中国应该尽快走出原始积累阶段,向二战后的西方学习,逐步提高工人福利,提高安全意识、环保意识、人全意识。让劳资双方都能得到利益。让我们的设会煮义真正落到实处。
而西方也应该反思过去的失误,公会是不是闹得有点过头了?工人是不是享受安逸得有点过头了?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国在西方开工厂,让他们也体会一下“狼来了”的压力,对西方的改革也有好处。
打个比方,中国经济有点儿像尚未成熟的青苹果,正在经历西方过去已经经过的生长阶段,自有许多青涩,而西方经济则有点儿像成熟过度的烂苹果,也有许多腐斑。
总之,双方都应该向对方做一些转化,达到效率和公平的和谐平衡。当然,绝对平衡是不可能的,世界永远都会充满竞争,没有永远的胜者,只有不断进取,不断改善,人类才能前进。
2020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