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姑苏城外,夜半钟声——苏州
1974年1月14日,我与老李从上海来到苏州。
苏州园林是东方园林之典范,多为古代画家所设计。从大漠西域而来的我,一入苏州园林,立刻被古香古色的亭台楼榭,和曲径通幽,步移景异的经营设计所震憾,真像穿越进了唐诗宋词那种古雅境界,觉得这才应该是我的家乡。平日玩味的那些名诗佳句不由涌上心头,无意中作出七八首诗来。激情所至,画了多幅平时画不出的水彩作品,光寒山寺就写了三首诗。
寒山寺怀古
昔年渔火映江枫,水月悠悠无限情。红叶青桥依旧在,不闻古寺夜钟声。
游寒山寺不值
来寻旧地乘微雨,寒寺不开一怅然。却喜丹青随笔意,万千秋色入毫端。
苏州忆友
独步吴门寂寞行,天涯万里忆韩生。何当共访寒山寺,月下联吟话旧情。(韩生是我在皮山的好友,典型文化人)
在苏州我们首先奔最有名的寒山寺而去。老李文化不高,不知一座寺庙有什么看头,我给他讲了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老李立刻感觉不一般,连忙把这首诗抄在小本上。
等到了寒山寺,才发现不开门,我只好冒着细雨,用水彩把眼前的枫桥、小船和古寺画下来,边画边落雨丝,颜色渗化开来,画面呈现奇妙的斑斑雨迹,可遇而不可求。
再游拙政园
幽通独秀几重天,玉带双飞一小山。谁使人间逢此夕,醉痴坐爱水中园。
拙政园是苏州城内最大的园林,也是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王府。前后分两进。诗中所“幽通”“独秀”是园内景点,“玉带双飞一小山”乃指湖心岛及其两旁的两座白桥。
游虎丘风壑云泉
危岩九丈逼幽壑,弓月一桥悬冷泉。更上虎丘临玉水,山河如画雨江南。
虎丘是城外西北方向景点,号称“吴中第一名胜”,主要有虎丘塔、剑池两大景点,从剑池去虎丘塔,要经过一座称为“别有洞天”的圆形门洞,门洞旁刻有“风壑云泉”四字,传说为宋代大画家米芾所书。
那天又是下雨,我只好坐在门洞中,边避雨边画,便得此诗意境。
据说虎丘塔是世界第二斜塔,中国第一斜塔,也是苏州的象征。它建于五代,苏东坡说:到苏州不可不游虎丘。
所谓“风壑”就是画中那一道峡谷,上有拱桥,下有云泉。
剑池的传说更多,称它为剑池原因有三个,一是如果从上面看,此池宛若一把平铺的剑;另一原因是传说当年为吴王阖闾殉葬有扁诸、鱼肠宝剑三千把,故名;还有一种说法是当年秦始皇与孙权都曾来这里挖过剑,剑池就是由他们所挖而成的,其实剑池是天然形成的。剑池可以说是虎丘最为神秘的地方,传说吴王阖闾墓的开口处就在这里。
游西园有感
烟雨朦胧天外画,浮光摇曳水中亭。人人都道江南好,何日重游慰旅情。
游西园时也在下雨,我只好躲入一座山洞中,从洞中看出去,水中亭的倒影颇有“浮光摇曳”之姿。
留园别有天偶感
几多楼阁雨烟中,无限清幽无限情。别有洞天期更上,青枫绿竹隐江亭。
游留园也是下雨,本来游到头以为全走到了,忽然看到一座小圆门上刻着“别有洞天”,发现里面还有一座精巧的小山,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东方园林的“曲径通幽”的妙处,宛若妙龄少女,半掩佳容,总是无法一眼看清全貌,似有无穷回味藏在不经意之处被忽然发现。
游怡园见茶客有感
红窗百孔见园林,绿醪喷香话古今。往岁凄凉顾氏园,万人今日度新春。
怡园中的花窗令我体会到东方园林另一层魅力,透过种种艺术造型的窗格,看到花窗那边的景致,有点儿像美人那朦朦胧胧的面纱,似透非透。
这次游苏州,狮子林、沧浪亭等几处没去。
回到上海,见到婚姻介绍人张女士,向她宣传苏州园林多么美好,想她懂摄影。一定能发现苏州之美。谁知她去后却大不以为然,说没什么看头。我大为不解,也许这是画家与摄影师的区别?
我后来回到乌鲁木齐,把这几首诗给父亲看,父亲诗书画兼通,大喜过望,推荐给老诗友王子钝,老先生过奖道“
世兄南游八咏,宛如老手之作,即情即景,清丽芊棉,正如橄榄回甘,弥见风味。”不但每首都唱和,还亲笔书写成诗笺赠我,希望我“于此道精研,更能壁垒一新也。”可惜我只是一时兴起之作,以后再未能“于此道精研”。
四、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杭州
1974年1月31日,我带着母亲和老李从上海一同来到杭州。住在西湖东边解放路西口旅店,出门就是西湖。当时还没有旅游业,又值隆冬,没几个人住店。
对杭州早已向往多年,宋代柳永有一首《望海潮·东南形胜》,极言杭州之盛之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后人评说:“此词流播,金主亮闻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一住进旅店就发现文气之盛。旅店的脸盆内印着桃花,题一句宋诗:“人面桃花相映红”,我感到奇怪,只有桃花,人面呢?待打了水准备洗脸时才忽然发现,原来人面就是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啊!到底江南名城,处处可见诗意。
住定后我就要出去转,老李说雨天就歇歇吧。我引出苏轼的诗:
水光敛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说现在正可看“山色空蒙”的雨景,说毕冒雨出门去也。上了六路公交,第一站是柳浪闻莺,心想到下一站雷峰夕照再下,没想到车没停,一路往南,经过虎跑泉,一家伙拉到钱江大桥才停,倒是看到了著名的六合塔。
第二天我带着母亲和老李,又沿这条路出游,先到虎跑泉。据说虎跑泉号称天下第三泉。相传唐代高僧性空来此,夜梦神人道:“南岳有一童子泉,当遣二虎将其搬来此地。”第二天,果见二虎刨地作穴,泉水随即涌出,故名为虎刨泉,后演为虎跑泉。泉边还塑一虎,刷上黄漆,这就有点俗了。
汪曾祺说过:“在虎跑喝的一杯龙井。入口香浓,直透脏腑,真是好茶!只是太贵了。一杯茶,一块大洋,比吃一顿饭还贵。狮峰茶名不虚传,但不得虎跑水不可能有这样的味道。”
我们坐在茶座凉棚下,每人只一毛钱,茶官便端上了用虎跑泉水沏的龙井茶。而坐在虎跑茶座,一毛钱可以不断喝下去,比汪曾祺那时便宜多了。茶官拎着包了棉套的大开水壶,喝完再沏,喝完再沏,有些财迷老头儿一喝一天,也只是一毛!
从没喝过茶的我,也由不得细细品味,先一闻立觉香气扑鼻,但喝起来还是个苦,三杯过后,终于品出味来,果然清冽沁脾,通体舒泰。可惜我们外地游客还要急急赶路,跑景点,没法像杭州老头似地一泡一天。


龙井问茶
出得门来,北京老茶客的母亲和广东老茶客的老李热烈地研讨名茶之妙处,母亲喜滋滋地说:
“这茶喝了,嘴里头总是津儿津儿的……”
老李抢着说:
“这茶喝了,嗓子发甘,甘甜的甘,牙齿发干,干燥的干……”
从此之后,我就算有了茶瘾。
然后我们来到六合塔,从外面看十三层,从里面上去却发现只有七层,是不是只上了一半,上面有机关挡着上不去呀?我下来,让老李再爬一回,每上一层从窗口探出头来,给我报一层,方知第七层就是外面看到的第十三层。原来里面是一座七层砖塔,外面包一座十三层木塔,两层木塔才等于一层砖塔。
后面几天我们分别游了西湖各景,还有岳庙之西的玉泉观音,栖霞岭后山的黄龙洞等等。不过因当时对岳飞的评价正在争论中,说岳飞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岳庙那时不开放。
我们在杭州碰上了和田马老师一伙,大家相约一起去浙江美院参观画展,浙美就是后来的中国美院,可与央美比肩。画展中有庞薰琴大师的作品,画风追求拙朴,带有装饰风格。老李看不懂其中奥妙,说:“这画的也太差了,连我都随便能画出来!”
事后,马老师跟我聊:你们那位老李究竟懂不懂画?我只能苦笑:他就那个性格,怎么想就怎么说。
离开杭州的最后一夜,坐在西湖边画夜景。那时出一趟差非常难,而游杭州恐怕也就是此生最后一次了,从此再也见不到西湖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免不得生出一丝伤感。
五、钟阜龙盘,石城虎踞——南京
在上海住着时,等到预定开画展的3月15日前后,我跟老李即去南京。到省美协一打问,说画展延期,要三月底才能开。美协同志安慰我们:南京名胜很多,既然来了,可以到处去看一看,画一画。没办法,只能如此了。
转了几天回上海继续等待,三月底再度赴南京,3月30日才算看到《全国国画连环画画展》。
我对国画和连环画不是太懂,只能看个大概。再说那个时代仍然是政治挂帅,题材先行,也实在没有太多感人的作品。比如《如果敌人从那边来》《老民兵,新课题》都是表现民兵造石雷,太过时。
只有72年画鲁迅的汤小铭仍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用素描画了一组《国际歌》的洋题材,技巧实在过硬。

我的临摹
两次赴南京,游了多处名胜。我在学校时就喜欢读诗词,金陵怀古的题材尤其多,令人伤感。比如: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们一位皮山同事是南京人,此时正在老家省亲,陪我们到处转。转到城外,指着一条烂泥沟,说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秦淮河,我不由失望,“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的美好意境立刻被粉碎了。
我们一起游览了莫愁湖,莫愁女典故来自梁武帝的诗《河中水之歌》: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提履箱。
人生富贵何所望,
恨不嫁与东家王。
此处有一座莫愁女的石雕,提着花篮,作采桑状。
湖边有座胜棋楼,有个著名的典故:明太祖朱元璋常与大将徐达在这座“对弈楼”下棋,徐达让着皇帝,总输。一次,朱元璋请徐达拿出真本事,决一胜负。朱元璋节节进逼,胜局在望,问:“爱卿,这局以为如何?!”徐达微笑道:“请万岁纵观全局!”
朱元璋一观,才发现原来徐达的棋子竟布成“万岁”二字,不禁失声惊叹:“朕实不如徐卿也!”于是把对弈楼和莫愁湖赏给徐达,更名为“胜棋楼”。
我又游了明孝陵,这是我第一次游皇陵,进大红门,经石像神道,进方城,上明楼,入宝城,直登宝顶,一览无余,方尽兴。我对朱元璋印象一向不好,大杀功臣,残酷无情,老朱家基因也不行,十几位皇帝,多一半昏君暴君。我站在宝顶上猛跺几脚,以泄心中之不平。
接着去东面毗邻的中山陵,以往看书,多描写民国要人拜谒中山陵,以爬上近四百级台阶为身强力壮的标志。我也试一试,结果一溜小跑就上到了顶端,并不费力呀?再一想民国要人多为老者,而我刚至而立,哪能相比?
原以为中山先生也跟列宁同志一样,躺在水晶棺中。到墓室发现,并无遗体,只是一尊汉白玉石雕躺在里面。看了介绍方知,待水晶棺运来,遗体已腐,只得土葬。此雕像系捷克雕刻家高琪按遗体形象雕刻。下面安葬着孙中山的遗体。用一具美国制造的铜棺盛殓。
台阶下面的露天中山音乐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正好这些台阶成了声音聚拢反射交混回响的声学建筑,想必音响效果不错,西方许多露天音乐堂都是这样。
见到中山陵附近水景不错,但不知为什么,未能画完,是为遗憾。
从中山陵再去更东面的灵谷寺,有一座全国最大的无梁殿,进去一看,原来是石拱券建筑,也很震憾。西方多石拱建筑,不用木梁,但在中国很少见。
有一天专门去画南京长江大桥,却因哭笑不得的遭遇而未能画完,守桥哨兵大概从未见过有人画写生,因刚刚批判过安东尼奥尼的电影《中国》,警惕性奇高,不许我画,以为在作什么怪,只得作罢。

玄武湖


莫愁湖


玄武湖

明陵一角

莫愁湖胜棋楼

未完成的长江大桥

未完成的中山陵水景
从地图上看,南京玄武湖不比西湖小多少,应该也不错。不料远没那么多人文积淀,更别说什么十景八景,留下印象的只是一款酥炸牛里脊。待第二次再去时已找不到,不由怀念。
我和老李也去燕子矶悬崖一观,上石头城的城墙一坐,遥望西北方浩浩长江流过,不由想起元代萨都剌的“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金陵古城真可当得“钟阜龙盘,石城虎踞”,乃帝王之都也。怪不得秦皇要埋金以断其王气,留下了“金陵”这一别称。

燕子矶

明陵

明陵石马

莫愁女

石头城

玄武湖

燕子矶

中山陵

胜棋楼
来回坐公交路过一些站名,也给人无限遐想,比如鸡鸣寺、总统府、朝天宫、夫子庙。可惜这些景点当时全都未开放。但总是忍不住想,为什么会叫做鸡鸣寺呢?
最近查网络,方知这座寺建于南北朝时的宋,后来齐武帝萧赜游钟山,至始闻鸡鸣声,故山改称鸡鸣埭。这座寺也就叫做鸡鸣寺了。
有一天走在白下路上,空无一人,显得空旷甚至荒凉,不由想起鲁迅的诗:“赠画师——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专写白下路,恰好可以形容这种“千林暗”“百卉殚”的春寒料峭。
至于王谢堂前乌衣巷,燕子飞入百姓家,当时连影子都没有,也无从想象。
看过画展,游过南京,我们终于要回程了。预先定好去上海的江轮,那天下午,在朋友家中欢聚告别。看看时间差不多要起身,朋友一再挽留,说公交直达,很方便,不着急。一遍遍挽留。谁知出门后等公交好久不来。好不容易坐到码头下车,离岸边还有两公里,而要开船的汽笛声已经响了!我俩撒鸭子猛跑。跑到江边,船已离岸一两米,跳板已撤去,我俩飞奔跳入船中,总算赶上江轮。
第二天一早,船入黄浦江,至十六铺码头下船。回到旅店,收拾停当,到大姨家接上母亲,返回乌鲁木齐。小住两日,再往南疆赶。终于在1974年4月回到阔别数月的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