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决定论”有道理
近年来,我越来越觉得“地理决定论”有道理,同样都是人类,中西方文化差异为什么如此之大?最初的原因是什么?我觉得正是因为地理环境的不同。
都说物质是第一性,物质决定精神,那么,相对于文化来说,地理环境不正是决定性的物质基础么?
简言之,中国是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欧洲是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
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原地处东亚大陆,北面是寒冷荒凉的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西面是无边无际的戈壁沙漠,西南是高山大川,南面是酷热潮湿不适于人类居住的长江流域,即荆楚,古称南蛮。整个北、西、南三面形成封闭圈。只有东面临海,但海的那边也不过是日本、琉球、爪哇之类蛮荒落后的原始部落,不值得大规模渡海进行商贸交流,致使古代海运业一直未能发展起来。
总之,除了中原具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之外,周围一圈全是落后的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没有第二个能与之相抗衡的发达文明,所以在古代中国人心目中,黄河流域的中原才是世界中心。
中国虽然经常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但在文化上,交流是不平等的,北方从中原得到持久的营养,而中原则很难得到北方的滋润。
印度也是古代四大文明之一,从直线距离看,离中国似乎并不太远,实际上由于喜马拉雅山的阻隔,从陆路去印度非常艰难。从海路走需要绕道马六甲海峡,所以在古代中国人心目中,印度非常遥远,唐僧去印度被称为“西天取经”。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大概算外域文化对中原最大的影响,但远远无法撼动儒学的统治地位,佛教反倒被儒学改造成所谓“禅宗”。
阿拉伯骑兵靠圣战横扫北非和中近东,往西占领了西班牙,往东直抵中亚,但再往东就受到了帕米尔高原的阻隔,骑兵无法直接杀入西域。皈依了伊斯兰教的喀拉汗王国耗费了六百年光阴,才将伊斯兰教覆盖全新疆,最终止步于玉门关外。
至于基督教对中国更是鞭长莫及,直到清初,也没能形成什么气候。
由于这样封闭的地理环境,才形成了封闭型的文明。在这样一片平坦广袤的土地上,很容易形成大一统帝国,任何地方割据势力都很难长久坚持。
统治如此庞大的帝国,在古代交通和通信条件下,只有施行高度集权的皇帝专制,才能具有高效率。所以中国形成了世界上最稳固,最长久的封建专制制度,而中国国民也因此培养成了适应专制的奴性国民性,如自私、麻木、不团结、好面子、不直率、话里有话等。
由于文明中心的黄河流域极适于农耕,所以农业文明一直占主导地位,自给自足,小农经济,这种文明缺乏扩张性,缺乏交流和商贸的动力,所以一直实行重农抑商的国策,没有契约传统,也因此无法培养出民主意识。
由于地理环境缺乏国际竞争,缺乏文化交流,因此缺乏技术革新的动力,由此而造成的大一统帝国最重视的是君臣关系,而不是与大自然的关系,所以无法滋生出科学意识。
再说在肥沃的黄河流域上进行农耕,播下种子便有收获,年复一年只要重复固定的耕作模式,就有固定的收入,不大需要激烈的技术革命,不大需要探讨深奥的自然哲理。
由于黄河是一条灾害频仍的大河,威胁极大,所以治水成了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大事。这不仅需要人们团结一致,还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具有较高权威的指挥,否则无法应对洪水。有学者指出:“这不仅是中国古代特殊的,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形成的根本原因,也是这种完全不同于西方的,特殊的社会形态得以在中国存在两千年之久的根本原因。”
西方文明的发祥地希腊、罗马,地处地中海北岸,地中海南岸是古老的埃及文明,东岸是犹太文明,这几大相互独立的文明围绕着地中海,相互交流,进行战争和贸易,所以在古代西方人心目中,地中海才是世界中心。罗马帝国的疆域很有趣,一大圈海岸围绕着一个硕大无比的地中海,地中海成了帝国的“内湖”,这个“湖”的面积甚至比帝国的陆地面积还大些。
从地中海再往东是著名的两河文明、波斯文明,其间没有任何不可逾越的阻隔。
欧洲离印度虽然比中国更远些,但他们的航海业发达,如果从红海走海路,远比中国人要方便。
很显然,中国以外的欧亚这几大古代文明之间,没有高山戈壁沙漠的阻隔,通过海路、陆路很容易沟通,这几大文明的交汇点也正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点,而耶路撒冷同时为西方三大宗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圣城,所以这几大文明的交流与冲突极为频繁。比如十字军东征就是其中一例。
我们只须注意雅利安人种及印欧语系的分布,就能印证这些文明之间的交流有多么充分。现代语言学和人种学证明,欧洲大多数人种,以及西亚、中亚,直到印度人,大多属于雅利安人种,他们的语言被称为印欧语系。由此可以证明,从欧洲到印度,人种、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极为频繁。
总之,西方文明正是在这样开放的海洋地理环境中产生的。
古希腊多为岩石嶙峋的海岸和海岛,极少耕地,所以除了渔猎,只能利用便利的海运进行贸易,所以形成了商业文明。
而商业文明必须要求买卖双方平等交易,必须要守信义,尊重契约,所以形成了近代的平等意识、契约精神。
希腊破碎多山的地形,及众多海岛,不利于形成大一统帝国,只好分割为相互独立的许多小城邦,城邦居民很容易产生直接民主的制度,这便是西方民主思想的源头。
古埃及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强迫居民每年都要重新丈量土地,于是催生了平面几何的诞生。
以渔猎和海运贸易为生计,受海洋风浪影响极大,或暴利,或破产,其收益远不如中国的农耕来得稳定,所以必须对天文、气象、水文、陆海测绘有所研究。
众多城邦及众多文明之间不断的战争,对军事技术和生产技术的研究提出急迫的要求。
古希腊商业文明带来丰厚的收入,培育出众多有闲有知识的贵族,在相互辩论的自由学术气氛中探讨宇宙奥秘,天体运行,而天文学正是自然科学最早领先的学科。
这些都是科学产生于西方的物质基础。
众多独立文明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这就保证了总能不断撞击出新的思想火花,产生新的价值体系。
这跟生物界的道理是一样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交流是不断进化的源泉,生物品种越少,进化越困难,甚至会走入死胡同。
与中国相象的极端例子是美洲,由于与旧大陆的隔绝,使美洲古代文明得不到其它文明的营养补充,一枝独秀,久而久之,进化走入了死胡同,最后的玛雅文明虽然拥有高度发达的历法和神学,但其科技、经济、社会等各领域均极端落后,甚至腐朽。待西方殖民者进入后,很轻易便彻底击碎了老朽的帝国,消灭了古老文明。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封闭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大一统帝国,而不利于文化交流和文明进步,开放的地理环境不容易形成大一统帝国,而利于文化交流和文明进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