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泳为什么比池泳省劲?

我说的“野泳”指在水库或天然湖泊、大海中游,“池泳”指在游泳池中游。所差主要在大小和深浅,当然也有阳光、空气的差别。
我有深切体会,池泳游到一千或一千五就累了,也就能玩一个多小时。而野泳则三五千米不累,两三个小时没事。我年老体弱,自由泳在池中游50米就喘,而野泳却能连续游几百米。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
有人说这是因为水深浮力大,其实学过浮力定律就知道,浮力大小与水深没关系。
有人说是因为大海或咸水湖(如白湖)浮力大,这有一点道理,但我们在淡水湖中游感觉也一样省力,也是几个小时不累。
我体会差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竖向反射波干扰。池中水浅,自己或别人游泳动作搅起的水波,很快从池底反射上来,造成干扰。北京水立方赛池水深三米,比一般泳池都深些,反射波减弱,所以能创造出更多好成绩,现在世界新建赛池大都改成三米水深了。
而野泳的水体则深得多,七八米,十几米,二三十米,反射波完全消失,没有干扰,所以每一动作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效率,自然不累。
二、横向乱波干扰。池中人多,各自造成的水波相互影响。赛池为什么要拉水线?就是为了抵挡别人横向传来的乱波。但我们玩时,一条水道中往往三四人七八人在游,乱波干扰肯定很大。
而野泳中,往往上千米方圆的水域中就自己一人,即使有伴,也离着一二十米远,所以水面极平静,游起来就省力。


三、躲碰撞。泳池太小,人又多,动不动就被撞被踢,为躲碰撞,只好时刻注意小心,见有楞头青冲过来,只好拐弯躲开。你别看就这样的小动作,实际上非常费力,本来的节奏被打乱了,时刻都在调整中,修改中。
另外,思想上有压力,老得集中注意力,防这防那,这就很累。
而在野泳时,水面开阔,一望无际。谁也碰不着,什么都不用想,只管撒开了游,有时简直能闭眼睡觉,真正的畅游。一下一下,保持一种最省力的节奏——巡航速度。当然不费劲。老人家说“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就这种感觉,甚至更夸张一些,“胜似炕头鼾睡”。
这有点像开车,在闹市中开车,时刻提心吊胆,时刻要打方向,换档,踩刹车,人肯定累。而在野外开车,就要放松得多。
四、折返。泳池大的也就50米长,小的只25米,得不断的折返。每折返一次,节奏被打乱,会明显感到费劲,折返次数多了,肯定累。
野泳时,水域起码几百米上千米,“一个端直子”不拐弯,游到头儿歇口气,再回头,只折返一次,当然要省力得多。
五、心情好。在泳池中只是纯粹的锻炼,一趟趟来回,极其枯燥,枯燥环境中人很容易累。而在野泳时,那就以玩以游戏为主了,游戏还有累的时候吗?纯天然景色,随泳途而变换,蓝天白云在上面飘着,水草鱼儿在下面漂着,烤肉啤酒在岸上等着,富含氧气和负离子的空气充斥在天地之间,远离都市喧嚣,回归大自然,只有快乐和幸福,怎么会累呢?

不过要说明一下,野泳要想心情好,首先泳技得完全过关,在深水中丝毫没有怕淹死的顾虑。回想自己刚开始横渡水库时,虽然泳技已过硬,而且还有救生圈,但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儿打鼓,一想现在水深二十米、三十米,就不由想到万一出事咋办,手脚便不由发僵,肯定会觉得累。
只有长年在水库中游,不断地横渡,不管天冷天热,风大浪高,都能轻松来回。才能对深水完全脱敏,不再有一丝害怕,只觉得水面就是最舒服的被褥,卧在上面能彻底放松,只有这样才能觉得轻松不累。

总之,在泳池中游1000米,绝对跟在水库中游1000米是两个概念。锻炼的效果也完全两样。咬牙坚持的锻炼跟受罪差不多,而心情愉悦的畅游那就纯粹是享受了。
家务劳动也是运动,为什么反而会增加病痛?因为那是不得已的折磨。而体育运动,尤其在野外,那才是和谐愉快的体验,那才能真正的祛病增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