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油的“过油肉拌面”
昨天从菲律宾长滩岛旅游回来,还没进家门,第一件事就是直奔清真馆子美美喋一顿“过油肉拌面”!没想到大上当,20块钱一盘的过油肉,清汤寡水,比水煮菜强不了多少,除了死咸,哪有一点儿油水和肉香味儿?
其实回想一下,这十来年乌鲁木齐的所谓“过油肉拌面”,何曾真正过油?全是偷工减料,糊弄懒蛋食客。干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做一盘真正的过油肉!
实际上我这辈子只吃过一次正宗的过油肉,不是在新疆,而是在北京的新疆村。那还是八九十年代吧,那时什么都不掺假。那盘过油肉端上来,我一看就明白了什么才叫正宗的过油肉,羊肉片儿红褐闪亮,外焦里嫩,香气扑鼻,再配上雪白的白菜片,红绿彩椒片,被油红透明的芡汁裹着,每一口都是充分的享受。虽然价格比乌鲁木齐饭馆贵一倍,但绝对物超所值。
今天中午,我只一会儿功夫就给夫人端上来一盘堪与当年北京新疆村媲美的,最正宗的过油肉拌面,和两盘柔韧雪白的“拉条子”。跟昨天院外那家一比,夫人不得不叹服,我这盘的水平超过了现在全市所有街头清真小馆的过油肉拌面!

拍时光线不好,偷懒,视觉效果没出来,实际要更好看一点儿
当然,不是说我的技艺就超过了全市所有清真厨师,实际上过油肉最简单,任何一位专业厨师都会做,心里明镜儿似的。但利欲薰心,偷工减料,肉少菜多,肉还尽是皮筋拉膪,而且从来不过油,不勾芡。这么折腾,再好的厨师也白搭。我的秘诀不过是不偷工减料而已。
我把菜谱写在这儿,极简单,无论谁都能炒出一等一的过油肉:
一、羊肉(牛里脊肉也行)切成薄片,用少许花椒面、鲜味酱油、黄酒拌入味,撒少许干淀粉,再放点熟油拌匀,以防过油时粘连。
二、大白菜嫩帮(或娃娃菜)切片,红绿彩椒切片,备好葱姜蒜。调碗汁:淀粉、盐、酱油、味精、黄酒、极少白糖(只提鲜不能尝出甜味)、水,也可加一点西红柿酱。
三、锅中倒入较多的油,油七八成热(冒青烟)时,将肉片放入过油,用筷子划散防粘连,刚一变色立即捞出备用,如果肉片多油少,可分两三次过油。最后将多余的油滗出,只留少许底油。
四、锅中底油热时,下葱姜蒜爆香,下彩椒和白菜片,急火爆炒。
五、放入肉片,倒入碗汁勾成薄芡,翻炒两下,最后淋明油,出锅盛盘。
六、把过油肉加在下好的“拉条子”上,一拌,便成标准的过油肉拌面。
芡汁很关键,如果没芡汁,则清汤寡水,不亮,难入味,如果芡汁太浓,则黏稠发糊。一定要薄芡。
过油火候很重要,要想让肉片嫩,肉要横丝切,要切成大薄片,过油的油量要多,油温要高,过油时间要短。
要想味道更好,配菜更丰富,更好看,也可加一点儿木耳或口蘑片,或者芹菜段、干红辣丝之类。但肉片一定要多,菜只是配料,否则就不能叫过油肉了。
顺便说一句:做为走遍全国的吃货,老朽私心以为新疆的过油肉拌面是全国各省面条中的极品,特等面食,没吃过这道美餐乃人生一大遗憾。可惜现在全国所有饭馆已吃不到像我这样正宗的过油肉拌面了,包括北京的新疆村也一样。
我认为兰州牛肉面、山西刀削面、陕西油泼辣子biangbiang面、歧山臊子面、北京炸酱面、打卤面等可列同一级别,大致算仅次于新疆过油肉拌面的一等面食,而什么上海阳春面、四川担担面、燃面等等只能算二等面食(大多没吃过,只是看那样子和做法猜测的)。好像广东还有个什么面食,电视上演过,再加上河南羊肉烩面之类,也许可算三等。至于山东、东北等其它北方省区可能没有什么特色面食吧?
声明,只是一家之言,胡乱说说,好玩罢了。
真正遗憾的是,全国顶级的面食却藏于深闺,即使偶而出现于街头,也没一家正宗,过油肉统统不过油,国内几乎没多少人尝到过真品。故毫无名气,不为国人所知。
次一等的兰州牛肉面却能普及到全国每个城市,家喻户晓,既有便宜实惠的低端,也有配三五盘大菜上百元的全套高端。
最普通不过的老北京炸酱面则猛力提升所谓“文化档次”,一碗破炸酱面,居然配一大桌子各色菜码,七八样调味小碟,尤其把饭馆装修得雕梁画栋,古香古色,好像是多么高贵的老北京风味,堪比满汉全席。一盘下来也能砸上百元。
相比之下,新疆人太缺乏名牌意识,放着这么好的顶级精品,居然没人当回事儿。没一家专卖店,没有品牌,还偷工减料,自己把牌子砸了。不知哪一天才能醒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