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找老北京小吃

(2011-02-11 18:14:12)
标签:

杂谈

饮食文化

清真

老北京

牛街

分类: 吃喝玩乐

             寻找老北京小吃

 

    去年去北京,夫人忽来情绪,要我选一家最正宗的北京小吃店,我想还有比牛街清真超市小吃店更正宗的吗?同时也让她们看看我们牛街老家的风貌。

 

寻找老北京小吃

    我带她和两位小姨去我品过的那家最大的清真超市二楼,就在礼拜寺斜对门儿。不料,楼还是那座楼,可人不是那些人了,老北京全换成了西北人,估计被人承包了。
    小吃还是那些名目,样式可不大像了,本来精致诱人的京式小吃,比如凉糕、艾窝窝、驴打滚、豌豆黄,全用锅铲抹在一盘中,黑的,白的,黄的,挤成了一团甜黏浆子,完全分不清谁是谁了,一瞅就叫人恶心。再一吃,也完全不是那味儿了,透着西北的傻大粗。

 

寻找老北京小吃
    这样漂亮的小吃看不到了

    再吃牛肉大葱包子,死咸:杂碎汤,没香味;糖火烧,居然用红糖冒充芝麻酱。本想让两位小姨领略一下老家名小吃,没想到大丢其人。
    过了几天,小姨们去了山东。我再带夫人去“老磁器口豆汁店”,这是我事先侦察过的,绝对正宗。从老板到伙计,包括顾客几乎全是北京人,这次不会再有错了。
    关于豆汁儿文化,能搜出上百篇赞美诗。
    比如——“老北京”有句话:“不喝豆汁儿,算不上地道的北京人”。因为豆汁的气味及味道独特,若非长期接触,很难习惯。喝豆汁儿是有讲究的,首先得烫,再者必须得配上切得极细的芥菜疙瘩丝儿、淋上辣油,同时还得搭上两个"焦圈儿",吃起来主味酸、回味甜、芥菜咸、红油辣,五味中占了四味,再加上焦圈儿的脆和香,绝配!

 

寻找老北京小吃

    梁实秋说:“豆汁儿之妙一是在酸,酸中还带着馊腐的味道;二是在烫,只能吸溜着喝,越喝越烫,最后直到满头大汗。”
    老舍先生喝豆汁儿喝出了感情,自封为“喝豆汁儿的脑袋”。
    汪曾琪说:“不爱喝的人说是像泔水,酸臭。爱喝的说,别的东西不能有这个味儿——酸香!”
    父亲每次回北京,第一件事就是找豆汁儿店。可在北京长大的母亲却不认同豆汁儿,说那不过是卖苦力的口味。
    不管怎么说,我俩今天得亲自尝尝,哪怕咬着牙,也得喝下去,看看大名鼎鼎的老北京豆汁儿到底是个什么怪东西。
    我们也遵循老北京规矩,配上焦圈、辣芥菜丝。先喝了一口,有点儿酸,但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酸,要说馊味儿?似乎也尝不大出来。待全部吃完喝完,我跟所有人的感觉都不一样,既不“酸臭”,也不“酸香”,夫人喝完说,回味还有点儿微醉的感觉,我也没有。看来我不具备文人那种精细微妙的神经末梢,整个一个麻木不仁,怪不得成不了文人。
    旁边有一位老北京,领一外地朋友也来喝豆汁儿,外地愁眉不展,老北京指着夫人说:“你看人家不也是外地?照样喝,没事儿,你就闷头一气儿往下  灌,灌完再一回味,那绝对不一样。”
    不管我怎么麻木,总算喝过老北京豆汁儿了,再看京味作品也有点儿亲身体验。下次再叫我“一气儿往下灌”两三碗,起码不怕了。


    我有个发现,北京什么都以称呼“老”为正宗——老磁器口豆汁儿,老北京炸酱面,老王麻子剪刀。特别逗乐之处在于以己度人,顺便对新疆特产也盲目加“老”,比如“老新疆烤肉串”“老新疆拉条子”“老新疆葡萄干”,其实新疆人并不特别看重这个“老”字。因为新疆的竞争远没北京那么激烈,也没那么多假冒:“汪麻子剪刀”“小王麻子剪刀”之类,所以用不着咬着牙,表白自己是“真正老王麻子”。


寻找老北京小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