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牌的文化属性和差异
(2016-06-05 09:52:47)
标签:
桥牌的文化内涵桥牌比赛的目的和意义中国桥牌属于未来桥牌的契约精神 |
分类: 标兵视点 |
进入了炎热的夏季,在另外一个半球,NBA进入了总决赛,两位明星在为当世第一人争夺;再过一周,法国迎来了足球盛宴,欧洲将开始第四次扩军的欧洲国家杯足球赛;6月15日,布达佩斯即将开始第53届欧洲桥牌锦标赛的争夺。
体育和娱乐充满了我们的世界,特别是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的传播如光电般迅猛。体育是什么?我以前说过,体育就是娱乐,和音乐会、电影、歌舞表演一样,让我们心潮澎湃。体育还有参与性,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参与体育,强身健体、乐在其中。
那么桥牌是什么?桥牌的观赏性不够强,或者说很差更贴切。桥牌的本质是什么?是它重要的参与性。
每一名打桥牌的牌手、爱好者,他们主要的乐趣是从参加桥牌竞技、比赛、活动中来,享受的一刻就在于比赛取胜、登台领奖,乃至打出一副高级的桥牌技巧获胜,或者在一副牌中运用智力和心理战胜对手获得成功。那短暂的快感是不可名状的。
在欧美,绝大多数打桥牌的人包括职业牌手在内,他们都很少有人会玩其他的扑克牌游戏。欧美桥牌选手进入桥牌世界更多是来自家庭,父母乃至祖父母。很多欧美人在年幼之时就学会了桥牌,有些人疯狂的喜爱上了这项迷人的智力运动,最终发展成为世界高手,更多的人学会桥牌之后,把它当做一项非常有意思的业余爱好和社交工具,桥牌在与人交往的作用上远超它本身的意义,因为参与桥牌的多是高层次人士,他们在智力的博弈中乐此不疲。
桥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功能,这就要说到桥牌的文化属性了。桥牌是一项主题为合作的游戏,但也有个人单打独斗的因子在内,而桥牌的背后,是欧美发达社会传承至今的“契约精神”。在桥牌诞生的世界里,社会的公共准则是遵守“契约”,最高级的“契约”当然就是法律,欧美是法制社会,带给人们并且印在头脑中的是每一个公民必须按照法律的规则行事。而桥牌的本质和深层次含义也是按规则行事,桥牌的叫牌阶段是通过双方的竞叫达到一个最终的定约,一个定约的最高境界是根据双方手中的持牌达到一个平衡点,也就是说一方凭借点力牌型达到成局或者满贯定约是双方都同意的结果,而如果有一方没有能力执意要进局或者叫满贯就要遭到惩罚。叫牌阶段结束后,定约方要努力完成定约,防守方要防止他们成功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在叫牌过程中,双方要毫不保留地向对方公布自己的约定叫,防守时也要公布自己的信号。这样的做法是保证牌桌上信息的公平性,每一位牌手要靠技术和技巧赢得牌局而不是靠信息的不对称甚至是秘密约定和交易来获得分数。
桥牌的另一个文化属性就是交流和沟通,而交流与沟通的基础则是建立在公平平等之上的。桥牌搭档间的沟通,主要是倾听而非倾诉,尽量相互理解而非互相拆台。介绍自己的观点、同意和理解对方的观点是其中的要旨。欧美牌手搭档之间都能做到良好的交流和沟通,相互之间制订完整的协议(叫牌的约定、习惯、协定等),努力按照协议进行完成交流和沟通的任务,在牌桌上相互理解合力战胜对手。
欧美的桥牌爱好者和运动员,参加桥牌比赛主要是享受其过程,对于获得的成绩无论好坏都能接受,哪怕是在比赛中得到几个大师分甚至打成几副精彩的定约他们都很高兴也有成就感。欧美的桥牌团队,以个人组建为主,目的是为赞助商或者客户参加比赛获得更好的成绩,而赞助商和客户一般都是要上场比赛的。中国的桥牌爱好者和运动员,参加桥牌比赛主要是争取名次争夺荣誉获得奖金。中国的桥牌团队,通常是代表了某一团体或者某个集团,比如代表地方的体育部门、或者是某企业的代表,即使成立俱乐部这一形式,也是很少有俱乐部出资人参加最高水平的比赛。这是不是说明外国牌手更加淡泊名利中国牌手更加上进呢?先不管这个命题成立不成立,但中国牌手追求锦标的目的导致了一些看不明白的事情发生。正因为中国桥牌团队的背后多数代表了非桥牌选手的利益,桥牌运动员往往不能掌握他们自己的命运,他们很多时候要背叛他们喜爱的桥牌运动。
当一个爱好变成了一个工作,就被赋予了目标和结果,当目标和结果不以个人的意志决定时,这个纯洁的爱好就变样了。
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全国桥牌团体赛中,男子丙级预赛最后一轮出现了几场不可思议的比分,引起了赛场内外的轩然大波。其实桥牌比赛哪能没有20:0VP的比分呢,关键是这几场牌都出现在涉及出线的队身上,而且比分过大、比赛时间也较短,最终也有其他队受到了影响,这就难免被外人诟病了。在赛后,中国桥协高度重视,马上召集相关队进行了调查,经过调查后,也没有任何结果宣布,最终仍然按照实际比赛的结果和排名进行了下一阶段的比赛。随后在网上,有一向对桥牌不公平比赛也就是我们大家常说的“放水”现象深恶痛绝的桥牌界人士发表文章针对此事件进行了评论;接下来,在本次比赛中的当事人其实就是放水的受益者也站出来表示他们根本不知道比赛时对方在做什么,而他们自己是干净的,同时他们对放水现象也非常痛恨。在这场暂时过去的风波中,由于中国桥协目前也没有公布调查结果,而且比赛仍然正常进行,暂且让我们假定这几场比分并非意外而是“正常”。
我们想就此事展开一下讨论,桥牌比赛中的放水现象对桥牌运动的发展有多么大的危害?
“放水”,顾名思义就是一方把比分全部或部分输送给另一方,通常来说,放水方要么就是比赛已经结束他们无欲无求,要么就是需要借助接水方来遏制或者说变相阻挡他们的主要对手前进。当然放水的目的还不止于此,种种乱象不再多论。放水一旦发生,一个队兵不血刃拿到满分,名次一下子蹿升十几名,有时甚至是根本毫无希望到跻身淘汰赛争夺名次,而一直排名在前面的队伍苦苦相争突然发现事情与己无关,努力的没有获得回报,而不劳而获者往往尝到最后的甜头。看到毫无希望的队靠“大水漫灌”晋级成功甚至蟾宫折桂,原本打得很好努力拼搏的队放弃了自己的道德底线立志要从受害者变成获益者。今天把这个队放出去淹死了那个队,明天那个队又弄来水放死这个队,每次一到预赛最后一场,全赛场的队都心中惴惴担心这个放水那个消极,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不休,桥牌比赛打到这个程度,还谈何享受之说。
中国桥牌搞了30多年,深受放水之害,搞得赛制都是为了防止放水,已与世界桥牌远远相隔。而最终,放水这件事无法查实证明,多少次都是高调开始草草收场。的确,放水这件事情只要当事人咬死不承认,你根本无法定其罪名,毕竟桥牌比赛是有很大变数的,不能说每一场20:0都是放水吧,而每一副牌当事人解释得清清楚楚,比如叫个满贯打错Q的方向、高阶判断不够准确、忘了约定叫、看错牌什么的都是理由,实际上在真正的比赛中,有很多比放水还离谱的事情也经常发生,你怎么定义他是放水?
一场20:0的比分瞬间改变了几个队的比赛进程和前景,这种放水虽然令人生气愤怒,但毕竟有些时候这些情况不是双向的,很可能是放水方单方面的行动比如放水方消极比赛不想打了,那么接水方就被动地成为了道德上的“受害者”。这一次大家质疑某场比赛的104:1IMPs和单场Ximp高达80,殊不知早在10年前,就是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锦标赛的主办地嘉善,全国俱乐部甲级组最后一场上演的“大逃亡”好戏中,比分记录除了25:0VPs外,还有就是单场104IMPs的XIMP记录,至今未破!
单方面的水军要想办法处理,解决办法是所在单位和团队、俱乐部要负责任,不能简单说我不想打了,我有事,我生病了就结束,因为既然来参加桥牌比赛,就要对整个比赛负责任,因为你的行为影响到了别人,这就不是你自己任性的时候了。就如一个小学生参加考试,考试不到半小时交上一份白卷得0分,自己和家长说我们不考了自己得0分是自己的事。表面上看去,由于9年义务教育,学校似乎那学生和家长没有办法,可是实际上这同样是不能接受的行为。原因就是影响到了别人,你的行为影响了别的同学,影响了学校和班级的平均分,影响了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怎么能说跟别人没关系任由你任性而为呢?这种情况解决的办法也只有在家长,因为学校从法律上他没办法解决,学校既不能开除学生也不能阻止他继续受教育。
单方面的水军固然可恨,但更加可怕的是双方进行沟通过的交易。这种交易危害程度远高于单方面放水。与单方放水有一方是与比赛成绩无关不同的是,双方的交易一般是在双方都有利益的情况下进行,比如双方的需求是各方得到多少VP就皆大欢喜,或者说双方获得同意比分后,可以恰好牺牲掉另外的对手。这种事情在国内也是屡见不鲜,虽然中国桥协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仍然无法根除。就在前几年,有些团队居然能够在桥协的监督之下耐心等待其他牌桌的结果产生后决定自己牌桌的结果以便做到最佳选择,同时还牺牲掉了另外一桌的一个对手。这种手段真的是登峰造极,同时也是赤裸裸的对中国桥协的挑衅。然后就在此事发生不久被做掉的团队的受害牌手转投肇事者以求更高荣耀,这真让我们感慨万分。
中国桥牌的乱象不仅仅体现在放水中,中国牌手不愿意或者说很难在搭档间进行有效率的交流和沟通,搭档之间缺乏足够的默契。但中国牌手足够聪明他们能够在牌桌上依靠小小的“技巧”弥补沟通不足交流不畅的短板。同时通过“行走在道德与法律的边缘”的做法来获得比赛胜利更是国人拿手的把戏。其实在桥牌发展的百年来,欧美发达国家早已经历了这个时段,桥牌的确可以通过某些“技术手段”变得更强,但是它失去了本质的意义,桥牌的本质是逻辑推理、临场判断、数学概率、计算、心理、搭档间充分理解和交流等综合因素技巧的结合。打桥牌要依靠真实的技术而不是“手段”,中国的桥牌选手已经过度的进入了桥牌中的“灰色地带”。
在桥牌发达国家,丑恶现象不能说完全没有,但是这些现象和参与的牌手是普遍受到鄙视和不屑的,一场比赛可能毁了一个牌手的生计。特别是职业牌手更应该注重自己的形象,没有希望的比赛反而要更加认真。
2015年,世界牌坛掀起了打假风暴,在几名职业牌手的带动下,世界牌坛中的几对知名选手被纷纷揪出,他们的种种行为其实早已在桥牌界中流传,只是没有证据无法定论,现在依靠技术手段发现了他们的证据,让世界桥牌接受了洗礼。在这个事件中,欧美桥牌界反应出来的首先是对作弊现象的痛恨以及不满,宁肯放弃自己的头衔也要和这些作弊者划清界限。不过这件事在中国的反应到是有所不同,很多中国牌手认为原来这些老外就是靠作弊战胜我们,我们和他们并没有那么大的差距。甚至有风气认为,桥牌这么打也是有道理的。同时,就现在的环境而言,两位牌技相仿,但一位道德高尚、打牌干干净净的牌手和一位“头脑活络、能够赢得比赛”的牌手哪个更受团队的欢迎?这个答案在中国似乎是唯一的。
证据没法调查和考证,作为立法者和执法者的中国桥协有没有办法整治这种现象呢?这要从根治桥牌环境和提高参赛者的素质着手,同时要大力宣扬公平竞赛的行为,贬低消极比赛现象,同时,对关键场次要进行技术监控。技术手段其实只是辅助,更重要的还是环境的治理。放水和不道德的牌手在桥牌界应该受到鄙视,消极比赛也不能放任。
在努力净化环境的过程中,具体措施的执行也必不可少。中国桥牌现在首要的矛盾就是高速增长的桥牌竞技水平和跟不上的执法执裁能力之间的矛盾。执法者和裁判盲目认为自己就是桥牌比赛的主宰者,他们制定的规则与规定真正解决不了发生在赛场的一切不光明行为,特别是还提出中国的规则应该凌驾于世界桥联规则之上的可笑言论。执法者和执裁者无法控制比赛,让不公平比赛现象横行,原本很多不懂“技术”的牌手发现打不过对方,又发现违法违规者不会受到惩罚,哪怕是道德上的惩罚都没有,于是,大批的无辜牌手转向“技术派”,中国赛场上就出现了种种的乱象,放水也就是一个小事情而已。
举一个例子说明外边是怎么对待这类事件的。来自中国的深圳南港俱乐部2015年到美国丹佛参加北美秋季大赛,在最后阶段的公开瑞士团体赛中,深圳队遇到俄罗斯的著名牌手Gromov/Dubinin,其中有一副非常有名的防守发生在G/D之间,深圳队认为实战的路线不可思议,在不拉幕的比赛中,他们觉得对方有问题。于是在比赛结束后,深圳队将此事上报到ACBL,填写了ACBL的牌手记录表,然后就回国了。正当他们以为这件事情就算了之时,这副牌已经在北美桥牌界传遍,绝大多数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防守,当然也有少数人认为是可能发生的。接下来,2015年净化桥牌运动事件的发动者Boye
Brogeland介入此事,希望了解这个事件的内容,然后就是欧洲桥联道德调查委员会主席、荷兰人Eric
Laurent出场,要求深圳方面提供更加详细的资料进行调查。后来深圳方面就此情况写了一份详尽的说明,把两队相遇时一共进行的7副牌中有问题的3副写下来上报到了EBL道德调查委员会。由于世界桥联规定,今后针对某对牌手的指控和调查要秘密进行,不得对外泄露任何信息,因此此时的结果还不得而知,仅就这几副牌来说,也很难确定Gromov/Dubinin有什么问题。我们想说的是,在一件有关牌手道德的事情上,欧美是非常重视的,他们不能容忍桥牌运动员有欺诈和道德上的问题。即将开赛的欧锦赛中,俄罗斯队并没有Gromov/Dubinin这对牌手,这也是这对牌手自从出道以来首次缺席俄罗斯国家队的比赛,是否与此事有关我们不得而知。
ACBL和EBL处理此事的态度非常积极,他们没有因为深圳队是弱小的群体而庇护对方,也没有因为我们中国牌手语言交流不畅而放弃与深圳队的对话。试想如果中国桥协在这类事件上采取积极的态度,那么桥牌赛场上一定会干净许多。
放水也好,还是在比赛中出现的不干净不道德现象也罢,它们之所以在国内有肥沃的土壤和生存空间,主要还是桥牌比赛成绩吸引了参与桥牌比赛的群体、同时现实桥牌的环境又纵容了这种现象的发生。其实在这里面牌手多数是被动的随波逐流的,更多的来自场外和周边的环境。要让不道德的桥牌选手感到道德上的压力、要让不公平竞赛者付出高额的成本、要让阴暗的角落暴露在阳光下、要让干净的桥牌选手和团队得到公平的回报!
现在的桥牌环境和状态很难改变,不过我想说的是,中国的桥牌属于未来,我们希望在不远的未来中国的桥牌文化能够与桥牌的本质属性吻合,中国的桥牌要想屹立在世界之巅,就要避免与主流桥牌文化的差异。
中国的桥牌属于未来,在未来的年轻人中,我们一定要坚决杜绝这种不光彩的行为滋生和蔓延。我们特别不能接受桥牌界灵魂的工程师引导花朵们对桥牌比赛成绩的无原则追求,要放弃锦标主义,让公平桥牌之花自由绽放!
前一篇:世界大赛、北美大赛与全国大赛